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模范丈母娘——刘姥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俗话,说的就是刘姥姥这样的老人。

之所以说她是模范丈母娘,并不是说她只是丈母娘做的好,而是因为她只有女儿,如果她还有儿子,她肯定也能做个好婆婆。

自尊自强的老人

刘姥姥自称年轻时也是个爱美爱风流的,可惜命运不济,生长于贫家,而且丈夫早逝,没有儿子,家里只有两亩薄田。

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一个老寡妇自己种地,确实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刘姥姥并不主动求助他人。虽然没有儿子,但是她不只一个女儿。

她醉入怡红院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以为是亲家母,就说:

“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

狗儿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否则原文不可能说夫妻忙于生计,两个孩子无人照管,所以把刘姥姥接来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亲家母,大概是刘姥姥另外一个女儿的婆婆了。

生活中很多老人都很希望退休后与儿女住在一起,图的是亲情和热闹。而且,与年轻晚辈住在一起,感受他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能令老人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所以,很多老人乐于与儿女同住。

但是,这样会引发很多矛盾,因为传统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有权力决定家里的一切。在旧时代,这样是合理的,因为家里的一切都是老人创建的,孩子们吃住在老人的屋檐下,自然应该服从。

可是现代社会,孩子们的小家庭是两口子共同打拼创建的,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与年轻人不同,进来一起居住,如果还想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决定一切,那么儿媳或女婿就会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各种家庭矛盾就会由此产生。

刘姥姥虽然独自生活十分艰辛,却很自觉遵守人际关系的边界,从未主动要求去两个女儿家过活。而王狗儿夫妇主动提出接岳母同住,也是出于家庭需求的考虑:小孩子没人照看。这样,刘姥姥是以帮忙的姿态进入女儿家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好强的刘姥姥决不主动来。——这是刘姥姥的见识高于普通老人的一个方面。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扶助,抱团儿取暖,而不是你该无条件孝顺我,或者你该当帮我看孩子。

关心晚辈的老人

刘姥姥更为难得的是,自从到了女儿家里,就“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也是很多寄居在子女家的老人做不到的,因为多数老人住在儿女家,还是本着含饴弄孙、安享天年的目的,好像电视剧里的皇太后,要求皇帝“以天下养”,可不会想着帮皇帝出谋划策。有的老人偏心眼儿,希望把富裕子女的钱财拿来周济自己贫困的孩子;也有的老人希望子女削减工作时间来多多陪伴自己。

荣国府的贾母也是只希望子女多尽孝,自己却懒得为他们分忧的。当贾家的家境,已经到了连一碗多余的细米饭也拿不出来的时候,当唇亡齿寒的老亲戚甄家已经被抄家的时候,贾母还是要坚持自己多年来的奢华生活方式,对一切负面消息置若罔闻。因为她觉得这不是她该操心的事。这是儿子媳妇们该操心的,她年轻时用荣华富贵供养了他们,现在他们就该用同样的荣华富贵来供养她,而且不该让她操心。

刘姥姥却并不打算让女儿女婿把自己像祖宗一样供养在家里,她也知道日子不好过,她要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当然,关心儿女生活,主动帮忙的老人,也不在少数,这说明老人心态不老,不自私不贪婪,对晚辈依旧有爱心。可是刘姥姥比大多数老人高明的地方在于,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比儿女们还要杰出和先进。

多数老年人的知识来源,都是几十年前的知识和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眼光和观念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儿女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意见。但刘姥姥不是这样,如果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话,那么刘姥姥堪称一位大才女,足以给晚辈们作导师。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

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你皆因年小时节,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穷人家两口子吵架多半是为了钱不够花。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检讨的是男人无能,所以,刘姥姥尖锐指出了狗儿的问题所在:“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家里小两口吵架,有的老人心疼自家孩子,不但不劝架,而且会帮架,导致夫妻矛盾愈演愈烈,而刘姥姥的劝架就很有技巧,不但有礼有节指出了问题所在,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

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狗儿的悟性毕竟不高(若悟性高也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听了丈母娘的建议,只会往邪路上想,以为叫他去违法犯罪,在刘姥姥的进一步引导下,逐步想到了投亲靠友这条路上,却也没有具体想到四大家族。

