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盗版必究!作者,卜儿十二。
我是谁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简单到一个三岁出头的小孩就可以回答;这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难解到世界上顶尖的哲学家都难以解答;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困扰了人们千年。
某些人看到这个问题,会第一反应回答出自己的名字。这看似很正确。但是,名字终究只是一个代号,就像一座城市,今天可以叫A城,明天即可改名为B城,这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里不妨先提另外两个问题:用一支蜡烛的火焰,引燃另一支蜡烛,这两只蜡烛的火焰是什么关系?今年的草死去了,明年在同一地方,又长出了新的草,这两年的草有什么关系?
先别着急回答,我们在这里先来分析一下。首先这两个问题都牵扯到一个概念“物质假说”,也就是你的身体就代表你自己,法律上就是如此。但这个概念的正确性却常遭到怀疑,原因就在于它有很大的漏洞。比如一个人遭到了车祸或其他疾病的影响,必须要换一部分器官为人造器官,那他还是他吗?没错,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那如果他把全身都换成了人造器官呢?依然是他,对不对?
特修斯之船
这里应该再引入一个概念,叫“特修斯之船”。所谓的特修斯之船呢,就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百年之久的船,原因就是期间不停的更换零件,一块木板腐烂了,换掉,一颗钉子坏掉了,换掉。那等这艘特修斯之船所有的零件都不再是最初的那些零件的时候,这艘特修斯之船,还是那艘原来的“特修斯之船”吗?
这还没完,有一位外国的著名哲学家还对此做了一个延伸思想实验:如果每块被换下来的零件都不销毁,等到所有旧部件都替换下来的时候,再把那些旧部件全部按照原位置组装起来,我们是不是就拥有了两艘特修斯之船了呢?
其实还有更加恐怖的地方,因为特修斯之船的效应也随时随地的在我们身上发生着。其实我们的身体里的物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时刻都在进行的交换。我们的呼吸、摄食、新陈代谢,都会发生原子与外界更换。有一个研究数据表明,人身体的物质,每过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全面更替,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里的物质,与五年前的我们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不同”,甚至精确到了原子级别。
但我们身体的更换与特修斯之船不同,因为我们有意识,有生命,而特修斯之船是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与五年前的那个自己在物质上完全不同,而自己却毫无察觉,那现在的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吗?
正是因此,特修斯之船假说彻底击败了“物质假说”。
事情依然没有结束,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数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特修斯之船想象成一个集合,它的定义就是木板A、木板B、木板C……一直到木板P,而我们如果把其中的木板A换成木板X,那它的定义就变成了木板X、木板B、木板C……一直到木板P。其实这个比喻非常恰当,用数学集合的方法来看待这个问题。
同样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虽然我们还是 “我们”,但我们本身的定义已经变了。
我是谁!
物质穿梭机
这又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可以抛开前面的所有概念,来感受这一段文字。
所谓物质穿梭机,就是可以把我们远距离传送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点,先不考虑技术上的可行度,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思想实验:物质穿梭机分为两个房间,分别是“传送室”和“到达室”。在传送室里,你只要输入你想去的地方,这个机器就会开始扫描你的全身的原子,一边扫描一边摧毁,当你的身体被完全记录下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就被全部摧毁了。在你选定的那个地方的到达室里,机器就会将你的身体重塑出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了。
很方便是不是?
但这个思想实验也很恐怖——这究竟是传送和移动,还是死亡和重生?
这个问题看似荒谬,但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如果还没想到,我们可以再来一个思想实验:今天,你又来到了穿梭机,走进了传送室,按下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但你被没有被传送,还是在原来的那个地方。你走出了传送室,找到了工作人员,并说明了情况,他去检查了一下穿梭机,然后告诉你:“穿梭机没有问题,只是与传送系统同时运行的摧毁系统停止运行了,我们现在只需要把你带到另一个传送室,只启动摧毁系统将你摧毁就可以了。”工作人员又调出了目的地位置的监控录像,那里的“你”正在上走着,向你想要去的地方走去。你刚要跑,门口的警察便拦住了你,强行把你拖向另一个传送室……
想到了吗?
在使用看似美好方便的穿梭机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个恐怖的阴影——死亡和重生。就像你的孩子今天上完了学,回到家里,在饭桌上跟你聊着今天的趣事,饭后又一如既往的写作业,你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坐在自己面前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复制品。
我们的身体仅仅是一个物质载体,就像一栋房子,我们住在里面,房子就是身体,我们就是灵魂。当这栋房子不在适合我们居住,我们就会离开,这时候,这个身体就“死”了。
这又一次证明了,物质不代表你自己。
现在你可能会问:那么,“我”到底是谁呢?
