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考研阅读的时候,你是否有过以下揪心的体会?
1. 每个单词都认识,但连成句子就读不懂。
2. 感觉文章读懂了,但题目就是做不对。
3. 碰到生词,查字典都不确定哪个含义符合语境。
4. 语法、句子结构马马虎虎,主干都抓不准。
相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些阅读中的尴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每个单词都认识,但连成句子就读不懂。
造成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熟词生义,你认识这个单词的常见含义,但没见过它的生僻含义,导致理解上的错位。比如,address这个单词,我们第一反应是「地址」的意思,但是2002年真题第一篇阅读第一段有这么一个句子Depending on whom you are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will be different.这个句子就是如此,每个单词貌似也都认识,可一个address就会让你卡了壳,这里的address显然是作动词,是指向某人说话。如果以前没遇到过这种用法,理解上就会有点断层的感觉。
二是不会透视句子结构,也就是语法还欠火候,还是上面那个句子,扫过一遍你应该做到这样,以逗号为界,逗号前是现在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逗号后是句子主干,whom从句作介词on的宾语。到了考场,时间紧张,这种快速的透视句子能力是必备的,当然,随着研究真题,这种能力会慢慢提升。
第二个问题——感觉文章读懂了,但题目就是做不对。
这句话本身就自相矛盾,读懂的结果必然是做对题目,做不对还是文章没有读懂。这种打过折扣的读懂只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错觉罢了,你可能只是读懂了文章的某些句子,然后就自己四舍五入,欺骗自己读懂了。而剩下那些没有读懂的,恰恰就是命题人出题的地方,这才是致命的。所以,所谓「读懂」,标准到底是什么?概括来说,就是「词、句、段、章」全了然。
关于词,考研大纲规定,允许阅读文章有3%的超纲词,但这些超纲词并不会影响你理解整篇文章。也就是说,抛去个别超纲词,文章其他的单词短语都应该理解,即使不能第一时间识别出单词的意思,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关于句,能迅速抓住主干,划分句子结构,识别各种主谓宾定状补成分,并通过透视句子结构粗略翻译出句子意思。关于段,能通过读首尾句抓段落大意,通过段内逻辑衔接词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关于章,能通过各段大意概括出中心观点,了解作者的立场和态度,知道文章的脉络结构(是问题-解决方案类型,还是现象-解释类型,等等)。以上四点就是检验你到底有没有读懂一篇文章的标准,满足以上四点,题目不会做错。
第三个问题——碰到生词,查字典都不确定哪个含义符合语境。
「背单词」恐怕是每个英语学习者心中永远的痛。买过的单词书倒是不少,真正利用起来的一本也没有。我们从来不去思考怎么有效记忆单词,只会盲目地背背背,背了忘,忘了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使花了不少力气积攒在脑海里的单词,也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不管是背单词还是背文章,大量输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输出,也就是知道根据不同语境运用单词,能在写作中用上。否则,背再多单词也毫无意义,就像散落的零件,派不上用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至于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通过大量泛读加精读优质文章来培养语感。
第四个问题——语法、句子结构马马虎虎,主干都抓不准。
不管是英语考试类阅读,还是看原版书,读外刊文章,都需要一定的语法基础。单词好比盖楼的砖头,语法好比大楼的地基,地基不牢,垒再多的砖头也是白搭。很多人认为语法不需要系统学习,随着阅读量增大,语法自然而然就内化于心了。这种观点不可取,因为语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英语水平的进阶。单纯干啃语法书和只阅读不学语法是两种极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学以致用,边学语法边用语法,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用起来才能加深印象,才能在以后阅读中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既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究竟应该怎么解决?
学会精读!
什么是精读?
精读(close reading),就是深度阅读,是相对于泛读(extensive reading)而言的。具体到考研阅读,就是要细琢细磨真题,逐词逐句逐段吃透文章。李笑来有篇文章叫「阅读只有一种:精读」,他认为好书不能翻翻而已,应该拿来精读。借用他的观点,考研阅读有且有一种:精读。所以,好题也不能只是刷刷而已,而应该用心研读。
为什么要精读考研真题?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辅导老师、考过研的学长学姐,考研复习用什么资料最好?他们一定会郑重推荐真题资料。「真题至上」历来被奉为复习阶段的圭臬。其实,不管参加哪种英语考试,四六级、考研、专四八还是雅思托福,备考阶段我们都会使用真题资料,刷真题,感受真题难度,然后研究真题,熟悉真题的出题模式,选材特点,总结真题中的一些规律性知识。研究真题才是硬道理,一味狂刷模拟题就是本末倒置,「自取灭亡」。为什么要研究真题?
