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总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一句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哭”,只是经由这些事,经由过来人自己局外人的身份让我看清了整件事,也意识到自己主动表达需要的意义所在。
曾几何时,我也觉得只要自己做好就行,对方一定会看到、知道、懂得,也应该要看到、知道、懂得,可是渐渐的我发觉事情并非如此,很多时候,越是善解人意的人反而越容易被忽略,越是“不好惹”、“有个性的”反而越容易被关注到,在家庭里是如此,在班级里也是如此,在单位里更是如此!
虽然感觉心里有些难以接受,可这就是事实!
毕竟人的经历有限,不可能事事面面俱到,当然也有能够兼顾多方利益的人,这种人多半情商都很高,也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可是存在并不代表就是必须!
当我们责怪埋怨对方没有关注到我们、没有给予我们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其实也需要反思一下:
我是否关注到自己的需要了?
我为满足我的需要做了些什么?
我是否有主动跟对方提过自己需要什么以及希望的方式?
……
我们的需要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去关注、都不如试着想办法满足又能寄希望于谁呢?父母尚且不能够明了自己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更何况是其他人?
可是尽管如此,却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去表达,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怨妇或者战士!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点需要和依赖的关系那一定是陌生人,但凡有关系一定会有需要和满足。
不能不依赖,也不能过度依赖,那究竟该如何呢?我曾经为此思考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完全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比如主动跟对方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及希望的方式,如果对方给予满足那最好,如果对方不满足就自己想办法满足。
以前不愿意去表达觉得对方应该知道,觉得我怎么能够主动索要呢?可是后来渐渐发现假如我们不说,对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以及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而表达自己的需要其实就是为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当然一定会有人像曾经的我一样担心说出来没用,白费口舌,在这里我想说其实是我们自己搞错了,说出来并不是要对方一定按照我们的需要满足我们,而是让对方了解我的想法、感受,让对方了解我的喜好,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彼此看到、理解、尊重、接纳、支持,如何做到这些其实是需要沟通的,单纯的猜测、感知是很难准确把握的,而且,说不说是“自己的事”,至于对方接受与否、理解与否、能否按我们希望的来则是属于“人家的事”,对于自己的事必须尽力,这个尽力当然也包含借力(求助),对于别人的事需要尊重(可以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对方)。
任何一件冲突事情里有问题的都不是一个人,每一方都需要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任何一段关系里也一定是“谁痛苦,谁改变”。不想改变依然按照旧有的模式,那只能是继续痛苦。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只能依赖于父母双亲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渐渐地,当我们开始会爬、会走路、会说话、会自己吃东西,我们已经开始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今,我们都已经成人,甚至有些已经为人父母,我们更有资格和能力去为自己的需要负责,而不是等待被满足!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愿我们不再一味的做“懂事的乖孩子”,偶尔也做做“会哭的孩子”!
愿我们都能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在“独立”和“依赖”之间自由切换!
愿我们都能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