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看有故事的哲理文章,看完之后不仅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象,而且我在生活中也愿意用这些小哲理来解决问题,为什么故事会用这么神奇的魅力呢?那该如何组织故事、讲述故事呢?直到遇到了《故事思维》,我的这些疑问才被一一的打开。
《故事的思维》是将故事应用于商界的第一人——安妮特·西蒙斯的奠基之作,畅销全球十余年。
安妮特·西蒙斯曾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致力于提高公私领域组织的团队建设及整体协调水平。作者曾培训过美国微软公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著名机构,以大量亲身经历的实例为依托,从商业活动的每个思维之处出发,详细讲述实战型的说故事技巧。
一、故事的魅力
(一)影响他人
记得小时候顽皮,总是喜欢去捣毁蚂蚁窝,有的时候还会捉到很大的蚂蚁,把它的一侧的腿去掉,看它怎么走路,家人总是提醒说:“不要这样,对蚂蚁也很残忍,不小心还会被蚂蚁蛰”,可是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去做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奶奶看到了说:“这些蚂蚁是有灵性的,你这样对待他们,有一天他们的灵魂会找上门,你会睡不踏实的”,奶奶这么一说,从此我就再也没有“欺负”过蚂蚁了。
为什么家人多次劝阻没有效果,而奶奶的话就一下子影响到了我呢?当时幼小自己是因为害怕才不去欺负蚂蚁,现在看到《故事思维》,我更深刻的明白是因为
“我们对理性的大脑花费太对时间而忽视了感性的大脑,感性的大脑对于被忽视非常敏感,感性的大脑更需重视,防患于未然,虽然毫无依据,但是它更能影响人们的结论”
(二)帮助自己
做了妈妈之后,感觉下班后的时间全部被孩子填满,每天回到家里,就是给孩子喂饭、陪玩、给她洗澡、讲故事、哄睡;每次孩子睡着之后,我才感觉一丝轻松;
逛街、看电影、看书这些事就本上都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可是有次带着孩子在小区散步,看到一个妈妈拉着行李,推着两岁孩子外出旅游归来,我当时就震惊了,这个妈妈怎么这么有精力呢?后来的接触中我知道,其实这个妈妈和我一样,也会每天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但是她说:“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路上,孩子在能一步步的长大,陪伴她成长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对待事物不同的解释和理解,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如《故事思维》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要让生活有意义和目标,我们必须对未来有一些憧憬,这样我们的努力才会有价值。”
(三)解决问题
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公司的员工经常加班,大家都感觉疲惫不堪,同时又听说公司要转型,这个消息一下子使大家“炸开了锅”,每天办公室讨论的都是各种转型改革的小道消息,大家都无心工作;当时我们公司的大老板正在外地开会,当他知道公司的状况时,第一时间坐飞机回来,召开紧急会议。
他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转型是一种趋势,我们现在转型,就会抢先占领市场,不过大家放心,即便是整的转型,我也会尽全力保证每一位员工的利益,因为我们公司的转型是这样设计的······”
老板用了一个愿景的故事,平复了大家心中了不安,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使大家有开始了信心满满的工作。
正如《故事思维》中所提到的:“一旦挫折和繁重的工作有了意义,工人就不会介意加班和更加辛苦的工作”。
二、如何组织故事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用“免费”做开头的广告,很少失败;还有一种用故事作为广告的形式,也很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进而影响人们的选择。
(一)那么如何来用故事影响别人呢?