1. 真题最具权威性。历年真题是考研命题组老师严格按照大纲规定,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知识水平而命制的,在权威性上碾压任何模拟题。
2. 真题最具指导性。只看大纲的一些规则解读很枯燥抽象,而真题就起到了理解大纲的指导性作用。词汇怎么考,句型考哪些,真题都会用具体的体现形式直接告诉你。
3. 真题最具研究性。命题组那么多英语专家,一年却只专心出这一套题,费尽心思,处处设陷阱,题题都要命。抛开几次题型的改革不说,历年真题难度几乎接近,波动不大,命题逻辑和选材倾向一脉相承,研究价值最大。
考研圈有这样一句话,叫「得阅读者得天下」。本文主要介绍阅读理解的精读方法。原因有三。第一,阅读理解分值比重最大,100分的题目四篇阅读占了40分:完形10分+阅读40分+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第二,阅读和其他几个题型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的提高将直接带动其他题型的提高。第三,阅读题型是出题稳定性最高的,具有最高的研读价值。考研文章的选材具有承继性,句子的复杂程度、文章的难度和常考的话题都有重复性。所以精读真题是提高考研阅读水平的捷径。没有精读打下扎实基础就空谈技巧的都是耍流氓。
那究竟应该怎么精读真题呢?
敲黑板,划重点。以下是我的「三步精读法」:做题—精读—复习。
第一步,做题。真题宝贵,每年题目都要按照考试时间从头至尾做一遍。在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花的时间可能会远超出真题要求时间,因为考研真题难度大,由考查词汇量的四六级过渡到考查思维逻辑的考研,难免不适应,但一定要在精读三年真题之后克服。开始接触考研真题,正确率不到一半也请不要心慌,即使英语大牛第一次做考研真题都会错到怀疑人生。命题老师的花样加难手段不容置疑,所以没有必要急着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精读也能拿下阅读。考试要求的做题时间是三个小时,具体到四篇阅读理解的文章,做题时间在60分钟到70分钟之间。建议每篇文章花15分钟时间,如果有个别较难的文章,可以多花点时间,但是不能超过20分钟。
具体的做题步骤如下:
1. 浏览。在浏览过程中,注意做好各类标记,比如,生词或者吃不准的单词下面划线,读不懂、模糊的地方打上问号,逻辑衔接处(转折、因果、让步等)这种容易出题的地方标星号。每一段的首尾句要着重看,考研阅读文章的体裁以议论文居多,作者往往在段落首句亮明观点、论点,再分述通过举例或引用专家观点做论据加以论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双破折号中间的内容经常是对前面某个概念或观点的解释说明,比如单破折号出现,其后面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比如引号有时候会具有讽刺的色彩,比如分号的出现意味着这是并列句,分号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句子的进一步补充解释,比如冒号通常就是起到解释的作用。
2. 做题。考研阅读题抠得很细,这些题目都是命题专家根据中国学生的惯性思维和做题习惯设置的,如果你还是按照以前的思路做题,很容易做错。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维,会越错越多。原因就是这些考研命题人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挖陷阱,而且挖得很巧妙,让你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圈套。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绕开陷阱,而是要学会命题人挖陷阱的手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改变你的思维,「设身处地」地站在命题人角度思考,让自己的思维无限贴近命题人思维,占领制高点,做对每一题。
具体到做题,每篇文章设五道题,阅读基本上分五大类型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语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观点态度题。事实细节题目需要根据题干中已知的关键词定位到原文的设题处,正确答案就是对原文的说法做了一个同义转述。
推理判断题目通常是通过某段或某两段,在四个选项中哪个说法能够从文章中推测出来,第一时间拿不准正确答案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做,命题人常用的干扰手段无外乎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过于夸大、过于绝对等,锁定的答案一定是完全能和原文匹配上。
语义猜测题是对文中某个单词、短语或整个句子进行含义推测,做这类题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找线索,不要因为认识这个单词短语就掉以轻心,常见含义的那个选项一定是错误答案。
主旨大意题分两种,一种问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另一种是问文章的最佳标题是什么,是文章大意题的变体,做这类题切忌以偏概全,错误选项往往是就文中的细节性观点,看上去是正确的,但不足以概括全文大意。
观点态度题是问作者的态度立场或文中某个人物的态度,要点是注意一些能体现感情色彩的说法。概括地说,做考研阅读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选必有据,每一题必须回到原文出处找答案,凭阅读中留下的印象做题一定会做错。
3. 检验。再通读一遍文章,查漏补缺,看看之前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漏掉重要细节,出现新的细节务必再看一遍题目选项,看是否因为遗漏的细节选错了。通过的过程也是验证的过程,这次是带着五道题的疑问阅读,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在阅读到题目的出处时再着重看一遍,对照已选出的答案看是否符合原文说法。
第二步,精读。重中之重!