人格面具和自我意识
“人格面具”,单单看字面意思也就可以将它理解个八分,就是“掩饰自己的人格”。
这个词汇最早源自于希腊语,意思是演员在演出的时候所佩戴的面具,现在指的是人在社交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修饰。就像你在应聘的时候想尽种种办法来让领导录取你一样。
可以想一想,自己在工作上的自己和在家里的自己,是同一个自己吗?这个问题看起来很荒唐,但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在这两件事上的性格是一样的吗?是不是工作时会有些拘束,回家时就有些放松?这也可以被理解成一种简单的人格面具。
那带着人格面具的我们和不带人格面具的我们,是同一个我们吗?
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假说,那就是“意识假说”,就是指你的意识代表你自己。这里的“意识”并不是广义上的,而是特指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又是什么呢?我们这里还要从婴儿讲起。
当一个新生儿刚刚会说话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他们不会说“我”,而是用自己的名字来代替“我”说话。正是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产生自我意识。当他们产生自我意识后,在会逐渐运用第二人称的“你”,和第三人称的“他”“她”“它”。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前,他如果碰到别的小孩与他重名,就会感觉到非常疑惑,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区别。当他理解了“我”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自我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先不说有了自我意识会得到什么,我们来看看失去了自我意识后,我们会少一些什么:在国外,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因中风造成的大脑损伤使他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意识。他此时发现自己与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开始变得听不懂语言,对外界的感知力变得极差,跟同事打电话时,只听见同事不断的发出声音,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由此可见,失去自我意识是多么恐怖。
那是否又意味着“自我意识”就是“我”呢?那其实也未必,因为“意识”并不只代表自我意识。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你一定会把自己所有的信息全都说出来,像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学历、婚姻状况、个人经历、工作、记忆和很多东西。此时我们还要引入一个概念——弗洛伊德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就是指最初始、原始的我,掌控我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本能;“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本我,而且它具有“避险性”,例如我们吃饭不给钱会被揍,所以自我告诉我们要给钱;“超我”指的就是我们的道德、人格、梦想,本我指“我想要”,自我指“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这是它与前两项最大的区别。
这三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配合,互相约束,构成了我们的一些基础社会价值观、人格、性格等方面。
这三个概念与自我意识和其他一些构成“我”的元素结合,就形成了现在最流行的“意识假说”。
我是谁?
猜想
对于意识假说其实还存在很多疑点。
因为意识和生命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我”也不会凭空产生。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应该都养过吊兰这种植物,我们也都知道,当它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它的一些分支上会长出新的根,我们这时候把它剪下来,再插到泥土里,这块小小的吊兰碎片,会重新长成一棵完整的吊兰。吊兰只有一条命,它不可能分身,那么这棵新吊兰的生命从何而来呢?
海星也是一个相似的例子,被砍下一只触手来的海星,可以重新生长恢复,而那只被砍下来的触手,还可以重新长成一只海星!
这两条命都来自哪里?还是那个“它”吗?
这才是这个问题最恐怖的地方——意识居然会“凭空”产生!我们虽然不知道它们是否具有自我意识,但我们知道,它们有生命,它们具有生命的特征。
我们的身体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或者说我们的身体会不会也能做相似的行动?
这个假说又可以回到特修斯之船当中,假如我们就是一艘特修斯之船,我们经过了五年的物质更换,旧物质按照我们的形态重新组装,又形成了一个我们,而且具有生命,有跟我们一样的性格、记忆,有跟我们一样的“自我意识”和“本我”“自我”“超我”,那是不是就有了两个“我”呢?或者说这两个都是“我”呢?
如果再放到集合当中,每个原子都是唯一的,那这两个“我”应该不是同一个“我”,如果又放在“意识假说”中,这两个“我”应该都是“我”……
我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非常困难,已经困扰人们千年;这个问题非常难解,难解到世界顶尖哲学家也给不出结论;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到我们的一生就可以完美诠释。
我是谁?谁是我?“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抛开一切的伪装,一切的掩饰,让我们回归,最纯真、朴实的,那个“我”.
完!
附:本文作者是个刚上初一的小少年,简书里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于他的原创作品,没有任何指导老师给予修改,虽然文笔不算多么精湛,但是孩子努力了,进步了,希望路过的老师们,叔叔阿姨们,哥哥姐姐们给孩子一个鼓励,激励他继续前行!点个小红心️可好!拜托了!在此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