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友兼考友发过来一张截图,告诉我11月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通过了,我高兴地把锅铲一丢,解下围裙:“仔,走,外面吃饭去!”
“老妈,你发什么疯!”儿子笑眯眯的看着我,好像看一个经常“神经搭不上线”的人,见怪不怪的淡定。
“我考试通过了,庆祝一下。”
“那也不必现在,这么晚了,还是在家里吃吧,还要午休呢。”
“哦!你说得对。”
草草扒了几口饭,午休时却睡不着,心师备考那段非人的日子历历在目:
2017.5月:报名
决定报名参加考试还是纠结了一段时间的,不为别的,就为自己年龄这么大了,记忆力肯定衰退了,学习能力也不如年轻时候了,如果考不过,好没面子啊!不如不考,至少可以像鸵鸟,假装不知道。身边已经考过的朋友说,没有那么难的,好好看书,根据学习平台的安排一步一步准备,再参加面训,差不多就可以过了。然后殷勤的把她的考试书籍借给我,我翻看了一下,自己还真的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啊!
考?还是不考?尝试着给培训机构打了电话,了解这几年二级通过率等信息。
培训机构的及老师非常专业、热情、耐心,同时给与我信心——据她说,去年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和六十多岁的奶奶都过了——现在想来,老师是瞎编了一个励志人物鼓励我吧,但我就是相信了:既然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文化水平不如自己的前辈都可以考过,自己好歹读书时期也是学霸一枚,咋就不敢报考?
回到家跟家里人商量,儿子无可无不可:你要觉得无聊学一学也可以,不要有压力!这不是明显鄙视我吗?
老公呢?倒是比较负责的说:“你真想去考,就报名呗。总比她们一天到晚打麻将好。”话说我从来不打麻将不打牌好吧!
于是,纠结了几天后,在及老师的鼓励下,在同伴的怂恿下,在家人的支持下,我不知天高地厚的报名了。
2017.6月:看书,看书,看书。
收到培训机构寄来的教材,厚厚的四大本,顿时傻眼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些书都得啃完?加上一本更厚的习题集和一打试卷,觉得人生要淹没在此了。
没有时间感慨,抓紧安排学习要紧。于是,我给自己的任务是六月份把四本教材全部过一遍,这样的话,平均每天必须看完 页。于是,魔性学习模式开启了。每天除了工作、家务,所有的业余时间我都安坐在书桌前看书:圈点勾画,一样也不敢马虎。上街?不去,要看书。聚餐?不去,要看书。看电影?不去,要看书。看电视?绝不。要看书。
2017.7月——8月:看书,听课。
有了六月份扎实的教材阅读基础,我开始安排一边听学习平台老师的章节讲课,一边圈划复习教材重点知识点。讲真,有的老师的课讲得太精彩了,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生动,深入浅出,听课停不下来,有时便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课,倒也充实。
也有的章节听不进去的,比如《心理测量学知识》,上课老师像一个钟摆,一直左右摇摆着讲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实在听不下去,就跳过去没有听,反正是理论。可到后面的《心理测验》惨了!EPQ还好一点,不太复杂,MMPI和MMPI-2就快晕死了。记住换算公式是又多又乱,14789,54112分别代表什么,怎么换算,Hy,Ma,Hs.....分别代表什么都要记住,还要记住它们的症状,弄得自己都成神经症了。
2017.9月:听章节串讲。
前两个月是把教材读厚,现在要把教材读薄。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着书中的重点,耳听平台老师的串讲。原来不懂的听着听着就懂了。于是不知不觉就会在生活中联想相关的知识点:看到儿子不肯丢弃用过的破旧衣物,嘲笑他还处在肛欲期;听到办公室大姐劝年轻同事早点结婚,自己也来一句“埃里克森认为18到25岁是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所以确实要恋爱结婚了,这样你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路过幼儿园看到声嘶力竭不肯上学的小孩子就怔怔的想:这孩子是回避型依恋,还是反抗型依恋?然后自己考察自己:反抗型依恋又叫矛盾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新换的课代表来交作业,看着她就想她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吧?从她的行事特点来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强、平衡、灵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活泼型。
