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名其妙的笑,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问题如果转化为技能,我们应该觉得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方面的技能呢?
如果是控制笑的技能,那这个不聚焦,要分场合来定,对吗?
如果是将问题转化为技能,那么应该想一想,在哪个场合先控制笑会比较简单易行?
那么控制笑是个问题的话,相对应需要学习的技能是什么呢?控制笑的技能?肯定不是的……
2、一是,他在学校里会一直拿隔壁班同一个小朋友的铅笔,其他人的其他的东西都不拿;二是,他喜欢乘公交车,很多时候一个人偷偷的去乘车,很是伤脑筋
这两个问题提的比较好,因为很聚焦,没有很宽泛。
一直拿隔壁小朋友的东西,如果是固定的话,从心理学角度讲,最好能和孩子了解一下具体原因,如果孩子不行,能否去对方孩子那边了解一下情况?从什么开始?这个是问题产生的背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对方性别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是青春期希望引起对方注意?这些都需要了解一下。
然后就是想一下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是什么?是不拿笔吗?感觉跨度有些大,如果很难改,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换一个东西拿?
举例1:在对方孩子铅笔盒里放一些积分卡片,让孩子去拿积分卡,满多少可以换一支铅笔,慢慢过度到去制定地方拿积分卡换铅笔,渐渐替代掉这个行为习惯。
举例2:有没有可能去那个孩子那里给对方一支铅笔先,然后每次去拿回上次的铅笔,再给他一支新的,下次再拿回上次的,给一支新的……之后再慢慢变成去一个地方找到一本固定的笔盒,放入一支新的,取回上次放的铅笔。
类似的思路,家长可以思考一下。
公交车这个事情感觉比第一个问题难一些,可否放到下一个技能?
3、拿了东西不归位,想让她把自己的东西归位
现在很多孩子拿了东西不归位,我们就想着让孩子做游戏,学习什么技能会让孩子把东西放回原位呢?
举例1:盖章——把一个东西放回固定位置就盖章,一开始不建议多,就挑1-2个孩子可以做到的,看看孩子是否感兴趣?
举例2:颜色区域——把某一类标注颜色的东西放到相同颜色的区域,这个更简单易行,算是个归类游戏,看看孩子对于学习一个找颜色技能有没有兴趣?
4、还有喜欢和抱分不清,他经常说妈妈我喜欢你就要我抱,我站在那里就搂着我的脖子往我身上跳,跟他讲过喜欢可以在心里喜欢,你现在长大了妈妈也抱不动了,下次还是这样
孩子有肢体语言的表达,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会有安全感的需要,或者是语言表达的障碍等,直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会简单直接有效果……
有没有可能找个替代品让孩子抱?或者换一个肢体语言来表达呢?
让孩子把爱的表达放在心里,孩子一开始会觉得不适应,慢慢的来替代比较容易一些。
有没有可能学习挽手臂的技能?喜欢我就拉着我的手臂;有没有可能给我手心盖个章?喜欢我就在我手心留下记号;有没有可能在出行的包包里放上一些纸鹤类似的东西或小卡片和贴纸,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卡片或给我贴一个贴纸?
这样会让孩子还是有一个行为上的表达,慢慢替代掉原来的方式。
5、山家辉:他是不听指令,脾气犟,没有时间性,没有纪律性做啥都没耐心,学习方面更不提,写作业磨蹭,数学也弄不懂
这个问题太笼统太宽泛了,不听指令是指哪些指令?如果从上次的分享里面去思考一下?学习完成哪一个指令的技能是较为简单易行的呢?不听指令自然没有纪律性了。
脾气犟,表面解读是这样没错,但是孩子不肯配合背后的诉求可能会是什么呢?是否他的诉求我们一直没有解读清楚?或者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并非是孩子喜欢的?
孩子耐性不够,我们自己的耐性够吗?有没有可能平时的沟通里,我们也显得不够耐性呢?
孩子学习拖拉,写作业磨蹭,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了。在安全中孩子能探索。足够的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再用足够的坚定去帮孩子一起纠正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