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赵元龙
沿着宽阔平坦的南高公路,小车飞也似的爬上了挺拔苍翠的道庄岭。推开车窗极目远眺,他的心顿时沸腾起来:
从北往南的山坡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池板铺砌成层峦秀丽的“梯田”,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远远近近的高山上,巍巍耸立的大风车在飞速旋转吞风吐电;山梁与河谷间,油化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乡村硬化公路,像一支支利剑刺破一道道贫穷的山谷;村庄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建设开足了马力......
“啊!我要捋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他停下车,走出车门,弯下身子,从地上抓起一把黄土,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仰起头,大声喊出了他隐藏心底的声音。
他是郭继会,南岭镇望头村人。
2020年,响应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的号召,他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是在“抖音”上看到他的信息的。
在“抖音”中,他用直播的方式,介绍他的亲身经历,宣传他的南太行本草文化园,讲解中药材种植、收获、储存、加工和销售等方法......
我电话联系了他,并专程到南太行本草文化园拜访他。
位于南岭镇李寨村西北周犁公路和南高公路交叉处,一个坐东朝西的大门两侧挂着“南太行本草文化园”和“泽州县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两块格外醒目的牌子。
郭继会早已站在园区门外等着我。
他,中等个子,四方脸庞,两道浓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闪发亮,身着一件发旧的迷彩服,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运动鞋,站在那里,敦敦实实,特别有力。
沿着园区人行小道,他领我参观本草文化园。
六月的天气,风和日丽。近14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到处绿意盎然,生气勃勃。中药材野生抚育区、黄河流域中药材种质资源选育区、60余种样本药材的本草资源圃、规范化种植基地、药材烘干、储存、加工车间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集“中草药科研、展览和多功能教学与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大楼,高高矗立在园区中央。层层叠叠的田垄间、一栋栋高大宽敞的塑料棚内,一簇簇、一片片、一丛丛的丹参、菊花、急性子、连翘等药材花竞相绽放,金灿灿,明艳艳......
从他的谈话透露出,在数十种中药材中,他似乎更喜欢白术,不仅是由于白术花形状独特,像身着绿衣服的少妇怀抱着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小姑娘,更重要的是白术温柔、含蓄,不喜欢张扬。它忙忙碌碌的生长,不是为了显露在外枝藤上的开花结果,而是为了使它的根部更丰满,更壮实。
在宽敞明亮的加工厂棚右面,隔着约20余平米设备简陋的办公室。郭继会递给我一杯园区自制的菊花茶,便和我聊了起来......
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也唤醒了亿万农民的渴望与梦想——打工去,挣钱去!
来自于泽州县南岭镇的农民们,也像那首饱含深情的《农民工之歌》描绘的那样,“告别了年迈的爹娘,拥别了读书的儿郎;背起简单的行囊,走出熟悉的村庄……” 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汇入全球最壮阔的“候鸟群”,春节“回巢”, 节后“远飞”,像海浪一样潮涨潮落,涌来涌去……
全镇73个自然村8917户21226口人,留守在山庄窝铺的老弱病残者不足十分之一,往日的繁华与热闹,淹没在一片冷落凋敝中。仅剩的一两所中小学,师生比例不足1:3。人均不足一亩五分的土地,除退耕还林外,弃耕撂荒者达三分之二以上。原有的“救命果”,尤其是梨和柿子,大部无人管理,无人采摘,在无情的风雨扑打下,任其自行摔落,鸟儿叼啄……
每当想起这些烙印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像刺痛了心中最大的隐痛和暗伤,成为郭继会心中永久的不安与牵挂。
他脑海里常常闪现出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
为什么农民们必须舍家离土进城打工?
为什么许多养殖户大多赚不到钱而中途放弃?
为什么山里人世世代代经营的林果树如今却无人经管?
......
辗转反侧中,他找到了答案: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欲横流的今天,仅仅依靠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想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仅需要改变单一的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掌握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本领。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从事赶骡马大车为当地供销社进城送拉货的生计,因此,坐车、赶车、驾驶车,成为他幼小心灵中一个美丽的向往。
他上学的李寨中学,是闻名全国的中学实践教育典型示范学校。初中三年,他选报了“农用机械修理”课外兴趣小组,与修理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中毕业后,他在周李路与南高线的“十字”路口建起了“汽车配件与修理门市部”。少有积蓄后,便买了大货车,天南海北跑运输。
凭吃“技术”这碗饭,一个月挣个七、八千没有问题,但是,从飞速发展的形势中,他察觉到,仅凭这一点迟早会被淘汰。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2010年,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人——同乡同学常晋。
常晋在商界经营多年,颇有建树。作为从李寨山上走出来的普通农民,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也深深感染到了郭继会。
他向常晋表示,愿意跟着他的团队边学边干。
常晋说:“我这里,可不能比你开大车,这待遇——”
继会打断他的话:“我是来向您学习的,不给报酬都行!”
