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是当今社会最垃圾的一种产物。
尤其是那种两人只见过一面,甚至都还没见过面,然后就说“那方父母要来你们家里见见你们……”,这一方连相亲那人的长相都还没个清晰的印象呢,你们这边就要说家里见见,这是步步为营吗?这边说着那方的父母来你们家里,然后说好了时间,时间到了,他们就来了。没有人知道当事人的心里有多无语,除了无语还有很多未知,每件事情,每一步当事人都不清楚,一切都按照他们说的来。换到他们嘴里来讲就是“相亲见面都是这样,你们常年在外,家里的规矩当然都不知道了”。
社会在发展,腐规常在。也怪当事人生性胆懦,什么事情在自己身上都不会放一个屁,时间久了,遇事也就这样了。
当事人相亲过一个人,加了微信聊了十几二十天吧,五六个月没再聊过,突然听到家里说那人有事回来几天,他们家里说要来趟当事人家里一趟,来看一看。当事人听到这个消息是意外的小震惊,赶紧翻出微信截图给家里,问是不是这个人。当事人不知该说什么好,微信上静躺了五六个月,最开始发过一张照片,两人没有见过面,那人因故回家一趟然后就说去当事人家里看一看了,这算什么跟什么呀?
这一次,相亲那方的人没有去当事人家里。
时间线到了春节,其实春节回家当事人也没想起这回事,自然也没想起这个人。家里人着急,年龄大了还没着落,也没人来给说媒头,从下车未踏进家门开始,家里人就在操心相亲→定亲→结婚的事。不夸张的说,家里人希望当事人能春节这几天确定一个人,五一定定,十一结婚,当然如果能五一就结最好。
春节回来,家里人提起了之前加微信的那人,就当事人这胆懦的性格,能说什么,又会说什么,结果当然是“嗯,看看明后天时间,去见见,转转”。
当事人这边知道了明天要见面,那一方不可能不知道。从加微信聊了十几二十天开始断聊五六个月到突然听说那方打算来当事人家里看看,那一次,对方没有给当事人发任何消息,事前事后都不曾发;再到这春节这次见面,这是第一次见面,知道第二天要见面,当事人没有给那方发消息,而当事人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确认了第二天要见面,对方没有一句话,也没有给当事人发时间和地点。
微信再次响起是那方走到了哪里哪里,对方问当事人自己要停在哪里比较合适,之后当事人坐上车,一起去城里转达了。
这个中详情就不多说了。说一下春节返岗后的感受吧。
这个感受很不好,从这些感受中能追溯到刚开始加微信时聊天的不适感。
春节在家期间,当事人和那人发微信,十句微信差不多有八句中间的相隔时间很长,有时发个微信过去,那人差不多间隔一个多小时才回;其实这样,当事人不觉得有什么,本身就没什么话可聊,那人回得慢反倒让当事人觉得轻松了不少。
让当事人觉得不适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天晚上才知道,家里人说的去县城,去XXX远的地方转转”、“意思是晚上别回家,去开房”、“家里说的让去远的地方或许可能就是这个意思”,这些是那人发的原话。说实话,当事人看到那人发的这几句微信时,心里真的想骂人。但春节回来不相亲,或者一相亲才几天就说不行,会让本就不开心的春节变得更沉重。于是当事人回了微信,原话是“疫情期间,进城都是风险,县城人太多了”、“这是堂哥堂姐们说的吧,什么年代都用这方法吗?不更新一下”、“家里或许是这个意思,国家不允许啊,带星的行程码,商场都有可能拒,洗浴住宿的,我记得好像是严令禁止的,商场还宽泛些”。
