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着同一个烟盒里的两支烟,仿佛就可以共同在杀伐寻常庸碌无聊的日子里彼此心照。”这句文字的魅力于我是不必去到那烟雾后面,作为观者只需稍稍止步于这勾勒的场景,也不失为一种莫大的安慰。
相比构建的幻想空间,实体酒馆于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人们会喝着同一个酒馆的酒,纵使素不相识,却在幽微流转的人生五味中惺惺相惜吗?
这当然是一种想象,虚虚实实,不得而知,也无所谓知与不知。只是万般形色的臆造多少是出于慰藉,多少又是出于防御,就好比“在所有古怪的、莫名其妙的行为后面,其实都有一个痛苦的人”这等深邃议题值得停留了。
最近看的一部忘了名字的电影,开头是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大手拉着小手,女人笑脸盈盈,孩子蹦蹦跳跳,影绰在人群之中。随着故事层层展开,这个女人一直接受心理治疗,由于长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所产生的幻觉梦魇般缠绕着她。心理治疗师从小在父亲的虐待中成长,在小时候被伤到入院治疗时曾与这个女人同为病友,在此期间女人一直用大姐姐的无私关爱照顾温暖着他。
女人并没有认出成年后的心理治疗师,而心理治疗师一直在寻找这个儿时给自己生命带来无限光明和希望的女人,并早在心中许诺:希望姐姐此生不被任何人欺负。电影结局是心理治疗师杀死了现实中对女人施暴的人,我更愿意解析为这样现实中的杀死只是一种隐喻,而不是真正的杀死,这暗合着心理治疗师在用爱杀死了治愈了缠绕女人心中的魔和伤。
贯穿整部影片的孩子在女人腹中时就被丈夫暴力导致的流产致死,那些动人的母女间的温馨影像,都只是女人臆造出来的幻象,更是多年来托举着女人不至于彻底毁灭的最大支撑。最终女人与孩子告别,也终于具备了能够直面真相的能力。
诚然,面对真相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无比的艰难。
毋庸置疑,臆造有臆造的美感和无奈,酒馆也有酒馆的脾性和精神。往那一坐,场域中无形流动的契合度便开始在感知系统进行精密匹配,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与酒馆接下来的距离有多远,时间有多长。
不知从何时起,迷上了闹中取静的一处酒馆。那些不开窗的时候,极其开敞又极具包容的精神栖息感,让一种自洽徜徉其间,安全还自在。偶尔开窗的时候,如果是暴雨,那就坐听风雨好了,安然无恙的窃喜感自然油然而生。那如果是狂风呢?北风肆虐也无妨,内里暖气呼呼,都是那么的相得益彰。当然更多是平平淡淡的天气,更多也是平平常常的情绪,只不过借由酒这个美得错综复杂的介质,让时间空间纵横交错间肆意发酵,衍生无数幻象罢了。
是的,没有酒的人世间我无法想象。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放在时空纵轴坐标俯瞰,可以窥见人类的千古更迭。若是要以横向现存个体的年轮来观瞻,活了几十年的人,对事物的起承转合,对现象的成住坏空,也都大概提前略知几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也到了各种老生常谈的最佳时机。不过这两年,更是越来越觉得来自老一辈的碎碎念,是活着最厚重的踏实与基底。
也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对人生的建构还在继续。继续着无数扰动以后,还能继续着对人生这场大戏爱得太深又看得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