刘姥姥继续点出事情的本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聪明睿智的老人

刘姥姥出身贫苦,没读过太多书,却“生来的有些见识”,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多数人要有见识,只能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多读书学习,二是经验丰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这两种途径能给人增加多少见识,更重要还是看本人的悟性。

很多人一辈子死读书,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有很多人,吃一堑才能长一智,甚至吃亏很多次却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栽跟头。

而那些悟性高的人,可以闻一知十,还能从别人的经历中总结出自己的教训——这样的人,学习成本很低,能拥有人生的大智慧。所幸,刘姥姥就是这样一个人。

看到女儿女婿日子难过,刘姥姥就想到要去投靠王家。其实他们两家,属于八杆子才能打着的一个远亲。

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

为了说明这复杂的八杆子亲戚关系,我简单画了个人物关系图,供读者参考。

王狗儿的爷爷,曾经作过小京官,因为贪图王家伯爵的势利,就连了宗,这一点与贾雨村很像。贾雨村年纪比贾政小不了太多,却赶着给人家当了侄子。狗儿爷爷大概是给那位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当的侄子,否则后来刘姥姥不能把板儿说成是凤姐的侄儿。

只是狗儿的爷爷虽然有贾雨村那样的攀附意识,却没有做官的才干,官做得不大,他做官的时候,王子腾和薛姨妈大概还没出生,或者年纪太小,所以只有王夫人和她大哥知道这个亲戚。

狗儿爷爷官做得小,死得也早,留下独生子王成,也没有太大本事。所以,人丁不旺导致的人脉衰微和子孙无能导致的家业衰落,这两个最常见的败家因素,王家都占全了。

到了王成这一代,已经觉得在一线大都市生存压力山大,只好全家搬到乡下原籍去务农了。王成给自己的独生子狗儿定了个媳妇,就是刘姥姥的女儿刘氏。刘家应该是完全的平民了,至此,王成家基本丧失了阶级上升的可能。

可是伯爵王家还是愿意与之交往的。刘姥姥说:

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只要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王家的二小姐就是王夫人,刘姥姥带女儿去王家拜访,那时是王夫人接待的,说明她当时还没有出嫁,那至少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王夫人的孙子都上学了。那么,那个时候,想必刘氏也还小,尚未嫁给狗儿,所以,刘家大概与王成家原本就有些亲戚关系,才能有刘姥姥母女去王家拜访,这样的情况。而王家对于这个干亲的亲戚也表现得很“会待人”,说明王家家风就是“不拿大”,这给刘姥姥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年来,王狗儿家因为家里贫贱自卑,不好意思去结交伯爵王家,导致这段人脉断了,连王狗儿一时也想不起还有这门亲戚。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被刘姥姥形象比喻为“拉硬屎”。

虽然只有一面之交,刘姥姥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有钱有势的王家,所以,对于王家各位少爷小姐的去向,一直刻意打听,知道王家少爷升官了不在京城,那位响快的二小姐嫁给了荣国府的二老爷,并且保持了怜贫恤老舍米舍钱的优良作风。所以,可以考虑去她那里找些好处。

刘氏一傍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谁知狗儿利名心最重,听如此一说,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又听他妻子这番话,便笑接道:“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刘姥姥道:“嗳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

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小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桩事,我们极好的。”

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拿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刘姥姥这样一个心眼儿活分的人,养的女儿却是个老实头,害怕去求人丢脸。狗儿却被丈母娘点醒了,看出老太太是个人才,于是求她去办此事,又出谋划策,叫他带孙子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周瑞以前曾经与人争买田产,在王狗儿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可见世态炎凉,在王成以前,他们还是跟主子辈交往,到了狗儿这代,只能跟奴才辈交往了。所幸,无论如何,这支人脉尚在。狗儿觉得他在周瑞那里还算有交情,而一个老人带了个孩子大老远来访,想必人家也有怜悯之心,便有些失礼处,看老的老小的小份儿上,也不好计较了。这也是狗儿狡黠之处。

刘姥姥想出了主意,但也考虑到了困难:

困难一:自己与高贵的王夫人并不熟,也没跟贾家来往过。周瑞家的虽然认识,但已多时不走动。

困难二:不知他们如今的情况和待人的情分。

困难三:需要舍出老脸去碰运气,但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

但是最终,刘姥姥觉得“这也说不得了”,意思是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的,万一成功了,大家都有益,就算不成功,“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

