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印象》
牛犁
最近网络上又传来赵本山病危并写下遗嘱的消息,因未经其家人和主流媒体证明所以难辨别真假。最近几年时而传来赵本山去世,时而传来赵本山被抓以及巨额财产被查收的假消息。
说是假消息,是因为事后都被证实是道听途说的传闻。
这些假消息之所以能传的沸沸扬扬,除了是对赵本山的忌妒和少数对立面的人身攻击外,主要是因为许多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造成的。许多人明明知道这是假消息也要传,为什么呢?无非是一些吃瓜观众想借机发泄一下内心的“暴力倾向”罢了。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围观人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赵本山演艺生涯走下坡路的情形下,乘机推一把,捶打两下,正是人性丑陋表演的一面镜子。这在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表演的小品“给乡长送礼”中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开始到人家送礼时还显得哆哆嗦嗦,一听说人家不当乡长了,马上改口叫“三胖子”,并大摇大摆坐到炕上喝酒……
我对赵本山的印象
在我印象中,赵本山是一流的小品演员,二流的影视演员,三流的影视导演。
说赵本山是一流的小品演员是因为他在舞台上成功塑造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演技至今仍无人超过。尽管许多人说他表演的小品内容低俗格调不高,但内容和演技是两回事,更何况在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农村人口逐步走进城市的国家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听得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毕加索的抽象画呢?
当然,即使是一流的小品演员,也不不一定演的都是“精品”,也免不了会有平庸之作和“败笔”,赵本山当然不能例外。
导致赵本山演艺生涯走下坡路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沒有好搭档。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演小品当然也不例外,随着高秀敏死了,范伟走了,赵本山再也沒找到合适的搭档;二是沒有好剧本。何庆魁写的本在小剧场演演还可以,很难再登央视大舞台;三是沒有好身体。有人看到赵本山演一个小品中间居然咳嗽了三次,可见春晚的演出已经成了他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的最大失误是沒能在自己演艺高潮中及时退出来。
说赵本山是二流的影视演员是因为,小品是瞬间艺术,小品演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包袱抛出来,把观众逗乐,而当小品演员出演影视剧时常常带着小品中的痕迹,人们没有耐心看他们扮演的一个个新角色。关于这一点在宋丹丹、范伟扮演的角色里都不难看到,赵本山当然也不例外。
说赵本山是三流的影视导演是因为他根本不具备导演的能力和才华。是小品演出成功和刘老根大舞台运作的成功使他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不仅能当演员而且还能导演。他导的“乡村爱情系列片”让人看了第一集就不想看第二集。这哪里是创作?这简直就是在制造文化拉圾。作家兼文学评论家闫连科说:“当生活成为文学之后,它就不再是生活,而是文学。把生活写成生活,一如一个工厂把原材料加工成沒有变化的原材料,仿佛把田野中凌乱的柴草,搬到整齐的库房堆码起来一样。可那整齐的码放,最终还是一堆柴草而已。”
赵本山更像一个搬运工,把辽宁农村生活的柴草不经任何艺术加工地搬到央视的舞台上。他以为这些粗糙的“原生态”可以得到观众的喜欢,可柴草毕竟是柴草,不能让人得到丝毫的艺术欣赏。
人生在世,无论你多聪明能干,终因受时代和环境影响而有所能有所不能。赵本山的成功表现在他在小品演艺上,表现他在“刘老根大舞台”的运作上以及对众多“徒弟”掠夺式开发上;应该客观地看到赵本山的表演,在东北三省特别是广大农村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否则就不会在春晚演出那么多年。他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小品演艺退出太晚以及把大量自认为是“精品”的拉圾倾倒在央视的舞台上。这些文化拉圾随着赵本山退出央视大舞台,随着他演艺生涯的江河日下,也自然而然的退去了芳菲,失去了光环。一个失去观众的演员,无论再怎么表演也只能是徒劳。一部失去观众的作品,如果执意要搬上舞台,那只能是肆无忌惮的当众大小便。而那个时代,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赵本山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