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松弛感:成为有办法的人》,作者胡渐彪,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4月出版,7.5万字。
胡渐彪,马来西亚人,1977年出生。1999年、2001年两次代表马来亚大学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先后夺得亚军、冠军,有“马来西亚第一辩手”之称。曾任SONY品牌经理,珠海国际赛车场副总经理,NTV 7 华语新闻主播,《百万富翁》节目主持人。2015年《我是演说家》季军,《奇葩说》幕后指导教练、2016年主力奇葩辩手,米未传媒CEO,米果文化创立者、CEO。参与创作《好好说话》《小学问》《搞笑人生实战营》《职场人的动力课》系列"头部爆款"内容。
《松弛感:成为有办法的人》共有六章:
1-松弛感是面对世界的底气
2-看得透:看得明白,心里有底
3-有办法:游刃有余应对一切难题
4-有时间:让事情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5-有精力:解决电力虚耗,保持饱满状态
6-能喜欢:找到人生的味感和意义感
【撷取摘要】
1.
要获得长期的松弛感并不是态度问题,更不是感觉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可以通过能力和办法来自我掌控的。
如果你的拼搏是一场长跑,松弛感应该是最理想的精神状态。你的身体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专注着前进的方向,但你的精神状态没有因为紧绷而焦虑,也没有被身边竞跑者的行动打乱节奏。
一个人的状态是由内心的三个评价相交而成的。对所处环境、对自身能力、对自身行动的评价,这三者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焦虑感、松弛感、活力感、困顿感……无一不由这三种评价主宰。
2.
“看得透”,着眼于与松弛感相关联的两项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认知能力越高,在面对各种人、事、物时就越能“看得明白”;判断能力越高,在面对各种不确定的选择时,就越能做到“心里有底”。
认知的“四只眼睛”:本质之眼、因果之眼、框架之眼、定位之眼。
1-本质之眼:看懂内核,有章法地做事。比如,什么是部门冲突?部门冲突的本质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部门冲突或是因为沟通不足,或是因为员工不专业,把情绪带到工作中而产生的问题。而作者认为,部门冲突的本质其实是“KPI的命中注定”。如果你认同部门冲突的本质是“KPI的命中注定”,那你必然不会追求零冲突,更不会把部门冲突看作亟待消灭的问题。
2-因果之眼:寻找前因,推演后果。要找到问题的原因,一般需要两个步骤:挑前事、找关联。要避免五种误区:在挑前事时挑选错误,很多挑出来的原因与事情并没有实际关联;所挑前事不充足;偏离了根本原因;找关联动作时因果倒置;找关联时过度创造。要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推演未来,从确定性分析中明确预期;从不确定性分析中把握变量。
3-框架之眼:用结构化思维向下拆解。比如,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构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利用三种框架,一是流程框架,就是你能否按照自己工作的规律,将工作划分出几个不同的流程。二是职能框架,就是你的职业是由几种不同的专业能力板块组合而成的。三是评估框架,它需要我们站在客户视角来拆分框架,以此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
4-定位之眼:看清系统中的人、事、物。我们在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进行取舍时,会习惯性地从表面的利弊、个人的价值观或道德标准两个维度来着手,但这种判断很不科学。作者建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事实判断、审美判断、价值判断和功利判断。
3.
在问题面前如何保持松弛?首先,你可以啥也不做,先去洞察自己的紧张、焦虑、失控、冲动等情绪,先意识到自己在这种应激情绪下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要先看困难,先看看自己”。其次,不要先想怎么解决问题,而要先想怎么解析问题。
让你焦虑的究竟是困扰还是问题?困扰是一种感受,是需要排解的痛苦情绪;问题是虽有障碍,但值得去解决的路径。
比如,“老板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作者认为这是“没头没脑的问题”。它只是在宣泄困扰,而没有提出需要解决的议题。因为提问者只是在描述自己的情绪,而完全没有展现出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我们要将“困扰”翻译成“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问自己:我想在这个状况下达成什么目的?比如,把上面那个提问变成:“我怎样在老板不喜欢我的情况下,依然好好工作?”“老板不喜欢我,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不公报私仇呢?”这两个就是可操作、可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们有“继续好好工作”“避免被穿小鞋”两个明确的目的。有了这两个目的,我们就能倒推出具体的方法,让自己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着手去解决的。想要认清那些真正需要动手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并不难,你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困扰不解决会有什么后果?第二,这个困扰为什么会发生?
4.
“内卷”的员工永远只会“填坑”。松弛的人有复利思维,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怎样才能让自己从中得到额外加分的评价?有这么五种工作状态:真高效、真专业、善于制造惊喜、比别人更有办法、懂得协作。后三种加分评价,对于一个人在组织中获得提升具有极大的优势,你的才华会被看见,你的能力会被认可,你也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击穿期待”的四步法:一是拆解前提,寻找自己擅长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二是根据擅长路径来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三是梳理过程节点和重要客户。四是制造曝光点,强化击穿效果。
忽略直接问题,绕过眼前障碍实现目标。我们真正要解决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如何让这个问题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在汇报工作紧张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不能消灭紧张,就换个方向来思考:怎样才能让紧张不影响我正常的工作汇报呢?也就是说,只要我能顺利地将工作汇报完成,紧张是不是持续存在并不重要,只要它不妨碍我就可以了。
找到高效的团队协作模式。纵向协作是现在大部分公司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横向协作是一种弹性参与的协作。只有具备下面的三种情况,才适合用横向协作的方式来解决:一是你发现周围有不少闲置资源,可以将这些闲置资源调动起来,为己所用。二是一旦你盘活了周围这些闲置资源,就一定要给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带来额外的亮点,或者可以加分的评价。三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你发起协作,就要确保可以为团队带来一次愉快的共创体验,让大家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状态参与其中,收获到共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5.
