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成瘾物质都会让人产生多巴胺,
为什么爱情的瘾会消退,
而成瘾物质的瘾却难以消退?
我不是生理学家,
不是特别懂多巴胺的分泌机制,但可以讲讲人性的规律。
爱情会产生多巴胺,成瘾物质也会产生多巴胺,这两者有相似之处。
但不同的是,爱情不可控制,控制另一个人,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所以, 爱情也容易带给人巨大的受挫感。
美好的感觉,和巨大的受挫感,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爱情和人性的全部。
因为人难以控制,所以我们必须在爱情的关系中,
学习如何放下自恋,学习依恋,学习放下自我,去碰触对方的真实存在。
相反,成瘾物质是容易控制的,
只要有钱,就可以找到成瘾物质,
并且它难以给人制造巨大的受挫感,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刺激的源头。
但当人不断这样做时,这个看似容易找到的快乐,
却会让一个人陷入到远离现实世界的虚幻中,甚至最终让一个人崩溃。
提问二:
在两性关系里,如果因为双方的成长不同步,造成个性差异越来越大,分还是合?
这个问题看起来的合理答案是,还是分了好。
但是,作为见了无数故事的咨询师,我深深地知道,事情要比这样的表述复杂很多。
譬如,两个看起来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的恋人,可能是绝配。
因为那个看起来地位高的,心理上却有无比自卑的一面,
他需要找一个很差劲的人,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甚至,他还会摧毁对方、阻碍对方,不让对方发展,
以此来保证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的优越感。
所以,作为咨询师,我通常不会给对方提建议,
而只是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最终让他们去做选择。
婚姻如市场,两个婚姻市场价值相匹敌的人,最容易构建起稳定平衡的关系,
但 婚姻市场价值,除了外显的能力、金钱、地位和相貌外,还有心理市场价值 ,
而两个看似外在市场价值相距极大的人,
他们的心理市场价值,却可以是相匹敌的。
提问三:
为什么越喜欢一个人,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为什么越喜欢一个人,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用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的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 每个孩子一出生时,认为自己是神,
而其他万事万物都是满足自己的工具,这时自己是高高在上的。
但很快,孩子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妈妈才是神,
因为自己的一切需要被满足,都有赖于强大的母爱。
然后,孩子发现,父母也是一般人,而老师才是神。
再然后,他们发现,自己身边人都不是神,于是开始追星,认为明星或名人才是神。
最后,他们发现,没有人是神,而神,只可能在生活之外。
当明白这些后,他们会将人视为和自己对等的存在,
这个时候再去爱的话,就不太会抬高对方到神的地步,于是俩人就可以平视。
但是,如果这个过程严重没有完成,一个人还是处在在身边人找神的地步,
那么一旦爱上一个人,就会觉得对方是神,而自己什么都不是,于是产生浓重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