清朝黄景仁曾写过“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诗句,嘲讽只会读书的人。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句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说读书人做什么都很难做成。印证这句话的还有唐代诗人章碣的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搞错了对象,那些真正推翻秦朝统治的人,并不是书生。
为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
一是缺乏社会知识,不了解社会现状和特点。只有书本知识,没有社会经验。特别缺乏与人交往和生存的经验和技巧。过于理想主义。
二是缺乏实践经验,不会正确使用知识。《三国演义》中,马谡纸上谈兵,在山顶屯兵,本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背水一战的效果,却断水绝粮,失了街亭。马谡不是没有知识,但他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和间接经验。 显性知识必须与隐性知识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功效。隐性知识必须通过人际交往、工作实践、事后总结才能掌握。显性知识只有不断付诸实践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三是没有胆识,不敢尝试和创新。很多决策和判断都是在信息和知识不完全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而机会更是在信息和知识支离破碎的时候出现的。如果等所有的信息、知识和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再行动,那时候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机会也就不成为机会了。所以说,知识工作者要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干劲,要敢于尝试。罗斯福总统曾说过“唯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如果仅仅生活在恐惧中,那什么事情都无法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做是一种结果。”很多书生之所以一生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止步于读书,没有大胆地把知识付诸实践。
四是喜好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精神。《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记载,唐太宗善于用人,他有两个知名的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则善于决断,所以房玄龄将事情谋划好后都会请杜如晦判断哪个更合适,史称房谋杜断。这说明了不同的人之间需要协作,才能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传统的知识分子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孤高自傲、孤芳自赏,缺乏合作精神,这种心态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很难成功,甚至无法生存。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如果你想找一个最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看你的膝盖伤,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他虽然能做复杂的神经科手术,但他却不会治疗你膝盖的外伤”。所以专业的分工决定了知识工作者必须要与人协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