真正的时间管理,或者说符合现代人的时间管理,本质上不是在掌控时间,而是在掌控自己。比如,我们只考虑了“应该”7点就起床、8点看书,却完全没考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7点就起床、8点看书。把自己作为标准和起点,再去做时间规划,你就会更容易地让事情跟着你的节奏走,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更加顺畅、更加松弛。
时间不够用的本质并不是时间在客观上有限,而是我们对时间的分配失控了。我们或是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或是在值得珍重的事情上错估了时间的投入度。总之,时间和任务的配比失控了。这种失衡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对任务的时感失准、对任务的排列失序、处理任务的节奏失控。为此,我们要用猜时间的能力去重新掌控时感,用要事优先的准则去重新掌控任务,用多频迭代工作法去重新掌控工作节奏(比如,“三段式”工作法:1-以完成为目标,一气呵成;2-晾一晾,切换大脑去做其他事;3-修改、完善,形成终稿),最终让你的时间与任务得以平衡,让你重新找回松弛感。
6.
松弛感的对立面不只是紧张感,还有疲惫感。
精力就像电池。很多时候我们“电池”的电量都被无谓地虚耗了,那些紧张感、疲惫感等也都是因为精力被无谓虚耗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的精力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电池”虚耗问题。
人体“电池”的三大构成要素:脑力、心力和体力。
脑力:保持专注,减少消耗。1-圈选关键选择,将脑力真正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一是删除法,删除大量的不必要选项,让大脑有更多保存能量的空间,二是挑拣法,挑选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安全感的选项。2-限定决策时间。适当地限制自己的选择时间,就是避免脑力虚耗。3-帮助脑力恢复,让持续工作的大脑获得间歇性的休息,
心力:最大限度保持情绪动力。惹祸的并不完全是消极情绪,而是情绪的剧烈波动所带来的疲惫感。注意情绪的三大定律:1-人的大脑在同一时间只能存在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中的一种。2-相比于积极情绪,人脑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3-人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掌控情绪的。很多时候,情绪是不能被喊停的,情绪只能被替代。让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一个好办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我们可以用理性覆盖感性。具体而言,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接下来,我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我应该做什么事情,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体力:稳定生活的节奏。一要调整休息节奏,不要让自己消耗一空。睡眠和运动是让身体和大脑休息的两大方式。要注意休息节奏失调问题,包括体力输出节奏失调-运动过量。二要注意饮食失调的问题,包据吃得太好,身体要代谢多余物质,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酶等,
7.
人会因为很多事情焦虑,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事情做不完”,二是“结果不确定”。
我们必须拥有给工作赋予意义和乐趣的能力。喜欢的工作,不是被“找到”的,而是被我们“加工创造”出来的。
第一步:设立激发热情的目标。优越型的人可以把目标设定成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成长型的人可以把目标设定成挖掘任务中的学习机会;趣味型的人,可以把目标设定成一个游戏;使命型的人可以把任务看成改变团队、提升公司价值的手段,看看有多少人需要你、你做的事情能造福多少人。
比如,作者是怎么鼓励企业家上台演讲、激发他们的表达欲的?1-面对优越型的企业家,会和他说:“咱们这次最终的任务,不仅仅是简简单单讲完一段话,而是要用这段话去征服员工,让大家理解你的深谋远虑。”2-面对成长型的企业家,就会说:“我看过你过往的演讲,其实都有一个小毛病,你愿不愿意趁着这次机会改掉这个毛病,让你的演说功力更上一层楼?”3-面对趣味型的企业家,会说:“我知道一个特别酷、特别好玩的演讲新方法,你要不要借这次机会也来尝试一下?”4-面对使命型的企业家,会把他的下属“拖下水”:“你觉得,这次的演说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为员工和下属赋能呢?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你又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步,自我透明化。想让别人配合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希望的配合方式明明白白地告诉人家。那些活得松驰、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往往也是因为他把自己透明化了,彰显了自己的标准,进而保养了自己的驱动力。
【写在最后】
在此书的前言《松弛有度,才能走得更远》中,作者把松驰做为“内卷”“躺平”的第三种状态,在作者看来,“我想继续玩,但不一定按照原来的标准玩,而且我还能玩得很好,这就是松弛。”
事实上,《松弛感:成为有办法的人》讲的并不是松驰感,而是怎么成为有办法松驰的人。“我不躺,继续竞争,但我也不卷,不在一条赛道拼得你死我活,我直接换一条赛道,甚至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这看上去更难,但实际上可能更松弛。”“当你拥有的是复合优势时,当你横跨多条赛道、拥有多重技能时,你的优势就会被无限放大,成为一个松弛而成功的人。”
正如作者所说,松弛感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你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松驰。“当你用二元切割的方式来看待工作和生活时,你就会很容易地认为,工作就是累赘,就是在妨碍你获得幸福。在这样的心态下,你就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松弛感,工作的效率和成绩也难以提升,反而更进一步影响你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