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花时间整理了从2002年一直到2017年的游记,忽然觉得,搞什么啊,诗和远方说的不就是我吗?
2002年第一次去欧洲,当时申根个人旅游签证尚未对中国公民开放,办的是德国的“访友签证”,需要德国朋友去当地的移民局填表,申明旅行费用由朋友承担,好处是访客就不需要收入证明等等。头几年去欧洲旅游靠的便是这个办法。每次去德国领馆签证时依然忐忑,小窗口里的签证官一律是人到中年的中国雇员,其中一个女的,感觉特别挑剔,似乎很不情愿放过每一个人。
后来开放了申根个人旅游签证,基本上都是去签证中心交材料,工作人员熟练快速地检查每种材料,感觉他们都很希望让你们出去。第一次得到法签一年期多次往返申根签证的时候感觉人生一下自由了,终于不必在填表时为具体出发日期小心翼翼了。随着护照上过往签证和出入境记录越来越多,再去申请拿到的申根签证有效期从一年变三年、三年变五年,后来更拿到了美国的十年签,争取自由(自助游)的道路越走越宽。
于我而言,旅行的乐趣在于在十字路口把地图翻过来倒过去最终确定前进的方向;在于倾听意大利语的火车报站声——Milano Centrale, Milano Centrale(米兰中央火车站);法语的火车报站——Prochaine Arret(下一站);在那些小到没有工作人员和只有两根铁轨的火车站猜我要坐的车会从哪个方向来;
在于第一次触摸橄榄树银色叶片的惊奇,第一次仰望圣母百花大教堂的感动,第一次看弗拉明戈舞的着迷;第一次吃生牛肉片的赞叹;
在于终于能够准确地用 “pain chocolat” 来告诉面包店的人我要的是那种里面有巧克力的方形可颂面包;在于在夏天吃蜜瓜火腿,在海边吃青口贝加炸薯条,并且像当地人那样用第一只青口贝的空壳当钳子来吃其他的青口贝;
在于在那些穿越千年依然奏响弥撒音乐的大教堂里寻找《剑桥艺术史》里提到的建筑学名词——“希腊山墙”、“爱奥尼亚柱头”、“玫瑰花窗”、“哥特式尖顶”、“使得罗马式厚重墙壁变成哥特式轻盈高墙的交叉尖拱”、“辅助支撑加高的外墙向外推力的飞垛”;
蓦然回首一十六年,护照换了三本,从2002年一直到2015年,每年一次欧洲游,把人生最美的镜头都留在了欧洲,某位前同事很有见地地指出“你知道你在欧洲花了多少钱吗?你花了一套首付的钱!”。不爱房产爱旅行,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的确以切身行动实践了对“诗和远方”的追求。然,正如我在西班牙塞歌维亚的市政小广场边大槐树下的咖啡座上,晒着十月的明媚阳光,看咖啡杯的影子随着日光而缓慢移动的时候由衷感悟到的:若得客途皆如此,何妨一生作浮云。
十六年来,每次归来都会写游记,仿佛没有游记,旅行就不完整。十年之际,曾经跟某出版社签了出书的合同,未果,后来出版了电子书《写给欧洲的情书》。之后五年,大约又写了五万字。十六年,十六万字。在我最爱的地中海欧洲兜兜转转十三年,然后才涉足伦敦、纽约、之后是邻近的日本,而未来则会花更多时间来熟悉我的家乡云南的大好河山。人生便是兜了一个大圈,然后说,我已拥有诗和远方。现将所有游记整理归入个人旅游网站。
给每一个心中有远方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