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行为在系统中有更重要的意义,很难消除,那么咨询目标应该是去建立新的行为,而不是消除行为,是要发展出可替代的行为表现
2、青春期的来访注意力应该是在自己身上 ,而不是在父母身上,如果一直在担心父母的不幸福,就值得探索这个背后可能有自己的期待、需求未被满足,可能这些症状的维持,可以使得父母关注到来访,这就是症状的意义
3、永远寻找来访生活中的正性资源,如果目前与父母的关系糟糕,可以尝试回忆成长中与父母美好的时刻,让来访对父母的关系有更好的转移
4、记得时刻去留意和澄清来访话语背后的愿望、需求,而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目标,特别是不要用消除症状为目标,而是看到维持症状背后的需求、愿望
5、家庭中的顺从也具有攻击性,意味着没有对话、沟通,该有的叛逆是需要的,没有痛苦是最可怕的,要清楚自己痛苦的来源。家庭治疗可以鼓励来访在核心家庭去表达,顺从增加了对方的强势,不反应增加了对方的过份反应
6、系统观不讲线形因果,不提问为什么,而是提问“怎么”,从症状去到关系,“怎么发生的?”“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也就是how/what/when
7、停下来、慢下来,从认知、情感、行为、需求这四个方面去丰满信息,你是怎么想的(认知),对此你有什么感觉(情感),你做了些什么(行为),你希望获得什么/你有什么愿望(需求)
8、在家庭治疗中,避免去评价的方法是,邀请另一位家庭成员加入“你同意你妈妈的话吗?你怎么看?”“你猜你爸爸对你妈妈的想法,他是怎么看的?”
9、家庭治疗让家庭带回去的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由带来的问题,变成带着对问题不同的想法回去,松动原有的视角
10、咨询师可以采用的干扰系统的方法,一是在治疗现场,建议家庭怎么做,形成新的可以学习的重复模式,二是布置家庭作业,一周三日维持原有模式,另外三日采取咨询师建议的模式,剩下一日由家庭自行决定
11、咨询师要克服自己内心需要来访鼓励的需求,如果来访表达咨询没用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这是在表达背后的需求,可以这么回应“你希望要有更好的改变”,要多把注意力放在来访身上,不是自己身上
12、永远的资源取向,“挺好的”“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你猜”,与积极心理学有很大的区别,不一定乐观就是好的,有时候悲观也是好的,对于系统观而言,一定会有资源,这样的循环因果可以减轻家庭父母的内疚感
13、推荐米妞秦的《心身家庭》,四种:过度纠缠、非黑即白、过度保护、回避冲突
14、做家庭治疗一开始不是去处理问题,而是把家庭情感进行关联,问题有时候是解决不了的,修复家人的情感连结,恢复社会功能,才是家庭治疗的目标,从四个维度看:向内看自己、向外看关系、向前看历史、向后看未来
15、咨询师的两个作用,一是意愿的理解器,理解来访的需求,二是沟通的训练器,改善来访家庭的沟通模式
16、提问技术
1)循环提问:其他人怎么看待这个症状?谁认为这是问题?
2)差异提问:症状出现后家庭有什么不同?(信息是造成差异的差异)
3)假设提问:假如这个症状没有出现,你们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4)前馈提问:如果症状消失来,家庭会有什么变化吗?
17、积极赋义(重构、改释)
1)意义改释
攻击行为——要求边界,迫使对方变得强大
懒惰——让其他人为自己工作
敏感——拥有惊喜的触角
冲动——充满激情
爱哭闹——寻求关注
过份关心——付出
自我贬低——谦虚
白日梦——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纠缠的关系——关系亲近
哭泣——公开表达感受
2)背景改释
有攻击性的人——可以很好的对付难缠的顾客
伴侣有婚外情——自己有外遇时,至少不会良心不安
多动症——成为舞蹈家或运动健将
3)内容改释:与其他两种改释方式不同的是,保留对被指责行为的消极描述,将问题行为背后的“好意图”提炼出来
我理解,您的孩子因为攻击行为的方式在学校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可否考虑一下,如何能够支持他用其他的方式赢得尊重
你们习惯了使用争吵的方式来沟通,可否尝试换一种不那么伤害彼此的方式来调节你们关系的远近?
18、建立新模式的情况前,一定要先尊重旧模式
19、青少年表达情绪的方式非黑即白,可以帮ta的观点进行整合后回馈给她,一种自我情绪管理新的体验。青春期内外冲突,容易受到外来负面影响,同样也很容易受到外在正向的影响,要先去找到孩子的资源
20、家庭治疗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从个体到关系,从线形因果到循环因果,从缺陷取向到资源取向,系统观三大理论: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信息论(信息是造成差异的差异)、控制论(行为操作的后果决定后续行为)
21、系统式诊疗思路:软化“疾病”概念——再度情境化,用系统假设巩固意义的联系——提示病人有责任(施加影响的可能性)——循环因果观,重效应、功能及维持因素——朝前看(假设性尝试选择的可能性)——将注意力扩展至无症状的时空——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