《故事思维》中提到6类故事类型可以有效提升你的影响力
1.“我是谁”的故事
2.“为什么我在这里”的故事
3.“愿景”的故事
4.教学的故事
5.行动价值的故事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这6种类型时这样解释的:
1.“我是谁”的故事
“我是谁”的故事,这是我们讲述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回答的问题,例如我们接到陌生的电话,只要对方说“我是······”,我们才会愿意听下去,若是没有介绍,我们会询问对方的身份,这样对话才能继续下去。
2.“为什么我在这里”的故事
正如书中所说:“那些你希望影响的对象,一开始都有这两个问题: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只有你很好的回答这两个问题,他们才会相信你。”
3.“愿景”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建筑工地的故事》:有人来到建筑工地上,那里有三个人在工作,他先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那人说:“我在砌转啊”;他接着问第二个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修一堵墙”然后他又走到第三个人哪里,问他:“你又在干什么呢”,那人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干活,对他说:“我呀,在修一座教堂”。
假如我们想告诉一个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我们把干巴巴的说教换成这个故事,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传递我们的观点,进而影响别人。
4.教学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年轻人,想提醒别人要注意某些事情,可是只要我们一开口,对方就是不耐烦的态度。我们用“授人以渔”的故事反而会好点。
如我三岁的宝宝总是喜欢不穿鞋子跑来跑去,我告诉她这样不安全,可是她却不予理睬,后来我讲述了一个《小熊看医生》的故事,一个小熊不喜欢穿鞋子,脚被小蚂蚁蛰了之后,到医院看医生,每天躺在病床上打针、吃药,还不能去参加小伙伴生日派对。
宝宝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就问她:“小熊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办法可以可以帮它”,宝宝很想了很久说是不穿鞋子的原因,后来就慢慢的改掉了不穿鞋子到处跑的习惯。
我发现孩子更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他们更愿意接受大人的建议,从而养成某一方面的习惯。
5.行动价值的故事。好的故事要给人有行动的指导意义,才会更受人们的欢迎,才容易被记住和传播。正如《故事思维》所说:“任何价值观念,如果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不能为我们所实践,那它就没有意义,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最能打动人”。
6.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当我们在讲述一件事情或者传达某一个观点时,发现有人对我们有质疑,就要用故事来打消别人的顾虑。这样才能顺利向下进行。《故事思维》中也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当然重要,但是,就像锤子一样,你可以用来建房子,也可以用来拆房子。”
(二)搜集故事素材
除了采用故事的思维来组织故事外,还要在生活中多加练习,养成善于收集素材的习惯。书中提出了七种寻找模仿的方法:
七种方法来帮我们寻找故事
第一,寻找魔板。第二,寻找结果。第三,寻找经验教训。第四,寻找有效可用资源,第五,寻找弱点。第六,寻找未来的经验,第七,寻找故事的记忆。
这只是作者给我们的一种引导训练,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八个九个,甚至是十个模板,在我们需要用故事来解决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找到有力的故事案例来进行论证。
三、如何讲述故事
《故事思维》中提到:“你在讲述的时候,听众大约只能听见15%的词汇。他们会从其它方面接受足够的信息,比如你的表情、手势、姿势、着装、眼神、语气、步调等。甚至会从你自己不会质疑道德细节上解读到一些信息,比如你所使用的笔、你的发型等”
(一)善用面部表情
我们很多时候解决一些事情需要面谈,最重要的就是在面谈中能够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则会传达一定的信息,所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做出相对应的面部反应,说到愉悦的故事,可以眉飞色舞的讲述;说到难过的故事,可以紧锁眉头来讲述。不论是什么样的表情,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
记得小时候撒谎被家长批评,低着头不敢看对方,大人就会说:“抬起头,看着我,再说一遍”。可是当我看着大人说时,就只好说出事实,因为眼睛是最诚实的,是很难掩饰谎言的,所以大家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久而久之,经过不断地、有意识的训练,面部表情会为故事的讲述增加更多的感情色彩。
(二)巧用身体语言
平常,我们和小朋友讲话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蹲下来,这样小朋友会更愿意和我们讲话,因为身体语言拉近了我们个对方的距离。记得在一篇人际交往的文章中看到,作者说看两个谈话的人关系如何,看他们的身体语言就可以,两个人站立距离的远近、身体倾斜度的大小、身体状态的放松与否就可以说明两人的关系情况。
若是关系很好的两个人,身体的距离会相对较近,甚至会有肢体上的接触,反之,一个人已经侧身面对要讲话的人时,说明这个人很想快速的结束讲话,所以在讲故事时,把握好身体语言很重要。
《故事思维》中指出:“身体语言只要能做到真实可信就好,不必遵守固定的准则。如果在众人面前演讲,会让你感到紧张,你要做的事,化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通过身体语言让自己看起来自信”
(三)借用手势语言
恰当的借用手势语言,可以使我们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做手势首先要自己能够想象到画面,然后再用手势引导大家和你一起观看故事中出现的场景;其次做手势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眼神、语气要和手势结合在一起才有感染力。
记得我的声乐老师总是要求我在唱歌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手势,那次上课学习的是《大森林的早晨》,当我唱到“大森林的早晨多么美,多么美······”我就右手向上做了一个动作,老师立马让我停下来,很严厉的说:“我听你唱的是黑森林,一点都不美,你在想什么,手势也很生硬”。后来我告诉老师我在集中注意力记歌词、听伴奏、想怎么发声,心中没有“大深林”的场景,所以手势不到位。我用手势给老师留下“黑森林”的形象使我一直记忆深刻,也督促我日后在应用手势方面下功夫。
《故事思维》中提到:“如果能用手创造出形象,你就能在听众头脑中创造出形象,这个形象深刻呈现在前厅中的意识深处,可以帮助你解释故事的意义’
除此之外,《故事思维》中还提到了将故事者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内容;用故事搞定六中难缠的人;六类故事类型的实际案例等,这些对我们讲述故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读了《故事思维》,我就开始尝试讲故事,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解决了曾经感觉很难搞定的问题、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发现的风景,使故事让我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