聊完这几句那人又“闲聊”了几句别的,但还是没跑离宾馆,那人说“我住宾馆的次数,双手都能数出来”、“上次住酒店应该是18年9月底了”。当事人回了一句“我应该是三年前吧,公司组织的去北京十渡秋游,两天一夜,分了两批去,我第一批,住的农家乐样式的宾馆,晚上是烧烤,好像刚好中元节,有玩漂流,秋天有点凉,回去后还感冒了”。那人还说了一句什么心理上一直觉得宾馆酒店不干净,反正吧啦吧啦又聊了几句,其实那人把话题扯到这一点是什么心理,后面再回看再清楚不过了。
那人发出开房这话,是在大年初五,而当事人和那人见面是在除夕的前一天。所以这是在两人见面不到一个星期的时候那人就说出的话,当事人当时的心里,真的想骂人,这事在返岗之前就这么一聊而过了。
真正让当事人极度不适是在返岗后的一个星期内。正月初九晚上那人微信上说“口渴了,不想喝水”、“很久没喝可乐了”、“只有可乐和啤酒”、“可乐都放好久了”。当事人回了一句“饮料这些东西,无所谓过不过期吧”。那人说“可乐我是不怎么喝的”、“但是有时候点外卖,凑单会买”。当事人又回“可乐这些饮料,偶尔尝尝口感挺不错的”。那人说“可乐医生说不能喝,容易杀精伤肾(附带一个不知是奸笑还是坏笑的表情)”。当事人回“不知道,听说可乐冲马桶,污垢清的特别干净”。那人回“这个下次可以试试”。正月初九这天晚上的聊天止步于此了。在网上看到过可乐杀精这种话,但医生说可乐不能喝这话,当事人想知道是哪个医生说的。
接下来更让人不适的聊天是在正月十四那天,也刚好是2月14号情人节。这天的聊天基本已经快达到极度不适了。用对话框的形式来表达吧。
那人:天冷,外面过节的人好像也不多诶
当事人:昨天全国大范围降雪,今天确实挺冷,还是屋里暖气舒服
那人:我是觉得这边这两天挺冷的
那人:人家应该都是去吃饭了
那人:听群里人说酒店人不少
那人:(一个不知是奸笑还是坏笑的表情)
当事人:酒店现在应该都全面开业了,除了疫情地区
那人:是滴
那人:(一张小图)(图上有一句话:我想好了情人节当天卖花晚上卖套第二天早上卖避孕套能小赚一笔谁和我一起去)
那人:生意经
那人:有才
当事人:任何节日都可以是赚钱的途径,商场的东西今天估计也会打折
那人:是啊
那人:不过想出来这方法的也是有才
当事人:做生意,运用的都是心理战术
那人:你觉得情人节该怎么赚钱
当事人:不知道,做生意是一点想法都没有。情人节,巧克力搭配花一起搞促销吧,守住低价,薄价多销,反正比价格,就是比别家低
那人:我去年看到过情人节超市里巧克力搭配安全套
那人:也不知道买的人多不多
当事人:不知道+1
……
这一次聊完天,当事人对那人的不适感极度加剧。
过两天又聊微信,从口渴喝茶那人说到了医生开的中药还没吃,那人说到吃药时,当事人心里感觉很不好,因为当事人很害怕那人会再说到身体怎么怎么样,害怕那人说到肾或者肾功能之类的,因为那人如果把话题扯到这块,当事人不知该怎么回那人微信了。难道是因为最开始说这些让当事人很反感的话题时,当事人迂回曲折的绕过去了,没有表现发火或不搭理那人的表现,所以接下来的聊天那人才这么“肆无忌惮”吗?
