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简叔发文《致用户信:因为创作我们走到一起来》,从全文不够严谨的格式,相对粗糙的排版,不足千字的篇幅,可以猜测出简叔及其团队在收获4200万B轮融资后的情境:急于表达的兴奋,太多事堆积起来的忙乱,以及对未来更大的期望与迷惘。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情境,这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获得阶段性成功后的正常反应:急于分享,诉说,感谢与展望,虽然不够深思熟虑,但足够真实、真情:成功的骄傲,坚守的得意,由衷的感谢,还有最初的理想,最终的展望。
讲真,看着看着眼睛就像进了沙子呢。
但是,我还是希望这封信能更完美一点,解决格式、排版、篇幅方面存在的瑕疵;内容再深刻一点,增加对简书现有问题的剖析、未来发展的思考。我太想要一个完美的简书,因为简书是我目前唯一的写作平台,我看重它,就像一个儿童,想要自己的玩具比小伙伴们的更好,或者更进一步,希望自己的妈妈,更好。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简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看到了简书正在起它的万丈高楼,这封信本应该成为万丈高楼最牢靠的基石,成为一个模板:“当所有创作者,想起创作这个词的时候”,会马上想到这封信。
它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让它的读者——一群想要和正在“创作”的人明白,创作,除了真情实感,还要遵守诸如纯文本创作不少于1000个字(诗歌除外)、排版美观大方等基本规则,要有刻意的训练,推敲,打磨。
这其实都不算苛求,伟大的事业通常都需要一个追求完美的领军人物,比如乔布斯之于苹果,张小龙之于微信。如果简叔能更偏执一点,遣词造句更优美一点,陈述更多的情怀,描绘更可行的愿景,完全可以让这封信成为简友们的盛宴,朋友圈的爆文。
但它确实太仓促了点,太简短了点,太意犹未尽了点,它意识到了这是次绝佳的营销机遇,但是却没有彻底把控这次机会,它足够优秀,但是离完美还差那么一点点。
不完美其实正是简书的现状:“随心所欲”带来是否审稿的进退两难,“倡导创作”顶不住东拼西凑的所谓干货横行,“主题五十万”难掩鸡汤热门,“秒产一文”但是影响力欠缺,“国内最大”但是变现困难……
这些不完美,任其发展的话,就像一窝白蚁,能很快啃噬掉一切高楼大厦,平台与写作者们必须共同努力去解决,而且刻不容缓。
因为4200万,比起D轮1亿美金的“知乎”,谋求上市的微博,巨无霸一样的微信,实在不够看,更不够用,没有更优质的内容支撑,吸引更多优质的作者,简书将很快在商业的浪潮中沉没。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知识付费本是潮水的方向,拒绝任何形式的广告让简书平台和作者都处于两难的境界。
放开广告,会吸引优质的作者,但对简书是一种沦落;不放开广告,以不审稿的方式增加用户粘度,又难免降低平台的水准,降低“简书作者”这一标签的含金量。对于普通的写作者来说,求名求利的通道都被关闭,这样的平台很难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简叔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信里说创办简书最初的理想,是让写作者“随心所欲地创作,并与同好们轻松交流”,而信的结尾却告诉写作者:“在简书,创作你的创作,接受世界的赞赏”。比起最初的理想化,后者明显更加务实,创作需要赞赏,人性使然。
我非常期待,简书能够迅速解锁让“世界赞赏”的姿势,“在一步步地向着理想迈进”的同时,让创作者的创作接上地气,共同接受市场和时间的双重检验,共同创作简书的万丈高楼。
我希望,简书这栋楼,新进来的以它为荣,走出去的让它光荣,世界,依它创造未来,未来,因它光芒万丈。
这也是种理想,每个写作者的终极理想,所谓“世界的赞赏”,大约也有这层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