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二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如何突破企业名校毕业限制条件,获得公平的竞争条件?
问题是个伪问题。社会上从来不存在公平竞争。最公平的竞争,做到看起来公平,已经不错了。
问题的意思是清楚的。答案是,成为很牛的人,最好成神。
比如爱因斯坦、马斯克、马克思、马云、马化腾...,如果不查资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毕业的。或者,林肯、富兰克林、爱迪生、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罗永浩,你查资料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毕业的,因为他们没怎么上过学。
1.假如你是公司老大,你怎么选人?
假设你创建一家公司,大权在握,完全独裁,企业的生死就在你的手上,你的全部命运也寄托在你的手上。如果让你选人,你怎么选?当然你可能说,公司都是人力资源选人,怎么会是老大选人呢。那是很弱的公司,劝你不要去,因为前途有限,或者没前途。苹果公司,50%的人都是乔布斯亲自面试。SpaceX的所有人,都是钢铁侠马斯克一个人面试的,或者亲自打电话找来的。
回到那个话题,如果你是老大,你怎么选人?
你肯定选合作能力强、能力强的人。这些跟名校不名校,985、211,还是二三四五流,哪怕是N流,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些人构成的团队,将决定你的公司的生死,活的好坏。
当然,如果你的企业是国企,或者是一个庞然大物了,那另当别论。或者你偶尔也想招一些名校的员工,当花瓶。花瓶的角色,你不应该羡慕。
或者,岗位只有一个,排队的人有几百号。先从简历里刷掉一大批不顺眼的,或者不符合你制定的各种标准的,包括不是名校的。最终,留下来的都是能力很强,而且是名校的,你从中再做甄别。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名校的人毫无办法。
当下和未来,任何企业,无论什么类型,无论多大规模,生存意识都会越来越强。诺基亚、柯达、摩托罗拉,曾经独霸天下,一朝轰然倒下、荡然无存的场面,会越来越频繁。所以,招聘的过程会越来越简单。第一问,你干没干过相关工作?回答没有的,淘汰了一批。第二问,你有没有相关的作品,或者成功经验?回答没有的,淘汰了一批。种种标准,剩下来的,进入游戏,或者战斗。
所以,你选出来的人,一定是牛人。即便你的公司刚起步,都得这样做。其他一切标准都是虚的。
这就是,你必须成为牛人的原因。
当被人选的时候,你鹤立鸡群,你会被很多人、很多平台选中,然后,就变成你选人、你选平台了。主动权在你手上。
2.成为牛人是人的本能。
我用牛人,用很厉害的人,而不是用“精英”这个词儿,是有原因的。“精英”这个词儿有很多歧义,有很强的迷惑性。
成为牛人是人的本能。这个事情是显然的。
小孩子为什么学习速度极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身边总有大人。站在孩子,站在婴儿的角度看世界,一眼就能看明白。
准确的来说,这些人在小孩子眼里不是大人,而是巨人。身高比自己高好几倍,随随便便就把自己拎起来。
在孩子眼里,大人不但是巨人,而且是神人。这些人,经常发出各种声音,能跟各种巨人沟通,包括能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在沟通(比如玩儿手机,敲电脑等等)。
所以小孩子一旦学会了语言,他们会不停的说,即便没人听的时候,自己都嘟囔个不停。因为,他感觉找到了世界的密码。跟巨人、神人沟通的密码。我小外甥,之前不怎么理我。后来,发现我比较好沟通,见到我直接往我身上窜。拉着我玩儿各种游戏,不断制造新的难度,例如,六米开外,瞄准一个瓶子喷水。例如,跟我各种较劲和转圈。半天下来,把握折腾的半死。他的意识里是好玩儿。可好玩儿的背后,是成为巨人、成为神人的本能。他非常清晰,只有和巨人互动才能最快的成为巨人或者神人,也就是把神人有的能力都学过来。
所以,小孩子都掌握了成为神人的秘诀。到变成大人之后 ,他们都把这个秘诀和本能忘记了。
扎到牛人堆里,围绕着巨人,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果上不了牌桌,找不到身边的牛人,那就弄100多本牛人的传记,反复看。
但,凡事没有绝对。所以,没有绝对的牛人,也没有绝对的神人。即便你成了别人眼里的巨人或者牛人,要想活下来,活得好,都是不足够的。
怎么办,必须了解丛林法则。
3.丛林法则。
有人一提丛林法则,马上想到的就是竞争,弱肉强食。想到这个没错,只想到这个,认知上就有大漏洞了。
丛林法则第一条是自保。有食吃,成功避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年灭绝1000多个物种,活下来的就是胜利。对于个体也是一样。可惜,学校里从来不教这些。都教乱七八糟的东西,没什么用。生存技能,生存意识,没怎么有,早晚吃大亏。有食儿吃,首先靠技能。现代知识挺发达,推荐阅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锁定一项技能开始练。练到纯属,或者继续升级到百万分之一的水平。或者练新的技能。
丛林法则第二条,判断风险和自己的能力圈。姜子牙谋生不行,卖面、算卦,都养活不了自己,被老婆赶出家门。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开山鼻祖,晚年投资,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不是当着皇家造币局的局长,他的晚年会过的很惨。反之,当年以色列邀请爱因斯坦做总统,爱因斯坦谢绝了,这就是明智。
丛林法则第三条,联盟。孤胆英雄打天下的时代早就过了。你想获得公平竞争,大家都想。更应该想的是,如何联盟。比如,接触到很牛的人,首先想的是应该怎么与之合作,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该学的、能学的学过来。就像游戏里的组团打怪。这是人类强大的真正原因。论凶悍,咱能比得上狮子老虎豹吗?论敏捷,咱能比上雄鹰和各种鸟吗?论游泳,咱也比不上海豚鲨鱼。人类成为地球霸主,就是因为认知。有了认知,能虚构故事,能交流。因此,人类形成了协作,而合作的规模上不封顶。这样,人类能做到的事情,远远超出了其它物种。公司这种东西,就是人类协作的一种典型模式。SpaceX,居然能做出可回收利用的火箭,这是只有美国和中国能掌握的技术。这就是高级写作的产物。爱因斯坦,跟那个时代的所有优秀物理学家都有联系,合作过许多作品。居然印度的一个无名小辈,爱因斯坦都很重视,于是有了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等等。
