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光不负春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最初接触到这句名言警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读中学的时候。那时的学校,流行的现象是,学校把“白卷先生”当成英雄,社会用“读书无用”教育子女,上大学需要工农兵推荐,找工作是国家分配。所以,在学校你愿学就学,不愿学就不用学,而有些负责任的学校和老师会尽力多讲一些知识,有上进心的学生会踏实地学习一点东西。
我有幸所在的中学,是全省重点中学,那里的老师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渴望着国家的安定,盼望着知识的传播,期望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老师告诉我们:“学而优则仕”是不对的,但知识就是力量是永恒的;老师告诉我们: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但书中有做人的道理,书中有生活的指南;老师告诉我们:“白卷先生”的道路绝不可取,一定不要白白流失青春时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当时虽然对这些道理认识的不深不透,但总觉得老师是对我们好的,如果不好好学习点知识,就对不起他们的一番苦心,就是对他们的大不敬。
正是有了老师们对教学质量地常抓不懈,才有了我们这届毕业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推荐上大学的,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取大学的,或是自学成才的,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姣姣者,都无愧于老师们的培养和栽培。
真正了解全篇诗歌的含义,是参加工作后考取河北大学函授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原来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长歌行》,全诗是这样的: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到这时我才领悟到,名言警句的前面做了许多地铺垫,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歌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而“朝露”的保留又极其短暂。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诗歌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随着时间地推移,年龄地增长和人生经验的积累,对诗歌美好的喻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春天是自然界最美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播种希望,播种理想。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常以“春”为周而复始的起点,又把“春”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的载体,人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称为青春,也是对人生寄予的美好期望。然而青春正象“朝露待日晞”一样,是极其短暂的,如果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阳光的德泽而努力生光辉,辛勤耕耘,播种希望,那么秋节一至,万物萧条,人体衰老,就不会有果实的收获和幸福的生活,只有白白的徒伤悲的份了。
万物受到的恩惠是公平的,春天给每个人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但努力与不努力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珍惜大好时光,不虚度自己的年华,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学习工作,把有限的知识用于岗位社会,将自己的小溪汇入江河流入大海,那怕只添一滴水,也要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到了“秋节”和“老大”,我们收获的是遍地金黄沉甸甸的果实和没有虚度年华人生的坦然。
但是,人们的努力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在奋斗过程中就一定伴随着艰苦和磨练,就如同不经历风雨就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一样。谁要想成为“胜利者”,谁就首先应当是“奋斗者”,应当珍惜飞逝的光阴,一刻也不放松地扎实努力地奋斗。正所谓“滴水穿石”的功夫在滴上,穿石需要无数无数滴水天长日久、持之以恒的去“滴”,才能达到穿石而过的目的。
这首诗从少年时期就陪伴着我,在我年青时给了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我壮年时给了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朝气蓬勃的正能量,到如今“秋节”“老大”已至时,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不负春光,读完高中工作后,坚持不懈的自学完成了大学专科、本科的全部课程,为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岗位上的磨练,让我充满信心和勇气,因为紧迫感使我争分夺秒地学习深造和努力奋斗,因为正能量使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长歌行》的激励与鞭策让我终身受益。
如今的青年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代,正是“青青园中葵”的大好时光,正在接受“阳光布德泽”的恩惠,一定要珍惜时光,不负春光,待到“秋至”、“老大”时,不要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要因荒废光阴而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