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羲和
01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追悔莫及”,都源自过于相信“来日方长”。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多,现在不去做以后也会有机会,所以常常将希望寄托于“下次”。
但事实上,“下次”的实现几率实在是太低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忙碌接踵而至,那些曾经许诺过的“下次”很轻易地就被时间淹没了。最最令人窒息的是,我们常常忘记之前说过“下次......”之类的话了。
小柯和阿明是我认识的一对情侣,他们俩谈恋爱一年多了,最近却闹着要分手。原因很简单,小柯觉得阿明对这段感情不上心,阿明认为小柯在无理取闹。
小柯跟我吐槽说,阿明总跟她承诺一些事,却从来没有做到过,还经常表示自己没有说过。而阿明这些承诺往往都带着“下次”这个看似普通却伤人无数的词语。
最近一次,是阿明在国庆的时候,以人太多为由委婉拒绝了小柯想去邻市玩的提议,并说过“下次周末我再带你去”这样的话。可如今都月底了,阿明还没有任何要带小柯去的动向。小柯不想等了,就主动去问了阿明,没想到却换来了一句“我没说过要去啊”。于是冷战就爆发了。
我把这种情感问题暂且理解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可能阿明的“下次”只是拒绝女友请求后的一种随口安慰,而小柯却把他每次说的话都当成一种承诺,不停地期待着实现,转而迎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失望积攒的多了,感情也就慢慢出现裂痕了。
好像也不能去怪任何一方,因为在他们本身的观念里自己是没有错的,要怪就怪“下次”太容易伤人了。
02
“下次”这个词一旦说出口,多半代表了遥遥无期。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下次”表达的可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多时候是敷衍、拖延甚至拒绝。
在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一系列社交关系之中,我们都会用到“下次”或者面对“下次”。
当朋友约你吃饭、看电影,你没空或者不想去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下次再约吧”;当你想着要跟家人打电话时,却因为工作忙安慰自己“下次再打吧”,而家人视频电话打过来了,你可能还会说上一句“我在忙呢,下次再聊”;当你跟老板提起想加工资时,老板笑眼盈盈地说“下次看你表现再说吧”......
可是这些“下次”里面有多少是走心的呢?
相信你们跟我一样,都曾经被别人的“下次”伤到过,也曾用“下次”伤过别人。于是走过越长的路,有过的越多的经历,我们就慢慢变得默契了,不再对彼此口中说出的“下次”过度重视,久而久之,失望就少了。
可后来我发现,少了的不光是失望,还有信任。
跟亲近的人说多了“下次”,他们就会慢慢质疑你说的话,总是问“真的吗?”来增添内心的安全感;跟不熟的人说多了“下次”,他们就会越来越不敢接近你,认为你不可信;跟生疏的人说多了“下次”,那就等于直接否定了你们的交集;跟自己说多了“下次”,你就会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由此可见,生活的点滴还是有迹可循的。
03
我曾经很喜欢跟自己说“下次”,常常以此对自己预测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予以安慰,多半是随口说说,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
现在我还是会说“下次”,可却变得小心谨慎多了,每次都要把下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提醒自己完成那些“承诺”,并遵循“答应别人优先原则”。虽然还是会有无法完成“下次”,但我发现自己的办事效率高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再因为我说出的“下次”而感到心里受伤了。
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而断绝。即使有具体原因,那也是因为彼此的心已经不在一起,事后才牵强附会找的借口。 ”
如果“下次”真的只是一种借口的话,那我们也不必纠结了,要么骗别人,要么骗自己。因为真正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无论多难多远都会被安排上日程,不会只用一个“下次”潦草带过的。
所以,别再轻易地说“下次”了,怪伤人伤己的。
想做的事就请给一个具体时间吧,不然就直接不要提。“下次”如果作为一个无意义词汇,也就没有说的必要了,毕竟心怀期待的人还是要比毫不在乎的人更多的。
与其下次,不如就现在吧。
我想见你了
不等下次
就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