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花了10天看完这本书,书的内容不是很多。我承认我是被“深度”这两个字吸引之后才选择看这本书,虽然看完之后与我的心理期待差距有些大。
本书从社交模式开始引申出深度社交,然后对深度社交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整个架构中包含了社交技巧、社交内容、准备工作、社交对象选择、自我提升、态度保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也顺着基本的脉络推进。
这本书整体所传递的观点与态度挺好,也就是“深度”,但是书中所提到的大部分观点和措施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深度”的差异性并没有体现出来,甚至会有种只是“新瓶装旧酒”的感觉。
而且有小部分观点个人觉得稍显偏激,比如书中提到“只要是不适合用来交流且缺乏正面价值的信息,都可以称之为无效信息。”但个人觉得有时候用些不痛不痒的“无效信息”来打开话匣子是个很好的选择。
还有就是对于书中所提到如何进行一些“深度”社交的措施,由此我觉得如何更好的平衡社交中的功利性和情感性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最后就是对于书中小标题的阐释也并没有太多值得阅读的地方,尤其是书的后半部分,也就是说,其实许多内容看看小标题就行了。
然后就是从书中摘录了一些有关“深度社交”的内容:
1.深度社交是指在社交活动和社交网络中获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或者可以加上优质性。
2.人们通常会选择和那些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交往。
3.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的人一定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表达,一定要注意提升情感释放的方式和技巧,尽量让自己变成一个感情丰富、人情味十足的人。
4.引导说话最常见的两种模式:第一,谈论对方喜欢的内容;第二,以采访的形式进行交流。在提问或采访的过程中,应该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5.如果想要打造好的社交模式,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努力融入到对方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当中,这种融入不仅仅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究竟是如何思考和生活的,这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合理的社交行为。
6.深度社交更加看重的是内容的深度,是彼此之间的技巧,而不是依靠内容堆积出来的。
7.这种拔高谈话内容和思想层次的话往往更具吸引力,能够引发他人的关注,并且挖掘话题的深度,因此可以作为社交的一个好方法。
8.从本质上来说,深度社交看重的是双方思维和思想上的碰撞,看重的是一种分享,因此深度社交需要重点调动彼此的思维,发动个人的思考,而思考就是挖掘深度的一个要素。
9.想让话题具备吸引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谈论热点话题。
10.故事的吸引力更大,情感更充分,内容更加丰满,自然而然也就更具吸引力。
11.一个人的价值越大,对他人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12.好的关系应该深耕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应该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想要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想要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突破,保证交流的频率是基础。
13.打造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努力经营自己,给自己贴上一个合适的标签,并以此作为社交的名片。
14.经常和熟人交流,有时反而更容易让自己陷入社交瓶颈之中,更难以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
15.坦诚的交流是沟通中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深度社交的一种理想状态。
16.人们必须在社交中表现得更加沉稳一些,不要总是想着在短时间内就说服他人。凡事要有耐心,要注意循序渐进,即使对方没有什么表态。
17.不积极主动表现自己的做法不仅会造成个人能力被人忽视,同时也会导致对方的情绪受到影响。
18.一方试图完全没有底线地挖掘他人内心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总有一些禁忌话题存在的。
最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是像社交这种东西,更需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