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子here
篇属:人文篇
算到现在来美国也才一个半月,已经有很多朋友问过,你英文是不是变好了很多?甚至还有很多朋友问小早英文是不是变得很好了?要知道小早才刚两岁,中文连一个短句都说不好啊,人家美国两岁的小孩也才能说点单词和短句而已啊。不过这个前提是我没有送小早去daycare ,主要原因是贵,不然小孩英文肯定提高得快,目前小早的英文还是靠我含辛茹苦的跟她对话交流提升。
其实来美国前,我也以为来了英文就能提高很快,可是并不是这样的,除非自己很主动的学习,否则英文很可能不会有什么进展,在这边生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且有体面工作的人,英文不好讲话磕磕巴巴的比比皆是。
英语在我的上学阶段一直是我比较强的科目,也很喜欢,后来工作了看美剧电影也很多,虽然不会去背单词看英文文章,但也会刻意的去看字幕,所以英文也一直缓慢进步。
来这边后,和人聊天常常被夸英文好,都说以为我在美国呆了很久,开始我还以为别人都是习惯性的说好话,因为大多数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常常只能听得懂七八成,很多时候大概觉得人家说的对就笑着一直点头其实好尴尬。
轮到自己说就更怵了,大概是中国教育遗毒颇深,我每次都没法放慢语速,好像说慢了显得我很差,说的时候大把的单词不会只能嗯啊的想,原本会的单词也紧张得忘记,至于什么时态错乱啊,he/she 不分啊更是常事,总之每次说下来就觉得像羞耻play 一般。
我提到这个时,老公总不屑的说,语言就是个工具,完全没必要害怕,只要能达成沟通,说错或者用手笔画都无所谓,你看那么多英文很差的人在美国照样生活。
开始我还一直不能够释然,一说英文仍然一副对战模样,还常常向对方说我英文不好请见谅。后来见的人多了,发现我真是还算英文好的了,好多人压根能不说话就不说,不相处你压根就发现不了他英文不好。这边一些美国朋友都跟我说,一般遇到中国人,他们都不怎么敢用英文讲话的,你还能跟我们聊这么多,真心不错啊!
再就是口音,说到口音阿三必须提啊!这里先科普一下印度人的语言背景,因为英语是他们官方语言,而且印度隔个村就讲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印度人之间也基本说英文,老小都会说,所以他们单词量啊日常用语啊都比我好,但是跟他们讲话我是最头疼的,明明很简单的句子我就是要听好几遍才能懂,生活大爆炸里的raj 口音真算好懂的了。有一次一个印度妈妈跟我说到一个发音是“累”的词,连说了好几遍累累累我都猜累了都没get 到,后来她指着天我才明白,她说的rain……
在这边我遇到的人只要大概30岁以上的,很多都是移民,有着各种各样的母语和口音,这就是美国很有趣的一点,只要人家不开口,你基本不知道人家是刚来的还是来了几十年了,不过开了口也很可能识别不出来,毕竟中国古话也说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哈哈哈哈哈。
所以除非你刻意学习加实践,你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我在微信上参加过撸姐的英语口语课,她其实也就在美国呆了五年,英文靠着把老友记十季一句一句的模仿和平时多用心跟人聊天学的,还会各种最in 的词语,英文说得美国人都以为她是英语母语。
在美国提高英文口语水平,比你在国内更有优势也无非是你在这边可以更多的找到人用英文聊天,这边图书馆也有志愿者可以一对一的辅导口语,但需要预约而且要等很久,当然你也可以找个说英文的传教士,他们往往是最乐于跟人聊天不嫌烦的对象,不过我要带着孩子,这两个方法我都用不了。日常的普通打招呼点个餐对你的口语基本是没有帮助的,得交到朋友有深入交流才行。
说到交朋友,也是个跟学英文一样让大家有误解的事。很多朋友也会问,你在美国是不是交到了很多美国朋友啊,甚至还有一个编辑让我写写在美国交到的朋友的职场故事,或者经历丰富的人生故事。
对于这样的询问我都是一脸汗。在这边,很多人都挺友善的,但止于一般的沟通,很多人住了好些年连自己的邻居都没说过话呢。但是这样的解释通常比较麻烦,我一般回答,在中国你除非通过商务或者工作学习这样的圈子能交到陌生朋友,平时你在路上把一个陌生人变成朋友也很难啊!所以像我这样在美国又不上学又不工作的housewife ,哪有那么多机会能够了解到人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啊。
老公在这边的研究所上班,但是会一起吃饭周末一起出去玩的也都是中国人,这个不谈别的,就上班时中午大家吃自己带的饭就能看出来,都是自己国家的围坐一桌,什么种族大熔炉,吃个饭还要讲外语多累啊,笑ing 。
不过我交朋友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带个娃也更容易跟别人聊起来。来了一个半月,朋友交到了一位印度妈妈,一位伊朗lady,一个妈妈是中国的爸爸是保加利亚的家庭。当然他们都是来了这边好多年的,你看,一个在美国出生的成人都没有,大概这就是美国特色吧。
有个看起来像玩笑实际上是事实的说法:你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吗?去交一个来自这个国家的男(女)朋友吧!
这真的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在这边也没有人会因此评判你,说不定还觉得你丝毫没有种族歧视倾向呢,哈哈哈。
————————————分割线——————————
关心我的朋友大概会发现我更新越来越慢了,主要原因真的是写起来越来越有包袱了。
最开始我的想法就只是记录在这边的所见所闻让没来过美国的亲人朋友们也能了解一些日常视角,这个就是一个更长的朋友圈而已。
然后写着写着开始有陌生人关注,开始被编辑推荐首页,开始有别的app 编辑过来邀请我去另外的地方写,我也开始很在意阅读数,开始思考要不要更标题党一些,还会有朋友说既然你在美国不如写写美国最新临床研究发现,看看有哪些中国治不了的病美国能治的吧,还会有朋友说既然你在美国你就研究下转基因这个究竟对人是不是有危害吧……
虽然有些要求我重新投胎也不一定能办到,但是慢慢的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写得太肤浅了,一个主题我是不是应该写得更全面更深入一些才好,但是我作为一个在这边只有短期日常生活接触的小白,开始越来越害怕动笔,觉得如何用力观察都没法写得深刻,于是就变成了拖延症。
我终于体会到当初罗辑思维大刀阔斧改版将每周长视频改为每天短语音的决策原因,有些事情做着做着就不是你的初衷了,不是排斥改变和进步,而只是当这种情况开始困扰你阻碍你的时候,你需要意识到你是可以重新选择的。
所以接下来我还是会回归初心,简单的将自己的见闻写下来,和亲人朋友们分享,哪怕它肤浅片面不客观会未来打脸,我都不介意,毕竟,坚持写下去让看到的人多了解这世界一点点,是多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