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这个概念,相对具体地为我们展示了人生幸福的场景和内涵。可以说,无论大人小孩,越能体会到心流,便越容易在该事上取得外在的成绩。但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却疏于论述文化环境对个体心流形成原因的剖析,就显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本书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并不像东亚文化环境那样复杂且深入地影响个体心流的形成,但无论如何在中国,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咱们文化环境对个人心流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儒家的大一统,也意味着思想文化层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越来越远,直至西方铁拳恶狠狠地砸向中华大地,接下来一百多年的发展中,西方势力(包括军事、科技等等的一切)给中国人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酸甜苦辣不用赘述,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近三十年互联网对民众物质生活全方位的改造,这也早预示着宏观层面的文化传承与个体精神需求之间的不相配。换句话说,如若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那么传统文化将无法给普通百姓提供足够的精神滋养,
各种潜规则无法登入大雅之堂却又广泛盛行,是我们文化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是普通人取得世俗成功的能做而不能说的重要秘笈。倘使我们完全相信书中的阳春白雪,视潜规则为无物,那么碰壁是早晚的事情,而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注意的是:规则与潜规则必须融会贯通,该用规则就得用规则,该切换为潜规则就得切换为潜规则,否则碰壁也是必然的事情。于是乎,这么复杂的生存法则对于没有家学的人来说,等到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碰壁学会如何使用了,呵呵,八成黄花菜都凉了。
对于校园中人来说,环境的单一使得普通人还未曾深刻认识到规则与潜规则融会贯通的重要性,而一旦他走向社会,用不了两年,他就能够成功地领教规则与潜规则融合贯通的重要性,只不过要学会融会贯通地使用规则和潜规则何其复杂,这绝对是个高熵命题。
如果说有无学会规则和潜规则的熟练应用,并不直接影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存安全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倒也无妨。关键是,近二十年众所周知的房地产发展史+互联网发展史决定了有无学会规则与潜规则的融会贯通,对个体生存的影响真是大了去了,除非本身家底极厚,否则怕是没有人能够等闲视之。我们的宏观发展史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体生存的境遇,自然也就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体的心境,所有这一切都将埋在个体的潜意识之中,成为个体追求心流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精神挑战。
也因此,在我们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将各种书本上难以系统学习的潜规则润物细无声的教予孩子;也因此,在我们自身成长过程中,要大胆开放创新,不要过于教条主义,视潜规则为无物——不管你学还是不学,它就在你的生活里;当所有人都能够融会贯通潜规则的应用,彼此之间没有了信息差,自然倒逼社会更新规则,这绝对算中华文明的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