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的油”,说实在话,这几个字真算不上好听,单单看这本书的书名是不会有拿起的欲望的,之所以看,完全是冲着他的作者“黑泽明”,想知道这个被誉为“电影界的宫崎骏”,能拍出独特而又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的电影《罗生门》的人儿,究竟经历过什么,又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南方周末报曾有过这样一段评价“人生若是分场,《蛤蟆的油》就是黑泽明的上半场。这本自传写于80年代后期,大师时年六十有八。虽然写到50年代初拍完电影《罗生门》就戛然收篇,但很像黑泽明的影像绝唱《袅袅夕阳情》,浅白却又实在。”
的确,整本书他娓娓道来,童年时代的爱哭鬼,以“少年剑士”自居,却被别人称为“酥糖”;到入学时智力发育迟缓,被远远安排在教室一角;接着,立川老师启迪他生出自信,结束蒙昧;最后,意外跨入电影界,找到真正想干的工作,他全心投入,一拍成名。
没有成功是偶然的,尽管儿时黑泽明过得并非顺遂,也有爱哭示弱的时候,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他承认自己就本质来说是弱者,面对真实的自我,同时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抵抗人的苦恼。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过是个不愿示弱于人,不愿输给别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最终,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强者。
精彩语录:
植草动不动就拿他自己和我做比较,说我们俩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人。然而在我看来,植草和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表面的不同。植草说我是天生的强者,说我是和悔恨、绝望、屈辱等无缘的人,说他自己是天生的弱者,一直生活在泪河里,在痛心、呻吟、痛苦之中生活。然而,这样的观察是肤浅的。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与人的苦恼,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而且,我俩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