当事人仔细回想了一下和那人为数不多的三四次见面以及最开始加微信时的情况。
第一次见面吃饭聊天,当时聊到了什么的时候,那人说什么公司里有一男一女,明面上是同事,暗地里大家好像都知道他俩有点啥事,说完那句“有点啥事”后还很正板的说了一句“有没有咱也不知道,就是大家都那么说”。当事人当时还特傻逼的接了一句“那就是有点啥事了。我们公司有一个领导就和另一个部门的主管在一起……”,后来回头想想,当事人真想抽自己个大耳瓜子。
关于男女关系,尤其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那人讲过最少两次。就在春节这几天中,在吃饭聊天时。
2月14号之后,当事人很害怕看到那人发的微信,因为真的是不管什么话题,不管聊天是怎么开的头,那人基本都能给扯到酒店、开房、避孕套、可乐杀精、男女关系上。看到那人发微信,心情真的是郁闷、不舒服。
因为那人的聊天方向总是让当事人很反感,于是当事人翻到了聊天十几二十天就停止的日期处。在最初加微信的十几二十天中,那人发过一个PDF文档,文件已过期或被清理,但当事人还记得PDF里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一个女海王,新闻娱乐热点也出现过;当时当事人对那人发的这个PDF内容有一丢丢反感。
继女海王之后,就在第二天,那人发微信说到了裸聊。那人说自己下班回小区看到个有意思的横幅,反正发了好几条消息,说到TA住的小区也出现了警察拉的横幅:本小区沈女士裸聊遭诈骗14万。吧啦吧啦说了好些,当事人当时的感受也是不舒服,不自在。
在春节返岗工作一周后,当事人对那人极度的不适感产生后,回想从最初加微信,当时没有见过面,微信聊天也不过十来天,那人就把话题往裸上面聊,当事人不是不能接受,但有心理微反感也是真的。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不到一个星期就能把话题扯到宾馆开房上;不到半个月就开始一聊天往酒店、避孕套、男女关系上扯,此时当事人已经是极度心理不适了。
当事人对那人有两点不满:一就是聊天方向,走向让当事人心理不适。二是那人的做事方法,五六个月没发过微信,当事人突然听到说他们要去当事人家里看看,那人与当事人五六个月不曾发过微信,难道这五六个月是老天爷在帮他们聊吗?聊的很好吗?这件事,前前后后,那人都不曾发过一条微信给当事人。试想一下情景:那人回家了,家里人问起TA聊的怎么样,TA怎么回的呢?很好,很nice吗?五六个月不曾发一条微信,最后竟然能发展到去当事人家里看看,这中间那人是怎么跟TA家里人说的呢?当事人很费解。
不满之处还是第二点,那人的做事方法。春节回去了,知道了两人第二天要见面,那人愣是连个信息都没有,时间和地点也没有提前说一声。这一点,当事人也有一小部分的责任,因为当事人确实也没发微信问。第二天当事人早早起来吃了早饭就坐着等,快十点时看到那人微信消息说自己到哪哪哪了。那人平时工作做事也是这样吗?还是说因为春节相亲不那么乐意所以才这样的?
这些是跟相亲之人聊天的不适感。相亲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不止是相亲的那一个人,其实长辈恰恰是让人最易产生压抑和不适的一方。
当事人曾把跟那人的一些聊天记录多选下来发给过家里人,见面前后不到半个月,那人的聊天方向让人很不舒服,当事人把聊天记录选择发送给了家里人,其中还圈出了聊天记录中那张小图上“我想好了情人节当天卖花晚上卖套第二天早上卖避孕套能小赚一笔谁和我一起去”这句话,和那人发的“听群里人说酒店人不少”、“我去年看到过情人节超市里巧克力搭配安全套”这两句。然后家里人给当事人回的是“成年人说话乱扯点也没啥大不了的,只不过要根据情况把握分寸。可能TA对你的感觉有可以当未来的主要人选吧,TA不知你对TA的感觉还有点在观察了解当中。这正常没啥”。
家里人会这么回当事人,一是因为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看法。二是因为当事人只选择了那一天的部分聊天记录,前前后后的聊天内容充分反应了那人不只是把当事人当成未来的主要人选,那人有大半情况就是在聊骚。三是因为家里人太想当事人能和那人成了,自然的就会“正当理解”聊天内容中的每一句话。
