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梦中的场景不断变换:战场,杀戮,仇恨,无奈,西风猎猎,马蹄呼啸,声声厮杀惊醒了往日旧梦。西窗下,秋虫声起,断断续续,呜呜咽咽,似诉说,似叹息,叹息他空有一腔报国志,也曾凭栏长啸,壮怀激烈,渴望从头收拾旧山河。可到头来,秋风萧瑟,蟋蟀声声,只能望月嗟叹。
那时的他,英姿勃发,初露峥嵘。18岁从军,从岳家庄出发,后遇知己宗泽,委以重任,从此文韬武略才华初绽。精彩的生命华章就要铺开,可是命运从来就不肯好好地厚带他。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面貌示人,上一刻还华彩满目,下一刻便已暗流汹涌。
1127年,风雨飘摇的北宋终于灭亡。刚刚建立的南宋朝廷更是一无祖先的气势,偏安于一隅。更由于幽微难言的心思,在形势好转的情况下还是一味议和。名将宗泽连上24封《乞回李銮疏》,甚至以自己的子孙性命发誓一定可以收复失地,可是高宗视如惘闻。
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忧愤成疾,后来与世长辞,岳飞悲痛欲绝。亲自扶灵柩至镇江安葬了宗泽,宗泽于他而言,已经不仅仅是首领,还是他人生路上的伯乐、导师。对他赏识有加,百般照顾,可是那个刚正不阿,深明大义的老人就这样吐血而亡,岳飞深感无限的悲凉和绝望。
再后来,朝廷让杜充代印,抗金失利,大片河山被金兵铁蹄踏过,民不聊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心情极度郁闷,看不到抗战的方向。
这一天私自回家探望久别的老母亲,知子莫若母,虽表不知道战场的情形,但看儿子的神情,她也知道儿子一定不够顺利,坐对两沉默。回想丈夫临终遗志,以及亲眼所见金兵残暴,百姓孤苦。拿来细细钢针,一点一点在岳飞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那滴落背上的眼泪烫伤了岳飞的心,他发誓,一定要踏破贺兰山缺。
再次回到战场,杜充叛变,岳飞接管帅印。从此收失地,平叛乱,组建岳家军, 一路所向披靡,金兵闻之丧胆。岳家军纪律严明,金将兀术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四年(1134年)四月,岳飞率大军第一次北伐,一路上攻取郢、随,大战李成,连下三郡。此时夕阳西下,残阳如血,白天修罗地狱般的战场渐渐沉寂下来。西风渐起,喊杀声和战鼓声似乎还在耳边。每逢这样的时刻,眼前总是闪现无数人的影子,张所,宗泽……以及死在战场的数不清的人。
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百姓的安危,是的,牺牲了那么多的人,为的是有一天打败外敌,百姓安居乐业。岳飞心情激荡,在他深邃、坚毅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图景。失地收复,金军远离中原,再也不敢进犯,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大好河山歌舞升平。
这样的时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是多少人愿意用生命去换取的。他岳飞一生所求不也如此吗,每念及此,总是心潮澎湃,不能自持: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可是,命运却从来不让人如愿,功勋日升,也渐渐的被猜忌。赵家王朝骨子里忌惮武将,害怕陈桥兵变的戏码再次上演,再加上秦桧挑拨,大臣掣肘,北伐愈加艰难。
岳飞第三次踏上北伐的战场,沙场点兵,跃马驰骋,直捣黄龙,近在咫尺。可是,功业就此戛然而止,十二道金牌勒令回兵,
如今壮志未酬,阻挠重重,英雄志不得伸展,回想初衷,终究是意难平。独自披衣徘徊,蟋蟀低吟,月色朦胧。想他岳飞,虽出身寒家,但自幼便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睹外地敌入侵 ,便立下凌云壮志,誓将踏破贺兰山缺 。
彼时不过一端方少年,便得英雄周侗赏识,收为关门弟子,亦师亦父的周侗对他关爱有加,文武都悉加调教,待出山之时,已是惊天才情。
能文,却不尚文,几首偶感之作,便已流传千古,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灿烂于宋词的天空中。不是不能风流儒雅,只是他知道乱世之中,唯有铁骑才能救国家于危难,才能护百姓于平安;能武,箭术冠绝一时,湛卢剑披荆斩棘,那柄妖龙所化的沥泉枪舞动起来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白龙驹飞过战场,是无数金兵的噩梦。直捣黄龙,近在咫尺!
可是所有的一切在24道金牌之下只能硬生生地停下。多年奋战功亏一篑,心在滴血啊!此时此刻,只有那低吟的蟋蟀明白他满腹心事,瑶琴弹断也诉不尽满腔的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