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得不感叹,日本人在对生活这门艺术的把控上非常独到,无论是什么事都能拍成家庭电影。如果从类型上来划分,这部电影应该算是灾难片,但导演却把末日题材拍成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看完的同时又有一些搞笑和温情。
电影讲的是在某一天世界突然停电了,一切都不能在用电了,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一个努力奋斗不断生存下去的家庭故事。
一家人如何在身体极度疲劳和内心焦躁不安的情况下抱成一团,战胜了困难,是这个片子的核心看点。
在面对困境中,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矛盾和冲突渐渐激发,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用一家人的荒诞遭遇和细节,来呈现这个没电的社会有多荒诞可怕,虚幻的想象,其实真实的可怕。
在现代社会生活,电真的就是精神食粮。也正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突然从生活中抽离,痛苦的感觉真的让人想死。
在停电之前,家里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情,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叛逆寡言的儿子、沉迷工作的冷漠爸爸,还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全职妈妈,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日本中产之家。
第二天全世界停电了,工作和学习还有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因为突如其来的“停电”,才让家人之间有了更多时间相处,没有刷手机、没有玩电脑、无法工作或做家务。
一家人站在阳台上看星空,第一次发现“原来银河真的存在”。
其实银河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光亮太多,遮住了它的美好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认清这不是单纯的电力故障,而是一场灾难,开始准备逃亡。父亲提出骑自行车到大阪,因为传闻大阪有电。
一家人骑行去大阪,越往上水价就越贵,一家人开始后悔没有在第一家就买下水,到这可能就觉得可惜,他们本来有机会买到相对低价的水的。
妻子站出来和小贩成功砍价买到水,这一处体现了主妇的智慧,细节表现的太好了,果然电影才是生活最好的比喻。
还一处就是刚开始停电的时候,没有电子设备的女儿只能点起蜡烛看写真。没电点蜡烛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儿,但是因为蜡烛光太暗凑近看书结果就把头发丝给烧了。这就是细节,细到让人想不到。
一家人来到大阪,发现依旧没电之后,全家人崩溃了,这时候矛盾爆发,四人开始互相埋怨,争吵,一家人的功能失调也就此完全曝光了
在快倒下濒临死亡之前的最后,被当初自己曾经嫌弃过的农村人给救了,一家四口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所以决定回乡下去鹿儿岛的外公家。
在想表达出荒诞的喜剧效果的同时,又不忘记生活中一些被忽略的群体,看似戏剧的同时又有着一丝温情。
停电已经十分悲惨了,即使如此,一家人也要整整齐齐的抓猪,这一段真的是笑死我了。看似荒诞的设定,同时插入了很多笑料。
故事发展到这,人物设定都发了改变,日本电影的角色顿悟总是集体式的,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通过挑战和磨难,于是集体获得了某种情感羁绊,每个人完善了自我,成为了更好的家族成员。
爸爸不再光发号施令啥也不做,儿子不再孤僻冷漠,开始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女儿也不再娇生惯养,学会了发挥自己的长处。
将一些个性极强的人物,置于一个完全不可能的极端情境中,通过这样看似不可能的手段,来突出人物的改变和成长。
过河的这一段应该是全片的高潮,父亲被大水冲走,儿子只找到了父亲的假发。看到这确实让人着实一紧。
这样的情况下,故事的低潮和人物的磨难,原来不仅仅是为了煽情那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经历情感的跌宕起伏之后才会有所领悟电影整成要阐述的道理和情感。
在回鹿儿岛的火车上,看到了之前在便利店为了起火的炮竹,这一刻成了信号弹,小小的道具添加了几分荒诞的喜剧效果。
最后火车过隧道时,窗外的空气把人吹的灰头土脸的,一家人相视一看,哄堂大笑,这笑声是旅程找回家人身份归属的开心和幸福最好的归宿。
回归家庭一直是整部电影的主线,经历过了这样一次的特殊旅程,不管最后结局是否回到鹿儿岛老家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家人在精神上已经回到了家的初衷。
从星空银河再到田野河流,没有了电力和人造光之后,世界回归了原本的纯净很透彻,一切清新自然,看上去很舒服。
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有未知的等待。把所有的经历都当成暂停脚步的一个栖息之湾,每一段艰难岁月,都只停留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