凭着为人谦逊和诚恳实在的人品,郭继会相继被派往天津、新疆历练,2014年又被聘任为金村镇赵庄农业基地经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时间,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基地,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正当丹河新城愈来愈热闹、生意愈来愈火爆之机,一纸“拆迁”通知,基地无奈关门......
巴公一大棚蔬菜经理打来电话,让他去帮忙;北义城一同事邀他去承包种植园;南村一朋友让他去搞铸造,均保证给他以优厚待遇......
他说:“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应该回去好好干一番事业!”
这是发自他灵魂深处朴素而真切的情愫,也是隐藏他心底多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境!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唐太宗送即将西行的玄奘离别时,捻起一撮土,放入送行他的酒杯,口口声声告诫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远离故土的游子,即使走得再远,对家乡和土地的深情也是无法忘却的。成年累月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在土地的温床上播洒辛劳的热血、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也造就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如果有哪一种产业可以取代传统农作物而“点土成金”,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呢?
李寨与南岭乡同属于泽州县贫困乡,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这两个曾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尽管历届政府领导为改变落后面貌而绞尽脑汁,但都收效甚微......
“说实话,如今,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已经基本完备,可是,‘缺少水源’,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郭继会挠了挠头说:
“当初,继续搞蔬菜大棚,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可是......
“听人说种植香菇收益大,就专程到沁水、到河南南阳去学习种植香菇技术,谁知,香菇成本大,销路窄,而且更需要水......”
究竟干什么才适合南岭镇实际呢?
有人说,在这兔不拉屎的山地上,种植任何作物都赔钱......
有的说,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开办任何企业都不划算......
他不相信!
深入山庄窝铺,拜访当地老农;走进农业、林业局,求教“三农”研究专家;走进市县政府,请示脱贫致富的良方......
沿着蜿蜒曲折的沁河,踏着群山叠翠的山路,翻越悬崖峭壁的大山,钻进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他们发现:在高低不平的丘陵、田地间,香蒲、远志、柴胡、黄芩等中药材遍地都是;在河岸的河漫滩上,连翘、山桃、山杏、刺五加、五味子、党参、九节菖蒲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伊侯山、九场岭等灌草丛间,药用植物更是种类丰富。全镇140平方公里土地上,野生中草药种类多达400余种,被世人冠以“天然药库”之美称,“南太行无闲草”的说法古来有之,中药材泡制的坊间传承最早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
南岭镇,一颗深埋土里的明珠!
他重新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省人民政府为此专门确立了《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县政府具体制定了(2022-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专家告诉他:中药材是一种节水耐旱、耐瘠薄土质的植物。南岭镇土质呈沙土型,且气候适中......
还有,近年来,乡村公路迅速发展,“铁武线”与“南高线”贯通于一条沁河,新修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沁河两岸,经武城,连接陟椒至九女湖、杜河至栖龙两条支线,再经土岭、磨滩,直通阳城,一条环线,四通八达......
天赐良机,时不我待!
