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到底要不要跳出舒适圈?
早些年,很多人都要跳出舒适圈,要挑战困难,挑战自我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又有人说呆在舒适圈这么舒服,为什么要跳出去。
舒适圈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zone),和恐慌区(stresszone)。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外一个岗位。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
按照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从舒适区中,引申出来舒适圈的概念。
舒适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会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一旦踏出这个圈子之后,面对不熟悉的变化和挑战,感到不舒适,想要退回到原来的舒适区内。
作为大学生,在想知道自己应不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的时候,应该先知道,自己的舒适圈是哪里?
1、心之所在,便是你的舒适圈
当你从家乡来到大学,面对着一个陌生的环境,你会不断的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你从原来父母为你创造和你经年累月营造的舒适圈跳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所以你开始自己创造自己的舒适圈,宿舍里的舍友、班上的同学、社团里的朋友、某个选修课上组团的同学。
这些都可以是你舒适圈里的一份子。
从刚入学认识舍友,认识同班同学。到后面去面试社团,认识了许多师兄师姐,学习到了许多的技巧。
大学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学习这些喜欢的事情,会碰到志同道合的人,“性之所近”的朋友。
这些都是你在大学里的舒适圈,是当你从另外一个圈子跳出来时,你会不自觉的与新的环境产生交集,从而创造出的新的更高层次的舒适圈。基于这个舒适圈,然后不断地扩大发展。
2、心之所向,舒适圈就是你的避风港
舒适圈并不总是一件坏事,明确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所擅长的,在自己适合的领域耕耘,最终有所建树,这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舒适圈有你熟悉和喜欢的人和事物,有你感到愉悦的一切,能够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同时建立一种自我防御的避风港。
在舒适圈内,人会感到情绪稳定,获得满足感和内心的平和。
但是教育学的「舒适圈理论」说到: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然而,很大一部分人总觉得,跳出舒适区就是要做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领域,让自己感到“不舒服”,让自己误以为在成长在学习。
当留在舒适圈里是一种逃避行为,而只有跳出来才能成功这种想法充斥着我们内心的时候,这是内心就会促使我们去做出并不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主观意愿。
伯特兰·罗素晚年录了一段影像告诉后人:
“我想要说两点,其一是关于智慧,其二关于道德。
有关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食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要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这是我想说的关于智慧的一点。”
而事实就是,想跳出舒适圈的你其实是对现状不满,向往着圈外看似更“舒适”的生活。
所以当你来到学校时,认识的第一个舍友开始,你就在扩展自己的舒适圈,慢慢的你认识了所有的舍友,从而你的舒适圈正式在宿舍站稳脚跟。
直到你认识了班上的所有同学、加入社团、学习爱好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你会发现,我们总是在不自觉的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并不会因为舒适感而懒得动脑筋,你会站在舒适区和学习区的交界处,不断让你舒适区的区域去侵占学习区。当舒适区越来越大的时候,恐慌区就会越来越少。
扩大在学校的舒适圈,能更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的变化,并且即便碰到将来因为毕业迫使你走出这个舒适圈去建立另外一个舒适圈的时候,也能从容不迫的扎根更高层次的舒适圈。
最近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
社会一般不鼓励年轻人跳出舒适圈,社会一向是在有必要的时候,一脚把年轻人踹出舒适圈。
从家乡来到大学,从大学进入社会,每一次离开舒适圈,都是成长迫使我们去建立更好地舒适圈。
但是当你愿意去扩大你自己的舒适圈所带来的益处就是,在你面临社会被踹时,你能够从容不迫的落地。
3、素履以往 ,扩大自己的避风港
想扩大舒适区,前提是能够主动去新的学习区耕耘,并把学习区转化为你的舒适区。
村上春树说:
“每个人的天赋和给予不同,当你选择开始做一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并非都是坦途,有鼓励,也有打击,但既然喜欢,并且享受着,一定要坚持下去。
”
做一件自己特别热爱的事情,就会忍不住勤奋,不是为了感动自己,就是想要让自己有能力,去认识与自己相宜的人。开阔自己的舒适圈,并且拥有选择的权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曹文轩曾言道:
“读书是人类修炼的重要条件”
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知识源于书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每当你拥有持续不断学习的能力时,就能对自身进行知识的积累,也是自身素质的提高、眼界的升华。
有人说:“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趟旅行,能让你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脚步,注意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认识到不一样的风俗文化,人文风光,结识不一样的人。也能学习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有时候,去完一趟旅程回来后才会让你发现自己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试着去改变,每天做一点新鲜的事情。可以在生活中做一些细微的变化,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从改变中寻找新的角度,让生活充满活力和新鲜感。当你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
拓展舒适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慢慢耕耘,坚定的去做。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舒适圈不断扩大交互升华的过程,每次去尝试新的东西,你就能对意见新的事情感觉舒适,不再紧张和害怕。慢慢的积累,把圈子扩大。
看到一段B站up主的讲解,心中倍感赞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