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从小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在18岁成人后才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穷极一生都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时候作为一个幼稚的孩子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找一个,比自己厉害,各方面条件都优于自己的人,比自己聪明,经济条件要比自己好,学历比自己高,等等。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很幼稚。谁都想找条件好的人结婚,但大家都不是傻子,不会真的不介意对方的条件比自己差。即使现在不介意,不代表将来不会不介意。现在不介意,是因为你年轻漂亮,新鲜。但以后生活起来,新鲜感过去了,看的久了,也就不觉得漂亮了。就慢慢开始介意了,在生活中如果不顺了,吵架时肯定会拿这些事出来说。比如马苏和孔令辉当时的爱情。马苏很漂亮也很年轻,但经济条件不如孔令辉,平时孔令辉也是对马苏很不错,但吵起架来,孔令辉却可以对马苏说“这是我家,你给我滚。”这样的话。孔令辉在大众眼里应该是个老实本分的运动员,这么老实本分的人,在心底深处还是会计较对方的条件不好这件事。何况其他人呢?
花别人的钱肯定是要看别人的脸色的。我有一个女生朋友,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靠读书出了农村,后来在大城市就想找个有房子的男人。后来确实她做到了,嫁了个有房有车的男人。但在我们看来这个男人除了经济条件外,其他根本配不上她。后来这女生生了孩子,做月子的时侯父母来伺候了一段时间,还没等孩子满月,女生的父母就回家了。据说是女孩的父母和公公婆婆有些思想上无法统一,因此就干脆先回家了。女生想做什么总是要征求老公的意见,老公不高兴了,就不做,过的战战兢兢的。基本没了自己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孩子老公。当然也有好的例子,但前提是这个女的做出的成绩能优于男的很多很多,女的非常的优秀。而对方也是优秀的人能给你自由,即使受到来自家庭和舆论的压力的也能无私的支持你。这样无私又心胸豁达的人,能有几个?能有幸遇到的有几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慢慢发现结婚还是要找个合适自己的人。什么是合适自己的人呢?有的人说合适就是门当户对。此言差矣,以前古代很多婚姻都是媒妁之言,门当户对,过得并不快乐,甚至会抛弃结发妻子。比如鲁迅,徐志摩,张作霖等名人都曾抛弃了门当户对的结发妻子而另娶他人。
合适的人,第一要个性适合。例如情侣的个性一个快一个慢,势必有一方要妥协,要忍让。如果只是暂时的妥协还好,但如果妥协的时间长了,而且一直都是其中一方在妥协,势必妥协的一方会慢慢的有情绪,最终发展为争吵,争论谁对谁错,互相伤害。妥协其实也很累,跟随对方的步伐,要改变自己。如果没什么必要,何不找个不需要妥协,或愿意互相体谅妥协的人。
第二要有共同的话题。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在一起其实也是很累的。其中一方把他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东西说了,另一方表示不感兴趣,只是嗯啊的应付。慢慢的两人在一起就只剩默默的刷手机,看电影,看电视了。甚至看了电影,电视,都没有什么沟通。虽然在一起但仍会感到对方的心很远,很没有安全感。渐渐的就越来越没有话题聊,最终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起会很累。
第三有相似的价值观。如果双方的价值观不同,在选择很多东西和做很多事方面都会有分歧。小到平常买东西,大到结婚,生孩子等等,都会产生矛盾。价值观跟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相关,是受到潜移默化的,短时间是较难改变的。如果双方的价值观不同,往往在消费时就特别容易产生分歧。我有个朋友的爸妈,年轻的时侯因为装修房子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最终导致了离婚。朋友的妈妈想装修的豪华一些,多出点钱也无所谓。而爸爸则想尽量简单节约一点。而最终无法达成一致,造成互相埋怨,后来互相揭短,最后大家的心都伤透了,就各自不理对方了,最终走向了婚姻的尽头。
第四有相似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成长背景会造成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等的不同。比如城市长大的孩子和农村长大的孩子成长背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不同。一般来说像城市的女孩嫁给农村长大的男孩,往往都会有些不习惯。因为在结婚生了孩子后,一般都会由婆婆来照顾孩子,而农村的婆婆一般都会保留很多的农村习惯,甚至一些陋习。往往会因此而产生一些矛盾。就比如王宝强和他的前妻。由于成长背景不一样,双方的格局各方面不一致,导致慢慢的没有共同语言。最终导致他前妻的出轨。
事实上遇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人不容易,所以一旦遇到自己觉得较合适的人,就请珍惜她(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