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想有个聪明的脑子,不愿意被称之为笨蛋。因为聪明的人,脑子灵活,人见人爱,做事情办法多。
聪明的人似乎做事情处处顺利,左右逢源。他们总能比一般人花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却时时告诫我们,有一种聪明没能帮忙把事情解决好,倒起到了添乱的反作用。
所有事情不可一概而论,不能把所有脑子聪明人一棒子打死。这里只是针对那些有着智商高却喜欢自作聪明,耍小聪明的人来阐述一下观点,他们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调整好心态,别总占着自己聪明的优势去投机取巧。当时或许能得到蝇头小利,到头来反而搬石头砸自己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小时候应该都有想法抄近路的经验,几个小孩子一起,往往总会出现一个脑细胞特别活跃的领头人,自作聪明想出点子,好好一条大路不走,自告奋勇地带领其他小朋友,通过庄稼地超近路,把庄稼糟蹋的一塌糊涂;为了怕自己被挨骂,想鬼点子忽悠其他小朋友爬树摘果子;想出鬼点子给别的小朋友取绰号或欺负人等等。当时这样的聪明人似乎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有句话却告诉我们:“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举止,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老是拿别人开刷,自以为聪明,把别人当猴耍的人,如果后面没意识到其中的得失利弊,很容易因内心无形的优越感,导致为人处事到处碰壁。
有关“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案例有很多。《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应该算是一个。
她是一个机关算尽、很有手段、又太过“聪明”的人,她的结局落得孤家寡人、身败名裂、身心劳碌到死,最终一无所得的下场,而这一切的根源全在于她太会耍小聪明,从不知道厚道待人,只知道损人利已,和李纨却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正好应了这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会感慨于她的结局。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在单位,会经常能见到一些人,没有真才实学,但他们不是通过去好好学习别人的各种经验取长补短,反而自作聪明,不时搞点小动作,希望通过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时间短可能有成效,时间一长,领导也不是傻瓜,他肯定知道谁肚子里只有半桶水,谁才是有真才实干的人。最后到底是哪一颗发光的珍珠被发掘出来,答案不言而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聪明人有个好脑子,这是不可比拟的一个优势。但这些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能脚踏实地的把高智商运用到怎样去高效解决实用问题上,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那样的聪明劲人又有谁不爱惜和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