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写字书法时,有好几次都想起“如锥画沙”这个词。可能当初翻一些书法书时,这四个字就让我感觉疑团重重,因为没有嚼着读这词的意思,心里先是无感,日后反复看到后,心中就开始加重成个问号------ 如锥?锥?画沙?
这疑终在我遇见了朱光潜先生而有了解释。朱sir的文艺心理学是我的最爱,它让我对美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读那书时,感觉我把我有些经历,生活,心结,又反刍了一番,而且还嚼出了新鲜感。
就是受朱sir书的启发,我开始琢磨一些字眼,像“如锥画沙”,那是不是在描述行笔动态的美感呢,“锥”是说要力透纸背;画沙是说纸与笔的接触在须臾之后便胶着无痕的状态。笔毫呷着半口墨,在纸上压着一小面,但只是片刻,笔端便把一个小面地方,添了新意,还给这一大张纸……
一边想,一边看自己写字,会想到有一天,也要试试真的拿锥子,到河沙滩上面画画。我也更喜欢静静的看着笔的运动了。我不再去把99%的注意力都放在字上,尤其是已成定局的完笔,我开始有意把大半的注意力给笔毫的划动;写笔画时,笔毫会由着我手的移动,弯着,在纸上扑着开来,笔毫上一根根的须都拉出长长的墨线来,(你最好也试试),看着感受着,你的心会变得静静的,很舒服,你知道心也会很舒服吗?而且是很有满足充实感的舒服,所以自从有了这个发现-----眼睛不多看写好的笔画,而是更关注笔毫的挪动-----我真是瞬间又超喜欢写字了!人一下子也舒服好多。但之前写字真是好累哦,不少烦心练字的小孩也是这样吧,真该告诉他们,原来是有种写字方式是很快乐舒畅的!如果连写字的过程都很难熬,坐不到那儿,那写出来的字又会好到哪呢?字有可能会让人感到舒畅吗?如果连一点丁情趣都不带入字中,那就不是艺术了,因为你到底表哪门子情嘛?
朱sir书里提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面对一个对象的时候,人往往是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最多,审美更自不待言。”我读这话时,感慨也接踵而至,只是缘起一件事。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聘请了村里的老先生开了书法班,我好像鬼使神差的就报了,上书法课肯定要字贴呀,我灵机一动,放学回家就爬到床下翻出那本字帖。现在我不清楚记忆给我的是第几次翻开那本字帖,但确信无疑的是我很仔细的看着,就是那一次我看到了柳公权的字,看了一眼,那一眼后柳字就石沉大海了,我心中没有一点挂意,之后就练着它的书体。那次的看只能由我经久的记忆来描述……
那一次,就像尝到了一种不知名的味道,咂咂嘴,仍是不知,语言就也无法形容,后来干脆就不管了,就忘了那件事,不过有一天又尝到了,而且,不禁叫了出来---那味的名字--找到了而且又尝到了,可真是愉快啊!
柳字的笔画中藏着一股力量,游来游去,飘摇不定,我睁大眼睛,我居然是调皮的并不屑的去试着追上那气力的游动,却怎么也追不上,那股气力诡异的宛如眼中的飞影, 就在你眼中,倏尔便逃溜了去。我还是不屑,可能心里的惊已让我松动了一些,便不再努力去追逐那气力,不就是几个字嘛 !
柳公权的字确实让一堆无生命的墨迹表现了刚性美,是有骨气的,在有那初次一眼的较量后,我更在经久之后被它折服了。
那一眼里,横空出世的柳体字,让我对自己又有了太多奇妙新鲜的感觉,远远不限于自由,任性,有骨气。
那一眼里,柳字像登台的健美力士一般,尽力的在摆弄自己的肢干,炫耀着自己的力量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