相亲,真的是很垃圾的一件事。聊的时间短就说不满意,只会被人说太挑;聊的时间长了再说不满意,又会被说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相亲就像是被赶着上断头台一样,要么眼一闭,要死就死,要么就扛,然后就会要死不死的。
相亲除了能促进经济增长,其他益处一点没有。是最垃圾的一种东西了,破坏人的心情,心情一直不好,最后影响内分泌,然后长痘,接着花钱买护肤品,最后还是用钱买了单。下了班去跑个步,看到微信还得停下来回一下,连一个酣畅淋漓的跑步都可能会被破坏掉,所以相亲真的是没有一点好处。
(不想以你我他或者姓名的方式体现在这里,所以就用了不是那么好看的当事人来替代)
续更:
纯属当事人的个人想法:那人的父母和中间人问起了两人的情况,问是正常的,都能理解,可他们好像还去了当事人家里,具体情节不清楚,能90%确定那人父母去了当事人家里,不确定的10%是因为当事人挂掉电话后没记清父母说的关于那人父母的具体情况,只记得说那人父母和中间人在说什么什么,那话意思是说他们是面聊的。
关于这点当事人很是无语,只能用无语形容,又不能说自己生气或不满。那人父母说了一点,说那人跟当事人发消息聊天,当事人回的不冷不热的,搞得那人都不知道该不该再发消息聊了。
当事人听到这话后,就想起了加微信聊了十几二十天,五六个月没再聊过,突然听说那人父母要来家里看看那事。心底一下子有了无法形容的情绪,当初加了微信很快就停聊的时候,那人为什么不说这话,搞得好像一开始聊的多好的似的,到过了春节,见了面了,说当事人态度不冷不热。
当事人心中一直有的坎就是最初加微信聊几天, 然后微信静躺五六个月后突然听出那人父母要去当事人家里看看这事。现在是因为春节过后也见过面了,从加微信开始也有一年了,可以切断联系了吗?若能不再联系,甚至删除微信的话,当事人求之不得。
那人从最开始到现在,跟他家里的说法,绝对是不一样的。当事人聊微信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在那人让自己不断反感后生冷了几分。
那人家里每次做的决断,都令当事人很不舒服,这其中不能说没有那人的原因,如果那人说不,那人说两人聊的并没有怎么热乎,那人的父母又怎么会一次两次的要去当事人家里,那人多少有两分和稀泥的意思,也许是家里太着急,那人也不便直接说不行。
但是,那人家里多少有那么一丝道德绑架的味道。春节期间,当事人二舅家一个已经出嫁的表姐,电话联系到了当事人的母亲,当事人表姐的原话大意是“有一个某某村的人,到了他们村问到了表姐,问表姐是不是在某村有个姑,姑家是不是有个闺女属羊的,姑家的闺女有没有媒头,定没定下……”,表姐晚上的时候给当时人母亲打电话说起了白天这事。
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事人不清楚中间人和当事人母亲是怎么认识的,不过中间人和当事人母亲还是比较熟悉的,当事人跟中间人说了当事人的基础情况,中间人自然是如实说给那人家里。看来那人家里并不完全相信当事人的基础情况,那人家里自己打听的有多细,当事人就不知道了。
那人家里的这个行为,当事人理解,这种情况相信不会只有那人家里一家这么做。相亲嘛,中间人说的再多再细,自己都会想要通过第二个人的口再更多去了解一些。更何况是一个刚奔三的大龄女青年,他们自然想要了解的更多一些,想要知道已经奔三了却还未成家,想多方位了解一下是当事人有心理隐疾还是生理隐疾,还是有其他导致未成家的原因。所以多打听,确保当事人至少是正常的……
这种打听的行为虽然是常态,虽然都能理解,但在知道后还是有些许心里不适。罢了,自己想想就行了。
那人的家里人再次来到当事人家里,给当事人心里真的带来了压力,邻居看到会不会说什么,不用想,会的;如果当事人此时在家,心里压力会加倍。这个行为可以代入到婚后的,试想婚后有了什么事情,那人家里同样会做出一些给当事人造成心理压力的行为,如果当事人的性格软,那这种类似于道德绑架的行为,他们用起来会屡用屡爽。
幸好,幸好当事人和那人没结果,不然当事人一定是被他们拿捏一辈子。
这事情,目前还没结束,怯懦的当事人不知该怎么处理这事情,那人该说的时候不说,说的时候又不把话说死,说当事人态度不冷不热,一切推给了当事人,所以接下来呢?当事人且受着吧,这种难受的感觉继续天天熬着,且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