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一上线,就收到了一个读者的评论:跟小学生作文一样。
我的第一反应是被羞辱了,有些难过。
于是我绞尽脑汁想要反驳他,整整一个小时,我想了无数个方案,想要去讥讽他、或者嘲笑他、或者谩骂他,但是都被我一一否决了,因为我担心我的读者笑话我小肚鸡肠。
接着我又想了无数个方案,想要表达我的感谢,感谢他是这人人都吹捧的网络上,第一个对我说真话的人,第一个直面指出我文章缺陷的人,然而我依然没有回复,因为我担心读者认为我假。
最后我决定了,我决定假装像一个大V一样,忙得上天入地没有时间回复他,于是他的留言成了我写文以来唯一没有回复的留言。
是的,我很难过,但是我还是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写道,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其实人最不应该有的情绪就是自责,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我有一个朋友,她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每次吵架,妈妈就会跑出去几天,家里就没人做饭,父亲整天唉声叹气,她总觉得如果没有她,妈妈就能自由的追寻自己的梦想了,而爸爸也不必那么为难。
我很心疼她,每每想要安慰她,却又无从下口,她的自责是没能得到的父母的关爱,不是我三言两语能安慰得了的。
第二种情况比较普遍,我们很容易陷入指责他人的怪圈:我们的婚姻不幸,都怪丈夫没用、怪妻子不顾家、怪婆婆干涉小家庭。
然而,指责并没有用,我们需要一个和美的婚姻,需要一个有担当的丈夫,需要一个体贴的妻子。
接着就到了第三条,我们要学会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是一个遇到事情只会生闷气的人,既不会骂人,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小时候委屈了,总被父母呵斥“不许哭”,以至于我们长大后都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我们是最孤独的一代人,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我们的肩上承载着多重的压力和责任,多年的积压让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怕无人理解,然而最可悲的是我们早已不会表达我们的需要了。
收到“像小学作文”这样的评价,我会难过,大概其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努力了这么久,还是小学作文的水平让我不甘心,是我的不甘心让我不开心,与那位读者无关。
站在那个读者的角度,他兴致勃勃的点进来,看到一篇烂文,浪费的时间,当然不开心,但是这与我无关,喜欢与不喜欢都是他在心里衡量的。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大概还是自己的需要没被满足吧,跟他人的评价没有半点关系。
//全文完//
调皮妈妈
一个有社交恐惧的成人,
一个比孩子还调皮的妈妈,
一个喜欢心理学和做衣服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