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的作者卡夫卡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他开创了表现主义文学,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只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的作品目前都是经典读物,尤其是本书《审判》。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基本都是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在其笔下所绘制的世界里彷徨争扎,从反抗到后面的无力反抗,再到最后不敢反抗,想往前冲担忧看不到路在何方,这样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冲击性。
《审判》一书可以称得上是卡夫卡的经典代表作,书中通过作者刻画的约瑟夫-K这个人物所遭受到的不公平的“审判”为主线来展开。从文中一开始我们就能够感受到那种没有取证,个人随意性很强的那种所谓“逮捕”,没有合法的流程。在写到K询问自己被逮捕的原因时的那段话让我感到震惊:“我们无权告诉你。回到你的屋里去,在那儿等着。已经给你立了案,以后会按程序把一切都讲给你听的。我这么随随便便地跟你讲话,已经超出了我得到的指示范围。”这样的回答放在现在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可以算得上黑暗无比。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想象到卡夫卡笔下K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压迫有多么厉害,普通下层民众的权利多么受不到保障。法律这个保护人民权利的权威武器到了这里完全无用,例如书中“我们很清楚,我们为之服务的高级机关在下令逮捕一个人之前,一定很了解逮捕理由以及犯人的特征。在这方面是不会出错的。据我所知,我们的官员们——我只认识其中级别最低的官员——从来也不到民众间去寻找罪过,而是像法律中说的是被罪过吸引过去的,接着就把我们这些看守派去。这就是法律。怎么可能出错呢?”法律居然被这样解释,我只能说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愤怒。
主人公K在遭受到了无端指控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断的进行维权,在非常不正式的只是为特权阶级服务的法庭里面,当K发现辩护起不了任何作用时所发出的控诉让我触动。而预审法官的话也让我心凉:“今天——或许你还不知道——你自己抛弃了审讯肯定会给被告带来的全部好处。”发展到最后,K放弃了律师,为了自己的清白而宁愿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与法律的公平正义形成了鲜明对比,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讽刺味道。而主人公在遇到正阳的不公所发出的声音——“你们这些恶棍,总有一天我也要审讯你们”,在我看来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可悲。
当然卡夫卡的文字是很有难度的,他的作品需要反复阅读,作为名著,《审判》的版本相当多。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本精装本更加适合收藏,而且里面最后部分还专门对《审判》整个故事情节进行了解读,这样进一步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难度,推荐此书给爱书的您。
京东购书链接:http://item.jd.com/1190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