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会给人一种感觉。
有时候,你刚看开篇就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譬如《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有些书,你看第一句就知道,阅读它是在浪费时间,譬如一本看到开头就已经可以帮作者构思好高潮和结尾的言情小说。
这是金字塔顶和金字塔底。
更多的书籍位于金字塔腰,需要你细心辨别才能分出好坏。
如果书的世界是一个江湖,这个江湖也是鱼龙混杂的。
要知道,书籍是否畅销,名气够不够大,除了跟作品本身的质量有关,也跟包装和营销有关。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表现更加明显。
《岛上书店》属于过誉之作。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A.J的中年男人与他已逝的妻子在小岛上开了一家书店。A.J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同时,他不是一个好相处的男人。出版社的艾米接手推销书籍的工作后曾向A.J推销一本叫《迟暮花开》的书,但A.J冷漠以对。那时的A.J因为妻子的离世万念俱灰。也是在那时,他丢失了自己收藏的一本价值连城的珍品书《帖木儿》,又莫名其妙地在自己的书店里捡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玛雅)。A.J有一个妻姐叫伊斯梅,伊斯梅的丈夫是一个风流成性的作家。
没错,后来A.J收养了玛雅,跟艾米相爱并结婚了。玛雅是伊斯梅丈夫的私生女,当初是伊斯梅偷走了《帖木儿》。
情节设计是合理的,但略显生硬,有雕琢痕迹,不够浑然天成。这是我当时看书的最大感受。我看书时仿佛已经看到了作者构思的过程,这样的作者显得不够高明。当我把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我又发现,这本书的情节还是略显俗套了,有股子言情小说的味道。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我总觉得,这书读起来有一股地摊言情小说的味道,尤其在用句上。这让人感觉是最下成的翻译,意思是到了,但没有美感。书当中,人物是很有个性的:A.J爱书但不善人际交往,自私且以自我为中心;伊斯梅怯懦、自私且浅薄;艾米爱书、勤奋且热情;玛雅天真、善良且聪慧。这样极富个性色彩的人物,他们的说话方式全是清一色的,尽管意思是到了,但总让人感觉不够过瘾。
且好几处翻译让人不明所以:
如:
原书160页有一句
什么是真实的?那位教课老师会问他们,难道回忆录不管怎样还是构建起来的吗?
原书186页
有时是为没有生命的物品如茶壶或者书签旋转架想象它们的生活。
这两处都让有些拗口,且意思上不是那么明晰。
当然,写到这里我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对作品的好恶与此前的阅读量有关。以我个人为例,我最开始看书是从国内言情小说看起的,那时候,我觉得那些言情小说已经是上乘之作了。而随着年纪增大,阅历变多,看过的书也越来越多,我渐渐变得挑剔了。
这样挑剔的我,确实觉得加·泽文的这本小说不过尔尔。
是否畅销与一本书的质量并不是绝对成正比,他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成“正相关”——一本好书大多数时候是畅销的,反之不成立。真正的上等作品是那些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当代作品中成为“网红书籍”的大多数是一些层次比较浅的书,只有这样的书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
再有一点是,如果把这本书看成一个爱书人对书的赞誉,其受众也是真正爱书之人,倒也可,不过始终是像一双贫乳了。
书和人一样,有个性,有特点,有生命。有的书华而不实,有的书是过誉之作,有的书乏善可陈,有的书是隐居的高手。
畅销这个标志,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