他们决定乘着国家乡村振兴的快车,由山西本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南太行本草文化园,吸引本地进城务工的农民,回得来,留得住,有活干,有钱赚。
二
“多亏了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郭继会感激地告诉我,“自从2020年回到李寨办企业,吕焱书记、郭婕镇长就没少给我打气和帮助。”
他接着说,办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只要虚心、诚恳,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就能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
“其实,做生意就是做人!”他不无感慨。
这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他长期坚持的经营理念。
办园初始,他首先通过公司领导向县镇有关部门谈了自己的想法,走访了多个村委和普通群众,征求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种药材容易,难点在销售。”镇党委书记给他出“点子”,“要拓宽销售渠道,直接把销售点放到安徽亳州。”
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是全国中药材品类最齐全的汇集地。
2020年初秋,镇党委吕焱书记带领公司主要人员,来到安徽亳州——寻亲探路,考察市场前景。
明清时期,南岭镇陟椒刘家大院是亳州最大的药商。清代文学家刘开有曾写过一首诗: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这首诗描写的正是刘家药商成为纳税大户后,引得亳州人广种药材带来经济繁荣的可喜局面。
三百多年前,南岭镇陟椒村刘家大院刘汉治、刘汉裔前后十几代人,在亳州经商260余年,亳州人引以为豪的地标建筑“花戏楼”,就是他俩任“山陕会馆”会长期间主持扩建的;至今在安徽亳州咸宁老街还保留着一条“刘家集”,就是当年刘家经营中草药的主要集市。
在亳州,他们拜谒了“山陕会馆”,回味当年药商们在此饮酒品茶、洽谈商务的美好时刻;找到咸宁老街“刘家集”,追寻刘家当年日过千相、日进斗金而留下的历史遗迹,真切体会到“先有刘家大院,后有亳州药材一条街”而带给故乡的光环和荣耀。在“康美亳州中药城”,他们参观了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仓储设施......
2022年春,郭继会和园区部分员工来到亳州中药城,学习菊花等中草药的包装技术,并向当地营销人员学习销售经验。
秋后,镇政府樊副镇长带领继会和公司部分人员,携带少量中药材,在亳州中药城摆开摊子试行销售。
“这是地地道道的中药材!”
一位约80多岁的老人,看到他们摊位上的草药,抓起一把丹参,又抓起一把白术,看看颜色,闻闻味道,含在口里尝了一尝,弯下腰子问:“贵客来自何地?”
“南太行!”继会面带微笑,提高嗓音回答。
老人伸出大拇指,口里连连称赞:“好,好!”
旁边一位采购中草药的中年男子听到老者的夸奖,立刻走了过来。抓起一把菊花,看了看,闻了闻,点了点头:
“是,挺好,真的道地!”
接着,面对郭继会:“你们带有多少?”
“就这些。”
“我全要了!”......
客商离开时,还留下一句话:“下次来时,多带一些!”
返程前,他们同中药城主管部门签下了保质保量的合同,租赁了150多平米可供常年销售的店面。
接着,镇政府召开各村负责人会议,要求各村先小规模试点,再大规模成片种植。
郭继会当场承诺:
——药材销售渠道,农户可自愿选择。凡是送园区来的,有多少收多少,价格不少于市场价。
老百姓吃了“定心丸”,村委干部找上门来了。
望头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郭海东找到郭继会,直截了当地说:“咱望头闲人多,你不能给安排点事儿,让他们也挣点钱?”
继会没加思索地说:“我全部安排,每月最低工资2400元。”
秋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秦永刚要求园区多给提供中药材种子,还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葛万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郭亮骑车三十多里赶来了,要求园区派技术员到葛万,结合药材种植的要求,帮助选择地块,指导下种和管理。
......
2023年开春后,各村挑选了少量土地,开始了中药材的示范型种植。园区技术人员走进村里,到田间指导。
白术是一种传统的大宗中药材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强,适宜性广,管理简单,市场需求量大,各村把主要地块放在白术上。全镇药材种植2000余亩,其中白术达二分之一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南岭镇“平山休闲山庄”也种植起中药材,除普通中药材外,还增加了酸枣种植。望头梨园山庄除原有项目外,也搞起了中药材种植,仅连翘一项就达500多亩。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线上,文化园区还种植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委陵菜200余平方米。
三
天有不测风云。
2023年初春,向来很冷的气温忽然打破了往年的最高纪录,一下子上升到20℃以上,但是没过几天,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自然,又和人们开起了大玩笑,“双春闰二月”,地温猛降至10℃以下。
寒风冷飕飕刮个不停,紧接着,绵绵阴雨一连就是七、八天。冬小麦被冻得蜷缩着身子萎靡不振,即将出土的中草药材更是在骤然下降的气温中苟延残喘。受害最严重的白术,侥幸存活下来的药苗不足二分之一。
看着惨不忍睹的白术生长情景,郭继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过早生出的花白头发被寒风吹得乱蓬蓬,像满头干枯的蒿草。
原本靠“白术”提振农民种植药材的信心,如今却......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早上五点钟,他便来到了白术地里,盼望眼前能惊现奇迹......