课程多,时间紧,于是早上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蓝牙耳机,打开平台听课;上班路上听;下班路上听;做饭时听;洗衣服时听;拖地搞卫生也听。。。。。。
2017.10月:准备论文,背知识点。
二级心师要提交两篇论文,一片个人成长报告,一片案例分析报告。这个,文字材料,对我来说倒不是难事,看了几份机构发来的例文,我觉得论文倒不用花费我多少时间。但考试一天天逼近,我得开始背诵知识点了。我悲哀的发现:自己不服老不行!早上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中午就不记得了。
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律,我要求自己每天早上背诵的知识点当天晚上姚复习一遍,第二天早上在背诵新的知识点之前,一定先回顾一下头天的知识点,这样越到后面任务越重,只好每天更早起床。
时间越来越近,后来干脆走路上下班时也带着耳机听课,以便巩固知识点。
2017.11月:考前刷题。
我作证,刷题真的会刷到作呕。昨天做错了的题,今天来做还是错了,于是翻书反复看知识点,再登录平台反复听讲,有时候明白了,有时候还是一头雾水,只得做好标记暂时放弃。刷题刷到什么程度呢?课间十分钟在教室外候课都掏出手机能刷几题算几题;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爬手机刷题;去考试坐在火车上,我和同伴也一路无话,两人都低头刷题,刷累了就带上耳机听试卷讲评课,从赣州到南昌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学了五个多小时,自己都佩服自己。
2017.11月底:考试。
提前一天来到南昌,当晚参加了培训机构组织的论文模拟答辩及答辩指导,庆幸自己提前来了,受益匪浅的感觉。考试那天南昌特别冷,风像疯狼一样四处乱串,紧紧裹着大衣和围巾也没用。考点设在江西科技学院,学院比较大,找考场和答辩教室像没头苍蝇,我从来看不懂所谓的“考场设置示意图”,好在有伴,我们的考场相邻,跟着她就没错。考试时感觉题目比平时训练难得多啊!好多题目从来没有练过,从来没想过会这样出题,硬着头皮做下去,告诉自己可以放松,状态越来越好了些。二级都是机考,教室里只听见大家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的声音,越听越紧张,总算在考试结束前二十分钟答完全部题目,才舒了一口气,认认真真检查了一遍,确认无错,点击交卷。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都觉得差不多,感谢自己平时码字,打字速度比较快,机考有一定优势,打字慢的就惨了,一个一个来找字母,一个一个慢慢敲,时间就过去了,即便你会答的题没有时间给你答也干瞪眼啊。
上午连考两场,中间休息一个小时,下午答辩。学院那么大,从考场找到食堂殊为不易,排队买饭的人又特别多,看到买到饭的人米饭一点热气都没有,我觉得自己需要吃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才能御寒,于是因为赶时间把嘴巴上黏膜给烫掉了,也没吃出面是什么味,到底还是更暖了些。答辩全程由武警陪同,仗势够吓人的。原来觉得自己准备得挺充分的,事先在心里演练的几十遍,结果真的面对答辩老师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语无伦次,滚瓜烂熟的心理术语全部不翼而飞。只好老老实实的说:“对不起,老师!我太紧张了。”老师温和的笑了笑,示意我平静一下,我做了几个深呼吸,花了几十秒调整状态,后面答辩比较顺利。出来的时候没有底,后来培训机构的老师说,答辩老师会多问你几个问题说明有戏,就怕只问你一两个问题就喊下一个,你就准备补考吧。又说能坦诚表达自己的紧张老师是喜欢的,因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返回的火车上,觉得自己身体状态极不对劲,好像发烧了。晚上一点多才到家,洗漱一下已经两点多,第二天还要起早上早自习,然后,然后发现自己起不来——我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