前面已经介绍过精读的含义、标准、作用了,这里不再赘述。以下是精读的具体步骤。
1. 逐句细读。逐句的阅读又可细分为三小步。
第一,划分结构。看到一个句子先抓主干、划分句子成分,考研阅读的句子普遍偏长,先拎出主干来有助于迅速提取句子核心意思。刚开始精读时候,语法不成形,透视句子结构会比较吃力,这个时候你就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真题辅导书、语法书、网络搜索)搞清句子框架,这个搜索的过程本身也是逐渐完善自己语法水平的过程。
「哪里不会点哪里」,逐个击破小的语法知识点,积少成多,下次再碰到同一个语法点就可以用到之前搜索积累的信息,算是再次巩固了。透视结构其实也相当于一种语块阅读模式了,以后熟悉了,阅读不会像之前单个词单个词蹦了,而是扫一眼就会扫描出一个具体的成分了,不管是主谓宾,还是主谓宾的修饰成分。这样慢慢精读下去,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查生词短语。不像之前第一遍浏览,这遍精读凡是不认识的、吃不准的单词和固定搭配必须每个都查,一个不落。查字典或用在线字典的时候,有能力的最好使用英英字典,英英释义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单词短语的用法。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体会,有时候查英中字典,看完汉语释义你还是理解不了句子意思,把相应的中文释义代入句子中,翻译成中文甚至会不伦不类。这是因为给出的中文释义框定了你对这个单词的认识,不能根据句子本身灵活转换说法。英英字典非常推荐在线字典vocabulary.com,它解释单词的时候都会给你一个使用情境,让你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单词更合适。还会配套一些外刊例句,拓展它的使用语境。
第三,翻译句子。可以先采用视译法,根据之前理清的句子结构和查过的单词,理解句子的大体意思。
2. 句句相联。在读到第二个句子时,先通过上面的逐句细读三步骤弄懂结构、生词和句意。接下来重点弄明白第二句和第一句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之后每细读一个句子都要做同样的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点,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只当成孤零零的个体,并不去思考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句子的布局和用意关乎作者严密的行文逻辑,吃透这种联系才能吃透文章的精髓所在。
句与句之间都存在什么联系呢?后一句可能是在举例印证前一句,可能是根据前一句推出的结论,可能是驳斥前一句说法,各种并列、比较、因果、递进、转折的关系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当然,几个句子还可能组成一个句群,共同阐明或支撑前面的一个观点,这都是建立在先搞清前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分析这种句句的联系和句群的作用对做题也有很大帮助。
3. 段段相成。分析完句句之间的关系,再用同样的方式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和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的划分段落大意类似,几个联系紧密的段落归为一段,单独讲一个意思的也可以单独成段。具体到考研阅读,我们划分段落的是什么呢?这关系到阅读中常见的几种篇章结构,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提出现象-解释现象-给出建议型,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4. 笔译全文。翻译一定落实到纸面,真正动笔的时候你会发现翻译真的没那么简单。这一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翻译水平,对以后做翻译题型帮助极大,不要小瞧了这一步,也不要嫌麻烦,现在的麻烦都是为了以后更省时。翻译完之后,对照辅导书给出的译文看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书上的译文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当然,译文只当参考,不要「尽信书」,要有自己的见解。
5. 文章思维导图。根据之前分析的段落大意,归纳整理文章的思维导图,这样剖析,作者的行文逻辑一目了然。
6. 整理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动手整理记忆效果加倍。把文章中的生词和用法整理出来,注意,不要照搬字典,应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总结,这个过程繁琐,但是绝对比机械记忆印象来的深刻。还要总结一些佳句句型,方便日后运用到写作中。
7. 倒译。这一步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要不要做。倒译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就是对照中文译文,再翻译成英文。然后,对着阅读原文看自己的英文译文存在哪些不足,翻译不出来的地方看看原文是怎么表达的。倒译可以帮你进一步查漏补缺,修正一些语法细节错误,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8. 朗读和背诵。同样根据自己情况而定。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语感,促进听力,提高语法和写作水平,好处多多,就不细说了。
第三步,复习。
温故知新的道理都懂。这一步复习区别于前两步的做题和精读。复习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不再孤立狭隘地思考问题,要做到前后呼应、上下贯通,逐渐编织自己的知识网。复习要有的放矢讲效率,重点温习自己之前未掌握的知识点,查漏补缺,通过复习旧知识提高认识新知识的能力。
如果能利用我说的三步精读法,精读十年真题的四十篇阅读,基本上就所向无敌了。一定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学习英语的路上没有捷径,你以为的捷径将成为最大的弯路,最好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