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要用一种“身份的不同”使得我们开悟,我并不这么觉得是正确的,也不觉得是合理的。 ”
我看了这个视频,的确很是感动,这个视频的文案以及拍摄、剪辑,都很不错,我可以被代入到二舅生活的情境之中。
但是如若说我是否和这个作者一样,解决了我的精神内耗或者说让我豁然开朗,好像也都没有。
甚至说里面的一些金句比如“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等。
这些句子都不能让我把它们拿来思考我所面对的现实和生活,虽然说这些句子都写出了绝对真理的人间百态,但是对于我来说用处并不大。
在这个视频之中,二舅曾经学习优异,有机会成为一名出色工程师。但是谁承想人生起落无常,二舅因为被一位医生误诊成为了一个残疾人,身患残疾的他被周围的人所笑话,丢掉了尊严。
但是后来二舅全然接受了自己,接受了命运的不公,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做木工,修电器,样样精通,对待生活的挫折,他平心静气地面对,从来不抱怨,虽然手里一把烂牌,但是他就是自然而然地用心打下去。
这个故事很感动,或许可以鼓舞我们。但是对我们普通人是否具有“释然”功效,我要打上一个大问号。这个故事设定在一个“残疾人的自我救赎的故事”之上,那么是否同样的故事可以放在“当下普通人的自我救赎的故事”呢?
另外二舅绝对不是“身残志坚”,他的“魅力”在于对于人生的豁达。甚至也可以说二舅他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看别人做木工,很快就能上手学会,他生来就非凡,无论是智商还是精神力,他都不是普通人。
而如若从二舅所遇到的艰险比我更甚,由此我遇到的都不足为道,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不仅每个人看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也不同,如果是要用一种“身份的不同”使得我们开悟,我并不这么觉得是正确的,也不觉得是合理的。
说到“精神内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焦虑”,还是回到那个经典问题,who am i之上。
就我的经验而言,以及和朋友的交谈,精神内耗主要是来源于自己的自我认同,“人的身份认同”像是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有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自我的认同、进步才能让其保持形状,你看这几点,实际上二舅都完成了,他获得了同乡人的认可和尊重,自己也坦然面对苦难,每天都欣然做着自己乐意做的事情,他就没有“精神内耗”。
我认为这是这个故事的“抓手”,而不是二舅与我们的“身份差异”由此流露出的精神启迪,这是无效的,也许能暂时给予宽慰,想着做二舅也不错,但是没几个人可以做二舅,你只能做你自己,找到那些东西,你才能彻底摆脱“精神内耗”,你在照镜子和面对他人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对自己的良好感觉。
2更新:
有一个观点也很火热:“不要宣扬、歌颂苦难,要正视苦难”。
这个观点自然没错,我很赞成。但是对于坚定这个立场的人,看到别的观点的人就要愤然跳脚,那我也觉得大可不必。
“二舅因为残疾,没得选,所以才如此”,把这个“没得选才如此”抠出来一顿输出,我觉得还蛮偏执的。
二舅以前或许有一些挣扎、有失落、沮丧、不满,但是我相信二舅现在就是淡然。家庭也和睦女儿很孝顺,每天也有自己的事情做。
注意,我看来不是说撞了南墙,才退回来的。那也不一定,我还是觉得二舅的精神力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引导他在此的。
这个精神力不是那些“内耗”要“扛死”的人所有的。
另外,“当下,咱还是耗着吧。毕竟也没法外耗。能耗多久是多久。”
“XX压力、XX不景气、人生没意义,咱们就一起耗着吧。”坐着内耗取暖的作者、读者们,你们真的觉得如此有意义吗?
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的经验和观念的参差的,这个没有好坏对错。
但是可以说的是,如果你偏执不已,只会把路越走越窄。度过时间绝不是只有“这样”才能“那样”一种度过时间的方式。
在讨论话题以及遇到和你见解不一样的时候,试着容纳世界的多元,接受观点的多维才可能跳出内耗。
二舅是否是经过了“无数的内耗”才“只能如此”,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虽然苦难,但是度过了“苦难”(内耗是一种心理状况,不要说二舅其实这没有那没有,由此就还是如何)。
各位朋友不要强行按着二舅的头说,你内耗你内耗,呜呜呜呜,你不要忘记你的内耗,你不能,呜呜呜呜。
所有内容发声都是信号灯🦁
公众号:热牛奶和想象力
围脖:热牛奶和想象力
用于分享内容(文字、音乐、声音和观点)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