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山自己都没想到他会做焖锅项目,并一做直接创立品牌,短短三年的时间发展了两家直营店,两家加盟店。
王依山业务出身,说起来创业,最初的想法,其实竟然是不想再求人。我笑了,男儿的骨气把你推向了高峰。王总笑而不语,算是默许了我的说法。
1.不解之缘
王依山曾经在国内一家著名的锅具品牌工作十年有余。一直兢兢业业的王先生,在做业务期间,就充分展现出创造性,或者说是独立的经营理念。工作期间,主要对口的业务单位,是刚刚在郑州站住脚,并曾经在8年前非常火爆的零售超市。他曾经创造出单品销售最高的记录,到现在都会引以自豪的佳绩。
其实,当时的王依山并不知道,他这段工作经历,一直贯穿到他创业的所有环节。他今天的得到,来源于他昨天的付出。
如果把他这段经历,做为一个闭环,正如佛教思想,一切都是因缘和合。
2.创业之路
2013年.王依山人长得精瘦,中等身材。用他自己的话,长期的业务工作,生活不太规律,肠胃病也算职业病了。所以在吃饭上,比较偏爱面食。以前工作时,跑兰州吃个拉面,是个爱好。
这个时候xx拉面要出场了。
王依山喜欢拉面,也想自己做些事情,也算是为今后摸索出一条新道路。他主动找到xx拉面,合作了第一家店。用现在时髦的话语,他成为xx某家店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负盈亏。
这家店还真是黄金铺位。位于人民路丹尼斯北面的小街,那里客流还是相当可观,有购物逛街的潮男潮女,也有百货公司的sales,关键还有对面中医院的医生和病人家属。起初,生意确实不错,王依山的创业开局好像顺利的出奇。
转折出现在xx拉面的转型。
拉面这个品项,在郑州市场一直表现不错。虽然河南人喜欢烩面,但是喜欢面食的河南人,很难拒绝拉面。当时在郑州市场,面食连锁的又一品牌,是苏式牛肉面。xx拉面来源于兰州,苏式牛肉面是来源于新疆,它与兰州都是回民聚集较多的地方,所以在食物上有类似的相通点。
xx拉面在2013年一直想做出清晰定位,并且提升品牌级别。所以做出了决定,将xx拉面改为xx菌菇拉面。这个举动确实将xx拉面品牌与市面上的其他拉面品牌,做出了错位,也对品牌从商品价格、品质提升上有了质的飞跃。
这里要提到河南另一餐饮品牌,巴x火锅。服务不是巴x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这是巴x在最初的广告语,可以说是傍大佬、关联定位、主动进攻。(海x捞)
xx拉面,重头戏在面和汤。它定位是快餐,在服务上不是重点。所以品牌定位在汤上,也迅速锁定菌汤。
一个品牌的转型,总有几种结果。一惨败,二阵痛后的稳定发展。三非常顺利的衔接发展。
显然xx拉面的转型不是第三种,也不会是第一种,它显然是第二种。
不过王依山不接受这样的阵痛。一方面初次创业,对于局势的通透性认识不够,更重要的是王依山一直有的品牌意识。
我问过他,是不是从最初就想过要自创品牌。他也没完全明确,但是我对他的判断,由于他之前的工作经历,在国内一线锅具品牌工作,深谙经营之道的王依山,在内心深处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所以分道扬镳成为了必然。
2014年王依山还没辞职,与xx分开后,有次和同事去黄记煌吃饭,就这次看似随机的行为,与焖锅彻底结下了缘分。
应该说xx拉面成就了王依山做餐饮的勇气。焖锅给了王依山自创品牌的机会。
3.慢慢成型
中国人喜欢吃,中国人的文化和吃总是分不开的。所以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
焖锅在火锅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鱼做原料,改良成为具有现代环保风格、味道鲜香绵嫩、营养丰富、先吃后涮的"三汁焖锅"。
王依山看到了商机。
河南,中原文化的传承。大而全,汇通天下包罗万象。
王依山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身体里流淌着河南文化的血脉。他深知要做餐饮,品牌对食客全方位的感受是完全打开的。
王依山锁定了焖锅。他去山东加盟了一家xxx焖锅品牌,开始了选址。
选址大家基本上的认知,要客流,要曝光率。王依山没有这样选,也是走了一盘险棋。第一家店选在了郑东新区的新项目。他看中的是项目的潜力,也对租金成本性价比做了深入考量。低成本的租金条件,高品质的商业环境,为自己第一次独立运营生意,争取了不少的时间,也缓解了创业压力。王依山说,他感谢自己的选择,正是这次险中求胜的选址,让自己有了更多机会。
不怕起点低,只要有实力,迟早上云霄。
开业半年,他辞职了,也开始筹划着自谋品牌。用他的话讲,每天去到别人的饭馆吃饭,观察别家客人的反应,然后回到自家饭店开始钻研。
当时郑州有黃记煌,而且在2015年至2016年甚至掀起一波热潮。黄记煌的三汁焖锅:菜汁、汤汁、料汁,讲究的是天地人。王依山后来去吃过几次,他意识到当时加盟的焖锅品牌,在口感上和黄记煌确实有差距。他向笔者描述时,摇着头说,真是不好吃。因为这个原因,反而加速了他创建自己品牌的步伐。
4.品牌建立
2015年和2016年,王依山和他的店过得很艰难。因为他的第一家店关门了。由于项目商业格局的变化,经营业态转变,他的店不得不关门了。王依山开了第二家店。转战到了郑州的花园商圈。这家店位置不错,是郑州的重点商圈,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当时同一个环境下,有杨翔豆皮、花千代烤鱼、潮汕火锅等美食。
王依山焖锅在这个店开业时,还是河北品牌小小加盟商,经过在东区第一店的蛰伏,他自己到处都品尝市面上各品牌的焖锅,又加上自己与顾客的聊天中得到反馈,他自己己完全研发出一套酱料,除了保持口感回香,味美,甚至更有酱香醇厚的特色。
所以在新店开张没多久后,他就开始去工商所申请品牌名称。"王一"简单好记,更接地气。但该品牌名称己注册,王依山爬着楼梯,还着了魔般的想着,王一,王一,不就是王依山的王依吗?
