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心中欲望与作文同行,我即难以作文。这一现象不知是个人现象还是众生相?也许,这是自己阅历过浅的事实反应吧!还很怀念当初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完整的看完一本书的日子,亦或是闲暇之时,写几篇杂文,当然所做文章也自是自己喜欢,与他人皆无关!你我同有感悟吧,写文章,莫过于写自己内心所牵挂之事来得更容易些,在写作中不断发掘自己的心路,也是一番乐趣!也许当初的自己比现在更有自省之心。现在的我以及你们中的大多数,每天忙于人世的茶余饭后,哪有真正的闲情去认真发掘自已。所以有从文之人自是清贫一说!
现世的人即有出世之心,也没了出世之理了!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年代,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要去学处世不惊,虽然极少人可以做,结果就是出世难以不惊,不起涟漪的生活我们大多都鄙视之!也许,在这个年代,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去约束自己的欲望。也许我们需要一个信念,需要一个人的空间,需要走向内心的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
也许,痛,莫过于将自己的真面目摆在自己的面前,还要无情的去鞭挞!
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这本书有一句推荐语如是说:读懂一部小说,就如同经历一段人生!我想读书必定要自己给自己留下些什么,一来对自己读后体验的一种确定,二来可以让后来的我们看看我们自己的成长!一段人生,之所以吸引我们,必然与我们的某些选择有共通之处!
讲到信念二字,我不得不谈谈最近看的那一本书,名字叫【一个人的朝圣】。在读书伊始,我就已经知道其为一部极为畅销的书,作为畅销书,开始我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符合了大众口味的如同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必不会有太多的出人意料的观点产生。如此一来,从一开始我就抱着看看的心态,但是当我一直读下去,被主人公的过去产生了兴趣,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哈罗德,一个退休职工,在生活中,甚至比你我更是平凡,在此用平凡如你我已然不恰当了!
在他的生命历程里,好像一开始所有的一切就注定了他的更加的平凡:从小的家庭成长,长大后一成不变的生活,然后娶妻生子。从对家庭的厌恶,到工作的平庸下的不起涟漪的生活,与妻子开始时的浓密感情到后来分居的尴尬生活,与自己孩子从小时的爱怜到逐渐长大后无法逾越的隔阂到最后无法弥补的伤痛,他的人生在一封信之前彻底的失败。在他面前我们都有着优越的人生。
一封信,一个启示,一个信念,哈罗德经历了87天的行走,跨越英格兰。他只是做了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如此简单的动作,完成了一个人的朝圣,此时的朝圣,并不带走任何宗教意义,那仅仅是自己内心的一次朝圣。朝圣,进入心灵的圣地,使他自己获得救赎。有人对此书做过这样的评价:【一个人的朝圣】,让我们看见,即使是性格上的弱点,也能带来振奋与救赎!
这一次的行走,无疑使哈罗德获得了新生。这样的形容毫不夸张,在开始行走的第一天,哈罗德无不惊讶与周遭的所有:湛蓝天空,芬华花丛,忙碌人群!这些,不都是简单的景象么,但是在哈罗德看来,这一切,都在他的前半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惊讶,如同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此刻,我也在回想:今天的天气,路边的花草,与我谈笑的人儿。很失望,我也如同哈罗德的前半生一样,不太在意周遭!
也许是因为这些事太过平凡,我们就真的忘却了这一切!
一个人的朝圣,正如周国平所讲:灵魂只能独行!即使两个人相爱,灵魂也不能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一个人,纯粹的只做走路这件事,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加入,这是哈罗德内心的独行,是一条心灵之路,就像他所遇到的所有人一样:不论是嘲笑或支持,不论是亲情和爱情,甚至那一只陪他走过一段路途的小狗,都不能进入他的内心,所有的外在,都是通往心灵的障碍,他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回忆。他带着莫林,奎妮,戴维,等等他所想去弥补,但只能去回忆的一切,这一路他并不孤单,他只是在一个人行走!也许他一路上的陌生人的介入,就好像在生命中的某些混乱的时刻,那些没有进入自己内心的时刻,那些没法不在意他人眼光的时刻,那些不自由的时刻。在整个旅途中,他已不在是那个望向窗外的花园,看到一个塑料袋挂在月桂篱上,在风中上下翻飞,却无法挣脱,获得自由的他了!他走出了窗外!
还是我用本书的一句话来结束吧!“你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这些原本是本能之事,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他继续说“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