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我告诉你。爱好仁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伤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
《论语》前半部分经常教我们的是“信、直、智、仁、勇”,那似乎已经是很高级的学问的终极了。但此时快结束的时候,孔子跟子路说了这些兜家底的体己话,告诉子路:直,未必都是好事;仁,未必都是好事儿。
因为,如果你不好学,不用一个动态的学习的过程来矫正它的话,刚性地认为“仁”就是这个样子的,“直”就是这个样子,把它变成了一个刚性的生活准则,就会出大问题。
这一段话,和前面孔子与子路的对话一定是有关的。因为,每一次孔子勇案例式教学法讨论的时候,子路都是第一个站出来跟孔子硬杠的。所以,孔子觉得,我得教教子路。得告诉子路一些灵便的方法。
所以,孔子某天就这样问子路。
六言六弊,就似乎六种美德及六种弊端。有美德,就会有弊端。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一个人喜欢追求仁得,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但是不好学,他的目标就是每天嘴上喊“我要做个好人,我要对所有人好,我要日行一善”,但是却不学习,不进步,不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这个人的弊病就是傻,愚蠢。
典型代表是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与狼。他虽然想做一个好人,但是他不好学,所以他很容易变笨、变傻,做了一个傻好人,傻好人,有时候会办大坏事儿,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希阿荣博堪布在《透过佛法看世界》里讲到,有人提问说:“我觉得学佛没别的,我就是想做个好人”,希阿荣博堪布回答道:“随喜你,能够愿意做个好人,但是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好人。”
好人的定义是什么,好人的境界是什么,如果搞不清楚,而给自己封一个标签,那不一定是个好人。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要给人喜欢聪明,喜欢智慧,喜欢追求知识点,但是不好学,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改变,提升、颠覆自己过往的认知,这个人可能会变得放荡不羁。可能会变得飘忽不定。
韦小宝就很有其蔽也荡的感觉,韦小宝的阴谋诡计特别多,他所用的方法就是智谋、小聪明。与郭靖比起来,谁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那种感觉,就相差甚远了。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一个人讲究信用当然很好,但是这个人如果不好学,不以学问来矫正,不以学问来提升,不以学问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样的人就特别容易被利用,被人伤害。
就好比抱柱而死的尾生。
光说自己守信不行,你得提升认知,你得学习、改变。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一个人很直率,有话都直说,这句话可能就是说子路的,因为子路每次都是和孔子硬杠。孔子便告诉他这句话,一个人直很好,但你的认知水平太低了。你不学习,你就跟不上。你就会变得很尖刻。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真正直的人很少,大量的人是“卖直”,自己明明想说难听的话,却给自己一个借口,说自己比较直。
实际上,这种人很少关注对方,只有不关心别人,才会说出那些伤害别人的话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一个人勇敢,当仁不让,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如果他不好学,不去学习,不去提升,不去改变,这个人搞不好会造反。
例如,李逵。李逵的特点是,想杀谁就杀谁。佛挡杀佛,人挡杀人。只要宋江一声令下,就砍。这种人,就是匹夫之勇,容易造成很大的混乱。他靠的不是价值观,他就是认人。脑子简单就杀人。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一个人刚正,无欲无求,无欲则刚,什么都诱惑不了他。但如果他是很低层次的刚,他什么都不学习,永远不进步,把自己封闭在那里,其弊端就是变得狂妄。这种人容易成为隐士,成为游侠。过着很一般的生活,还觉得自己特别自得其乐。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出不来。
孔子没有把任何一个“六言”,也就是“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变成一个僵化的、固定的、不动的东西,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是固定的,你就很容易变成固定型人格。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要追求这个东西。
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不断改变的,可以提升认知层次的,你的认识可以跟以前不一样的,你就是一个成长型人格。
所以,孔子说,无可无不可,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是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这些东西的准则,也是在学习演进的。
为什么有德行依然要学习呢?很重要的一点,境界不同,格局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不要仅仅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是一个勇敢的人,是一个很直的人,是一个追求智慧的人,这样就足够了。不是这样的,一定要保持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通过读书,通过和别人地交流和切磋,通过谦虚地去了解他人地观点,了解前人的观点,你才能够真的始终走在追求这些美德的道路上。
没有终极真理,也没有终极的人,那只是一个远远引领着我们前进的精神。我们在朝着那个方向走的过程当中,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那你将立即停在了原地。并且甚至会变成一个坏人。
孔子讲的好慈悲的一段话,这是对他最喜爱的学生,讲的最发自肺腑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