丛林法则第四条,独特性。低级的竞争是针尖对麦芒。高级的竞争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实力,不用多说。独特性是生存利器。当年,猎豹跟360竞争PC网络安全,当然很困难,360难以撼动。后来猎豹做移动端,避开了360。不但做移动端,而且他们做移动端的清理大师。因为做了一次国际调研,发现国际上清理的产品很少,有个排名很高的清理产品,竟然是国内东北某地的一个软件工程师做的。猎豹于是全力做清理大师,做到了世界第一。
4.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是人类最不平等的世纪
说到公平竞争。实际上,公平和平等,自古以来的就不是绝对的,那是漫长的社会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即便在平等的问题上,二十一世纪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在2016年4月于清华大学的演讲,题目就是《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是人类最不平等的世纪》。在这个演讲里,赫拉利梳理里古今平等问题的现状。指出新技术的出现将会使得21世纪呈现出社会内部,生物属性的不平等。
自从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文明、所有社会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等级制:阶级维度的、种族维度的、性别维度的等级制。甚至是家庭内部,在丈夫与妻子、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等级制。
直到20世纪,平等才成为最受推崇的价值之一。长期存在的不平等在这个历史时段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弥合:在全球范围,不同地域、国家之间的差距缩减了;而在一个社会内部,不同阶级、种族、性别之间的鸿沟也变小了。平等成为最重要的价值理念,缩小不平等成为政治、社会、文化过程的核心。
展望未来的几十年,会发现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人类再一次掌握了新的巨大的力量,它比蒸汽机、石油、电力还要更强大,那就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种力量不只是用来生产纺织品、食物、交通工具、武器,它们的主要产品将是躯体、大脑和心智。
过往的贫富差距、国王和农民的差距,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法律学意义上的、政治学意义上的,但从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但在21世纪,新技术将赋予人们前所未有的能力,使得富人和穷人之间有可能产生生物学意义上的鸿沟:富有的精英将能够设计他们自身或者他们的后代,使其成为生理和心理能力都更为高等的“超人”,人类将因此分裂为不同的生物阶层,先前的社会经济阶层系统可能会转化为生物阶层系统。
顶尖机构正试图研发的技术将会极端昂贵,绝非全世界七八十亿人皆可购得的,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只有极少数精英才负担得起这项技术。在20世纪,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贫苦的穷人,都因医学进步而延长了寿命,然而,在21世纪,贫富之间的鸿沟正重新张裂,富人的长寿程度将远远超过穷人。在未来的几十年,富有的精英也许并不能做到“永生不死”——他们可能被车撞死,可能被恐怖分子炸死——但是,只要付出足够多的金钱,接受足够优良的治疗,他们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延长自己的寿命。而当死亡仅仅成为穷人的问题,穷人将会前所未有地愤怒,因为连死亡都不再是平等的了。
赫拉利向听众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悚的问题:人类会不会变得百无一用?乐观的论调认为,即便机器在很多岗位上取代人类,也依然会有新的工作涌现,人类会转移到新的岗位,特别是服务行业,因而不大可能被完全驱赶出劳动力市场。但赫拉利指出,人类的两种基本能力是生理能力和认知-心理能力,19到20世纪,机器大规模地承担了那些要求生理能力的工作,比如农业,而人类转移到那些需要认知能力的岗位上;而如今,机器也开始具备认知能力,并在相关岗位上取代人类。
对比19世纪和21世纪。19世纪的工业革命产生出工人阶级,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希望都集中在这个崭新的阶级;而21世纪的新工业革命也可能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大众阶级——失业者阶级。新的问题和挑战可能在于,这些没有工作的失业者、这些经济学意义上的无用之人,他们将何去何从?赫拉利描绘了一幅带有恶托邦色彩的未来画面:新的不平等可能将社会分裂为两个截然对立的部分:一边是新的“经过升级的精英”(upgraded elite),一边是新的“百无一用的普罗大众”(useless proletariat)。
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我看到的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人类生命能力的普遍跃迁。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技力量加起来,也无法从无机物开始造出一个细胞。而每个成人体内都有几十万亿、乃至上百万亿个细胞。用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人类的生命潜能、智力潜能,远远没有发展到“其本质规定”的程度。
在经济地位不平等,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压力下,一大批人会出现心智上的崛起。但这一过程,仍然不是骤然之间的事情,总有先后,一波一波的。
但作为个体,只能虚心若谷,求知若渴。像儿童那样,让自己处于巨人之中,拼命的学习,撒欢儿式的学习。同时兼顾,生命界的生存法则。
以上见解,都是个人观点。有道理的部分,供你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阅读更多类似文章,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