就此王依焖锅诞生了。
王依焖锅市场定位清晰了,它要不同于黄记煌三汁焖锅,也不同于云鼎汇砂的云汁焖锅。它的是鲍汁焖锅,有鲍汁的焖锅才是鲜。一种平价产品的品质享受,是吃货们的追求。
鲍汁的烹制,将新鲜的鲍鱼清洗干净倒入温盐水中侵泡搓洗,然后捞出放置干燥间,加入老母鸡、精猪肉等其它食材后,文火煨制17小时食材精华融汇而成。
这款主打产品汇聚了江团鱼、鲜虾、黄金鱼蛋。配合的底料包括大蒜、胡萝卜、西芹、红薯、青椒、红椒、洋葱、圣女果、玉米、竹笋、枸杞、大枣十二种食材。他对食材的把控极为严格,也因为郑州交通发达的发展做为背书,在用料选择有很大空间。第一次看到江团鱼一见钟情,看到江团鱼浑身上下呈粉红色犹如多情的少女。在进行了解后,发现江团鱼无鳞无刺,肉质肥嫩,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做焖锅主材。
他说自己创业的品牌像自己的孩子,要用发现的眼光,创造出品牌的优点或亮点。
在第二家店经历两年的摸爬滚打,他己经更有底气的杀回了第一家店原有项目,而这一次是项目"请"他回来。
因为他的两年来的坚持,更因为他自创品牌后市场热情反馈。王依山重回起点,又迈出了一个新起点。
5.豫剧情怀
回到老项目后,开始店面装修。王依山团队想到了品牌包装。
品牌包装也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他和他的团队想过很多元素,也斥"巨资"请专业的咨询公司。但是没有能打动他的,他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作为一个从小听着豫剧长大的豫剧迷,王依山亲耳聆听过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大师的精美唱腔。当再次聆听《穆桂英挂帅》中:“帅字旗,飘如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叫谁领兵?” 振聋发聩的唱腔,让王依山又一次为河南的巾帼英雄感到骄傲,穆桂英这份勇敢,英姿豪情,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担当、勇敢和自信,成为激励王依山团队的创业精神。
王依山重新对豫剧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挖掘,并将自己的构思付之于行动,将焖锅餐厅装修升级,把传统的豫剧文化加以创新并和焖锅餐厅相结合,将豫剧的戏服、唱腔、文化等,以一种大家喜欢的方式大胆创新,融入到消费者的就餐环境中,让每一位消费者一边品尝焖锅美食,一边体验豫剧文化的魅力,把她打造成一个“豫剧文化就餐体验场,豫剧文化精神传承场”。
品牌文化结合市场定位应运而生的品牌logo。
品牌店面升级后的形象图
月是故乡明,饭是家乡香。王依山和他的团队将传统三汁焖锅(菜汁、肉汁、酱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活鲍鱼现熬酱汁的方式做焖锅。 一桌一个豫剧的场景,一场一个剧本的介绍,无论做在餐厅哪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豫剧大气的唱腔,享受豫剧文化精神的愉悦。
王依山请人画了三面大鼓,甚至自己也着眼几笔在上,并把大鼓立在店面最显眼处。王依焖锅菜单有"生、旦、净、末"四个部分组成,也和戏剧的角色呼应。豫剧文化与餐厅美食融合的天衣无缝,那绝对是深入骨髓的热爱!
王依山最后和我讲了一段话,他说当他看见一家几口,老老少少共聚美食时,大家脸上的笑容,总是给他很大的满足感。特别是父母或祖父母拉着小孩子们手,从店里一个个豫剧脸谱,一件件豫剧云裳走过时,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告诉孩子,这是河南豫剧,这是穆桂英时,王依山总是在心里暗暗的为自己鼓掌,他做到了⋯
这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