他弯下腰,用两根手指头伸进冰冷的土中,使劲刨了刨,又在地塄后潮湿的土中挖了挖,再使劲深刨下去。
刨土的手指被尖利的石棱刺破了,换用另一只手指。血与土“和”在了一起,成为血色的泥土。
地后堎的种子还没有发芽,却像一张纸皮;地中间有的种子发了芽,但是,在土坷垃下,有气无力......
他趴在地上,贴近几粒出土的种子,眯缝着眼睛仔细看去:叶子上破破烂烂,像虫子撕咬过似的......
几天来群众的质问声、讽刺声,在他耳边不断回响:
“咱受骗了!给俺赔付损失!”
“瞎鼓捣呢!咱们这里就不适合种植药材。”
“种药材太不划算了,还不如种点粮食!”
......
浓重的愁云始终紧锁在他的脸上。
年初的机耕、肥料、种子以及所需工本费用,都是由公司负担的,现在受损土地,可以补种其它,费用和损失由园区承担。可是——农户的期望值何止这些?
他很难受,脑子里一片混乱:
其他药材苗情都不错,为什么白术却......
白术耐寒性强,最低需12℃,现在地温不足10℃,莫非下种时间早了?
播种深浅是否也应该有个适当的标准?
平整土地是否也存在问题......
进购的种子......
他恨自己对中药材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喝的墨水儿太少了......
公司领导陪他走进农业局,请教有关专家。
专家们立刻来到本草文化园,走进白术药材地,帮他查找和分析原因,包括地温、种源、灭菌、土地平整、播种、除草......
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专业讲解,让他醍醐灌顶。
他立刻召集中药材种植户,在科技大楼办起了“中药材讲堂”。
县农业局专家给予了详细的讲解。
从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要求,讲到中药材发展前景。
专家建议,根据南岭镇沙土质和传统耕作经验,如果将分散的山坡地充分利用起来,药剂拌种,适时除草,同样能收到可观收益。
接着,继会又带领几个技术人员到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县请教专家,学习白术等药材的播种和管理技术,到安徽太和弘腾药业有限公司学习中草药种植、管理和中药材初加工技术......
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政府引导——公司推进——合作社管理——农户分散种植”的一条龙经营方式。统一提供种子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施行水肥标准,统一订单回收,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销售。
6月下旬,各地将白术受损地补种了黑豆。没过几天,黑豆苗绿油油生长起来,一个个农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相信,只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种植,明年的中药材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收成。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成为南太行本草文化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目标。
四
在综合大楼办公室,几个小青年在专心致志地工作。
我走近前面一位高高个子、长得十分帅气的小伙子问: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
“我叫王凯,武乡人,今年26岁。”小伙子爽快地回答。
“哪个学校毕业的?”
“太原建筑学院本科毕业生。”
我靠近他,低声开玩笑:“小王同志,你不是被经理忽悠来的吧?”
“我跟着郭经理干了二年了,他对我们很好!”王凯笑着说,“在这里工资不比城里少,还能学到一定的技术。”
在王凯旁边坐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她抬起头,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爽快地告诉我:“我叫郭金枝。”
“哪个学校毕业?”
“山西农大,中药材专业。”
我笑了笑,点了点头。
“我叫马家兴,泽州县下村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
“我叫陈刚,阳城寺头乡人,前几天专从北京来到这里工作。”
后边两个男青年先后站起来,干脆来了个自报家门。
......
我惊讶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过去,由于条件差,上级派来的大学生,不干多久就托关系离开了。如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主动来到这里,文化园这棵“梧桐树”还真的引来了“金凤凰”!
据了解,园区现有管理人员15人,学历都在大学本(专)科以上。
王凯的桌子上摆放着国务院办公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省市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和南太行本草文化园《关于泽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报告》等文件。他在完善《南岭镇中药材种植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规划》。
依据南岭镇政府十年远景规划,本草文化园将抓好以中药材种植为主、林果为辅的第一产业;与山西泽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泽州县圣王山中药材有限公司、山西盛世梨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起,在中药材原料、药食同源原料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进行初级开发;配合镇政府在沁河沿岸,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康养民居,将“医食同源”食物融入农家乐......
他告诉我,公司将引导农户发展“平台+庭院”中药材种植模式,让庭院、街巷、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满中药材,还可将中药材创造为“观赏性药材种植——盆景”......