总体来说,刘姥姥是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权衡利弊之后,总归是利大于弊,她决定挑战自我。由提议到决策,刘姥姥始终是主导者,因为她的见解,使得刚才愁云惨雾的家庭氛围立刻改观,“大家说笑一回”,呈现出一派和谐民主的美好气氛。

后来刘姥姥两次来到贾府,还表现出超强的学习领悟力,以前听说过没见过的大挂钟和穿衣镜,都能马上理论联系实物。头一次玩行酒令,也能博得满堂彩,说明她真不是思维落伍、头脑僵化的平庸老人。

行动力超强的老人

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并非一帆风顺,先是遭到看门家人的捉弄,经过一番曲折才见到周瑞家的。后来被带去见凤姐,又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凤姐,她又拿腔作势地在穷人跟前卖弄,又有美少爷贾蓉来访,弄得刘姥姥“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等到要开口要钱时,一向自尊的刘姥姥又“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

这一路走来,来自外界的困难,来自内心的压力,都成为刘姥姥的阻碍,可是最后总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句话鼓励着她,把计划进行到底。要天助你,必先自助,所以,连凤姐也被她打动了,除了按照王夫人的吩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之外,另外还给了一吊钱的车钱。这一吊钱,也是凤姐对刘姥姥的怜悯和赞赏。

想到了就去努力做,从不被困难吓退。无论成不成,先试试再说,这种行动力超强的处世态度,对于子孙后辈,是最好的言传身教,相信小板儿跟着姥姥跑这一趟,收获的不只是吃了几个果子和一顿好饭这么简单。

一进荣国府的成功,引发了后来的二进荣国府,收获一次比一次大,刘姥姥不但结交上了王熙凤,还得到了贾母的青睐。生活虽然不断给你出难题,但只要你积极行动,肯多方尝试,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好运气在等着你。

为生活而忍耐的老人

刘姥姥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改善,在贾家难免要忍耻受气,手心向上的日子并不好过。前文说过,这个老人其实是很自尊自强的。但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被凤姐戏弄,插了满头鲜花,她自我解嘲说索性“做个老风流”;到了吃饭时,又故意出乖露丑,做了她们的蘖片,她心里很清楚,“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在这种时候讲骨气“拉硬屎”,毫无意义。

后来刘姥姥又有意无意地说“礼出大家”,使得凤姐鸳鸯都为拿她取笑而感到羞愧,纷纷向她道歉,叫她别恼。她们知道,刘姥姥虽然脾气好,但并不傻,也不是单纯的人穷志短,她的隐忍和豁达,令人钦佩。

刘姥姥在荣国府的表现,赢得了凤姐等人的尊重,凤姐请她给自己女儿取名,贾母王夫人、平儿鸳鸯等也纷纷给她礼物。刘姥姥的忍耐并不廉价,换来了家境的改观。在得到了足够的资本银子之后,刘姥姥听取了王夫人的建议“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投亲靠友的”,所以,游玩大观园之后,八十回之前,刘姥姥再没来贾家打抽丰过。

刘姥姥在得到贾府资助后,也始终想着知恩图报,先是拿了时鲜菜品和干菜来给贾府尝鲜,后来更是倾家荡产帮助落入勾栏的巧姐赎身(否则后来也不会如判词所说,住到荒村野店去)。

每个普通人在现实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究竟哪个更重要。刘姥姥用她与贾家的交往经历,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为了生存,可以有适当的忍耐,面对别人的误解和戏弄,不妨豁达大度;而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勇于仗义出手,也是你尊严的体现。

刘姥姥提到四大家族时,自嘲说:“‘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

可是她与贾家这一番交往,显示了她与贾家是平等的,他们是彼此的恩人。

刘姥姥不但用她的智谋,为家人排忧解难改善生计,更用行动表明了她的人品和价值观。

有利可图时,不要犹豫,因为善财难舍。

有义可为时,不要怕付出,因为要知恩图报,不能见利忘义。

王狗儿能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丈母娘,真是巨大的福分,不但能求得财富、改善生活,更可积得功德,兴旺子孙。

虽然没有文化和权势,而且老迈贫困,刘姥姥却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过人的智慧、高尚的德行,活出了自己的光彩,而且泽被后人。她是中国式长辈中的典范。

欢迎关注公众号    凭栏望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