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熊猫书院给了我阅读的平台,更感谢班级的同学们创造的阅读的氛围。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勇气。粗略看了一遍今天的推荐内容,感慨良多。
不知何时起,发现自己读过的内容总是记不起来,读书的过程变成了阅读时的恍然大悟与阅读后似懂非懂,再随时间的流失到“是有这么一本书,挺好”可怎么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曾经,我一直把读时内容满满,读后脑子空空的原因归结为年龄增长后大脑的蜕化。可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发现俨然自己还是有救的。
一、错用了“主动阅读”
其实,日常中我们的阅读量并不小,每天的朋友圈、鸡汤文、新闻热点、麻辣头条、知识头条是积累了不少。之所以点开,经常是标题党勾起了好奇,或是暖色文又戳中了泪点,或者是用别人的矛盾累了自己的心。可我们有时恰恰又被其吸引,勾起了“主动阅读”的欲望,一不小心蹉跎了时间又被时间蹉跎。
二、错用了“信息获取"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选择比获取更为重要。十分认同作者提出的“过多的信息甚至成为了思考的阻碍。”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经过媒体“设计”过的信息,当信息加工成结论的过程被整理的过于高效,会让长期接收此类信息的读者慢慢失去这种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说白了就是理解能力的蜕化。我们读了,似乎懂了,又记不住了。太多的信息把我们推入了模凌两可的深渊。
三、崛起!崛起!崛起!
读书,永远都不会晚。爱读书的孩子,心里都拥有着梦想的青芽。前面进了坑,爬出来就好。从选择做起,在众多书籍中,只有真正经典的文字才能激发思维,沉淀下的经典更能经得住品评;从思考做起,做一名好的读者,怀抱四个问题,慢慢由浅入深;从沉淀做起,仅为了读书而读书,不将其作为外表的装潢,然后在某个暖阳下,探入了智者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