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投名状》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讲述了三个兄弟从义结金兰到反目成仇的故事。对于不了解刺马案是怎么回事的,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查,但其基本面貌就是《投名状》所呈现的那样。关于“投名状”在《水浒传》里有一节,林冲上梁山落草,头领王伦令他纳一个投名状,即杀一个人,以示入伙的决心。入伙就入伙,为什么非得纳一个投名状呢?凡落草为寇的,每个人身上都少不了几件伤天害理的勾当,像林教头这样的厉害人物要落草,是不是官方派来的卧底以便将他们一网剿灭?抑或林冲入伙只是暂避风头、等将来有了更好的归宿脱离组织怎么办?这是王伦之辈不得不防的。出于以上考虑,干脆把林冲拉下水,让他杀一个人,身上背负着血案,成为真正的亡命之徒,这样就够格正式入伙了。说了这么多好像无关宏旨,还是返回来再说说《投名状》这部电影吧,单论结尾处姜午阳刺杀庞青云这一段儿,其中的细节很值得玩味。
庞青云踌躇满志的走在去往就职大典的路上。他有野心,他不甘心与一帮土匪兄弟啸聚山林,与赵二虎姜午阳结义不过是要借助他们的力量以登上更大的舞台,去实现他的抱负;没人可以阻挡他,赵二虎再一再二的抗命,最后他终于狠下心把二弟杀了。庞青云甚至不把当权者放在眼里,在他眼里朝廷里的家伙就是一帮蠢猪,身在高位只知道营营苟且;等他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要把这些挡道者统统清理,让朝廷秩序变成他理想中的样子。庞青云不知道的是,他的不仁已使三弟义愤填膺、誓为二哥报仇雪恨;他的贪婪已使朝廷大员心存不满,急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庞青云任两江总督的就职大典上,出现了两个要杀他的人:三弟姜午阳和朝廷刺客。
姜午阳半路截住了庞青云,他单纯到以为杀了二嫂就可以挽回二哥的性命,而赵二虎的死使他心存一念: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姜午阳不知道在远处高楼上还埋伏着一个枪手,等着要庞青云的命;而庞青云呢,只知道三弟要为二弟报仇,却不知道朝廷也早已容不下他了。在庞去就职的路上,姜冲了出来,几个回合较量下来,姜命几丧,然而他仍拖着蹒跚的步伐再一次持刀冲向庞;几番忍让,庞的野心终于压倒了兄弟情义,他要痛下杀手了——然而这时候却出现了意外——随着礼炮声响,暗处的刺客扣动了扳机,此时庞正要挡下姜刺向他胸脯的刀,手格在一半却停住了,姜没想到真捅了进去,愣了一下神,随即疯狂的补刀扎刺。而暗处的刺客也在炮声的掩护下又补了几枪,庞背受重创,弹洞遍布,已无生望。第一次观影到此,我有一个疑问,庞青云知不知道有人向自己放冷枪?后来经过反复观看,知道庞是意识到自己中暗枪了。有一个细节,庞在挡姜刺来的刀时,中间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当时已经中枪,剧痛影响了格挡动作。镜头有一个特写,庞当时在思索,随后追加的几枪让他更加确定了来自背后的袭击。就在庞停顿的那几秒钟,姜午阳的短刀已经准确无误的刺进了庞青云的胸脯。他发了下呆,也许他没想过真要大哥的性命,他又想起此行的目的,于是随后悲恸的疯狂补刀。在庞倒下之前,姜以为是自己把庞刺杀了;直到庞倒下,姜看到庞背上的创伤才明白过来,另外有人要取大哥的性命,而且使庞殒命的也并非自己。此刻姜午阳的心情是郁结的,他本要替二哥报仇,可真正杀死大哥的并不是他;而大哥将死于非命,他又替大哥义愤。这时候姜和庞的心又在了一起,庞在弥留之际让姜纳投名状,为的是完成姜的心愿,为的是告慰二弟的在天之灵,同时也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他不愿死于刺客之手,因为那样即意味着自己是朝廷的弃子,是为朝廷党派利益的平衡而牺牲的,意味着自己不过玩弄于权臣股掌之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意味着自己的理想提早破灭。庞青云宁愿相信自己是被兄弟所杀,姜午阳此刻完全明白大哥的心意,他又希望大哥不知道有人暗算他,他心情复杂的一边哭一边一刀又一刀的刺下去,并且高声吼出刺庞者姜午阳是也,就是希望大哥将自己的死归咎于他而不是另有他人、不要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去。在最后时刻,俩兄弟成全着对方也成全着自己,使投名状有了新的含义。影片结尾,姜午阳因刺杀两江总督庞青云而处以凌迟,实现了结义时生不同生,死必同死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