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孩子总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做事慢,叫了半天喊没反应,早上起床需要一遍一遍地喊
吃饭需要人追着屁股喂
放学写个作业都要熬到十二点.......
关于这个话题有太多太多话要说了,一边是爱,一边是抱怨,抱怨孩子咋不像自己呢,咋就没有多遗传点自己的优秀基因呢。
最近,发生在闺蜜身上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磨蹭”的偏见!
那天周六,因为有事不得不早起,七点叫醒了孩子,没睡醒的他,因为有起床气,有点烦躁。想着七点半必须出家门,所以闺蜜也挺着急的。
看到他睡眼惺忪的躺在床上,催促他赶紧穿衣服
看到他楞在卫生间,催促他快点刷牙洗脸
催促次数越多,越觉得孩子是故意和我唱反调,做什么都不上心,磨磨蹭蹭只会耽误时间。出门时,闺蜜很不友好地把鞋子扔给他,加一句:“赶快穿上。”
她是一个比较急性子的宝妈,遇到孩子这样拖拖拉拉的,很容易生气
当时孩子坐在地上,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快不了啊!”
看着崩溃的儿子,闺蜜突然醒悟:
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间接转嫁给了孩子,快节奏、紧迫感早已破坏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他爆发了情绪以后,更加挫败地坐在地上,可怜兮兮地看着妈妈:“慢一点也没关系,妈妈等你!”
没想到说完这句话,孩子虽然也没有增速,但一直有条不絮的进行着。
其实孩子的墨迹,不效率是和我们家长自己有关。
孩子都被催的失去自我了,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不被家长崔,被家长训责。
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他的能力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步的,家长们不要用过高要求来对待孩子。
记得龙应台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教育,有时候就是慢艺术,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去长大。
仔细想想,到底是孩子磨蹭,还是父母为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被打乱,而强行加快孩子的成长节奏呢?
回想以前,看到孩子墨迹,我天天被气得肝疼。
我也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可是谁看他写作业都能被急死!每天回家写作业要磨蹭二、三个小时。
孩子不仅拖拉磨蹭,而且容易分心,一会玩笔,一会上厕所偷瞄几下电视,变得越来越会偷懒!
看见孩子上厕所,也会下意识地催一句:“快点上。”刚开始孩子爸很委婉地和我说:“不着急,让孩子慢慢来。”
我眼神一撇:“你不催着一点,他哪能长大?!”
孩子爸说道:
孩子就这年纪,你总是催催催,他也不能一下子长大啊!你一直以成年人的进度去要求孩子怎么行!
通过这件事,觉得我总习惯性地拿自己的行为标准、过去的做事标准来衡量孩子甚至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不一定完全是孩子的问题,作为成人,我们要先学会自我反思。
若想让孩子从此变成效率宝宝、乖巧宝宝,那就要先学会改变自己。
学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孩子,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而不是遇事就发火、抱怨、催促甚至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