在郭金枝的桌子上,摆放着《中草药种植技术》《中药材储藏与加工》《中药材经营》等书籍,她在为培训农民和研学学生备课。
马家兴在阅读《中药材基地的管理制度》《中医药“十四五”规划教材》等文件,他在为园区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还有几个大学生下乡去搞调研,指导农户中药材中期管理。
我明白了,本草文化园的初衷,并不局限于本园区范围,而是放置于全镇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
据郭继会介绍,园区现在即可安置社会劳动力40多名,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10000余亩,间接带动当地1000余名社会劳动力就业增收,正常年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园区还将成立南太行本草产业博士工作站,吸引中高级科技人员来此开展中草药科研、举办中草药科学论坛、中草药学术沙龙、中医药文化交流和文艺活动等,成立南太行本草创业服务中心,将“研、种、产、销、服”一体化......
如果说,真诚是南岭镇人的标签,那么“低调”就是本草文化园的一张名片。正像那白术一样,朴实无华,默默付出,却甚少宣传。
郭继会和文化园一班人,凭着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以敢闯敢创的精神,在南岭镇拨弄起一副美丽的琴弦,迎着暖暖的东风,演奏起一曲入耳动听的乐曲——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乐曲,是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奋进乡村振兴的合奏曲。
五
南太行本草文化园毗邻晋城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区,文化园科技综合楼以及中草药样本资源圃,为学生中草药研学活动弥补了课程和场所的不足。
综合楼第四层是中药材展览和研学活动室。
在中草药制茶室内,来自某中学的学生正在制茶实践。
20余名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在中草药加工坊中用菊花、连翘等几种中草药泡制不同的药茶,体验制茶工艺的乐趣。
我走近一个小组,他们正在将园区的黄菊花放在洁净的器皿里装盘,经60度的恒温烤箱烘干后就成了菊花茶。
只见金黄色的花朵在水中冲泡后变得硕大饱满,恰似一个金黄色绣球,让整个活动室内都散发着淡淡的花茶香味。
一位同学递给我一杯菊花茶。
啊!味道真的甘甜幽香!我一边喝茶,一边看着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我的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走出制茶活动室,一种艾香及沉沉的香料味儿扑鼻而来。
我走进室内,只见十几个学生在师傅指导下专心致志做香囊。
一位师傅在介绍各种中药的功效:丁香暖肾,艾叶散寒,白芷活血,苏叶消痰,薄荷清心……具体讲解香囊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中药香囊源自《千金药方》里“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法,民间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香囊还有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端午时节,往往用于朋友之间互相赠送,求吉祈福......
师傅讲解后,同学们便在各自的座位上,分别干起不同的活儿。
有的同学把苍术、山奈、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等中草药放在天平上,测量好所需重量,再放进铁臼里,用药杵子小心翼翼地敲打成碎粒,然后用铁滚子在铁碾槽内碾成细末。有的还用手捏起一点儿,放在鼻子上闻一闻那清香扑鼻的药味,面对大家笑一笑......
有的同学在缝制香包,选择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花布,比一比,画一画,待比对好后,便穿针引线缝起来。有的为自己缝制成满意的香包而欣喜若狂,也有的为自己的笨拙而抓耳挠腮......
当把中药粉末装进缝制好的各色各样的香包里时,一个个举过头顶,当众炫耀......真是妙趣横生,兴味无穷!
在活动室一角,有几个同学正在研究“药食同源”食品的制作。南岭镇有山楂、黄精、枸杞、蒲公英、马齿苋、薤白、香薷等 50多
种中药材,既可当药材,也可当食材。同学们一边阅读书本内容,一边对实际运用中的疑问进行讨论......
郭继会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中小学教育。学校有了关注社会发展的书香气,家庭才会有子女成才阖家幸福的烟火味。
本草文化园除帮助当地中小学和贫困学生解决经费困难、为优秀教师和学生发放奖金外,还要力争建成晋城市中小学生中草药科普园和研学基地。
————
我想起诗人艾青的一首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郭继会和他的团队,正是用一颗对家乡爱得深沉的心,诠释着历久弥坚的乡土情、农业情、教育情,感化着山里山外的家乡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书写着南太行本草文化园的壮丽风采。
我仿佛看到:经受了严寒考验以及科学种植后的白术花,正携天地灵馨、佩绵长药香,邂逅于茫茫药香花海,邂逅于南岭镇每一处角落。
一批批胸怀乡梓情怀的“追梦人”,陆陆续续返回故里,以白术花一样的婀娜之姿,深蕴之美,脚不歇泥,踏石留印于乡村振兴的茫茫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