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雕心琢意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各种礼品层出不穷,不知从何时起,阳澄湖大闸蟹成了一种送礼佳品。
然而,近几年普及于世面的大闸蟹,供不应求,如同珍羞佳肴,又有多少走上了劳苦大众的餐桌呢?
遥想之前走亲串友,鸡蛋糖果,发展到后来的牛奶坚果,再到如今的时令水果海鲜,甚至于冬虫夏草,各式补品,不一而足。阳澄湖大闸蟹,俨然成了一种送礼佳品,一者因为价格高企,再者产地局限,数量有限,加上不知从何时开始的极高知名度,有如十年制霸的脑白金,到了金秋八月,大闸蟹又走上了各大商超的黄金席位。
虽然不像国外奢侈品店的中国人人满为患,但一些高端产品从来不缺乏市场,国人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然而就大闸蟹而言,算上原产地的产量,加上一些养殖或者蹭热度的赝品,都去向何处?
想必极少数作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日常,虽然现在的消费能力已今非昔比,但是仍不能作为一种一般家庭的日常开销,大多数的去向都是作为一种礼品,往来穿梭于目标人群中间,造成一种生物链的高层累积,高端人群不屑吃,吃不完,低端群体费力买尽力送,并且如高档珠宝需用木兰之柜,徒增成本不提,还不见得受待见,送礼者费尽心思,受礼者见惯不惯,买者不得食用,受者不屑食用,颇有几分戏谑之感。
阳澄湖大闸蟹,一个食用佳品却丧失了食用功能,成为一种礼尚往来的标签,以高昂的价格和昂贵的成本往来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甚至于几经转手,食品不得为食,岂不是一种讽刺么?
像极了之前有一个段子所言:买了一盒月饼送人,有意无意做了一个记号,结果这盒月饼开始了奇妙之旅,张三家传到李四家,李四家传到王五家,以此类推,最后某个亲戚来串门,带来一盒月饼,俨然自己当初送出的那一盒。够不够讽刺?那是一盒月饼?还是一种标签?大闸蟹同理,只不过没有月饼添加剂防腐剂的强大功效,不能坚持太久,但中间经过几次倒手,又有几人知?
中国是讲人情的国度,礼作为一种维系关系的桥梁无可厚非,走亲串友不带点礼品,怎能进得了家门?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礼又有了另一种功能,礼与贿慢慢走到了一起,礼带上了目的,失去了原有的纯洁与单纯,变得复杂和功利,污浊了风气,腐化了人心,这种礼难道值得弘扬么?
记得有一个有趣的桥段:一个领导家里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写满了下属的名字,这个节日谁来了打个勾,礼物不在多少,而在于来没来,结果可想而知,或许来的占大多数,那极少数呢,会不会像大闸蟹一样最后被蒸了或者煮了呢?
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或许才是一个正常现象,才是一种长治久安的礼仪之道,当大闸蟹不是大闸蟹,买大闸蟹的吃不到大闸蟹,这种礼岂不是沾染了一些世俗或者怪味么?
礼多人不怪,希望家人的餐桌上能多一些子女送的大闸蟹,让父母能品尝到这种名声在外的美味,还大闸蟹一个清白,让社会多一份和谐,给礼仪之邦正名。又到一年闸蟹季,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