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陶》
“聊斋志异”中有一文写黄英之弟陶三郎醉死后化菊,世人以“醉陶”命名此菊。其花九月既开,短干粉朵, 嗅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
话说三郎死后化为“醉陶”,这可谓还其本来面目,了却尘缘。只那一缕魂灵,飘飘荡荡,跌跌撞撞回到东晋时陶潜弃官归隐之庐山脚下,但见采菊之东篱早已荡然无存,满地枯枝败叶,荒草丛生,三郎黯然神伤,回想那日陶令劳动之余,饮酒至醉,在落霞之下,山岚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吟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那时候三郎不过是东篱之下陶令亲手培植的一株幼菊,时过境迁转眼沧海桑田,这株幼菊历经修炼幻为人形,方知何为,欲辨已忘言。便似那刘伶一醉癫狂于世,嗜酒如命。
自陶令后菊花为众人所观赏,尤文人学士更甚之,可谓是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归隐田园二十余载的陶潜,低吟着田园诗赋,抱守清贫之志,五柳树旁、菊花丛中离开人世。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这三郎既是菊花修炼幻为人形,便以陶为姓,又以三郎为名,以求日后得遇到兄弟姊妹,不至孤单于世。
陶三郎也竟如那陶潜抱守清贫之志,颠沛于世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一眨眼便500年,晋后南北朝,隋唐五代已至宋。北宋末年都城汴京 重阳佳节,秋风瑟瑟,摇曳孱弱瘦菊。黄昏已至,李清照销魂落魄迟迟不回房,任由菊香袭肤,穿入衣袖。此间易安居士对菊独赏吟唱,“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秋风中摇曳孱弱的瘦菊乃是屈子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倾吐忧愁幽思,绵缠悱恻千古离骚文字中落英之秋菊。形销骨立的屈子秋风中绝唱离骚诗言:“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落英秋菊,细枝长干,花瓣晶润如玉,其色淡黄,花蕊亦是黄色。三郎恰在此地贩花为业,其本意为寻得奇异之菊,点化为兄弟姊妹,了却一桩心愿。见此黄花心生仰慕之情,用去大半功力,遂将此花幻为人形,乃是年二十许绝世美人。既是同类况出身脱俗三郎以姊相称,取字黄英,雅善谈,易安居士相仿佛,时逢乱世姊弟二人辗转至金陵隐居。
南宋元明又是500年。朝代更替,改天换地,强争豪夺,无一不是,腥风血雨,无数百姓,惨遭屠戮。三郎看尽人世,万般皆空,春秋轮回,世事如风,这千年的人间逆旅,过客尔。遂于姊诉说诉说衷肠,黄英知其异禀,问其愿,三郎答曰:“长幼年之东篱下,足矣!”黄英涕泪言诺诺。三郎遂办身后事,问姊可嫁何人付终身。曰三不嫁,达官显贵,商贾巨富,人中龙凤,三郎问其故,黄英答曰:“不欲令事贵者,恐罹奇祸。”三郎点头言是。
时逢 明亡清兴,亡国之臣侍奉新君,丑态百出。三郎与姊由金陵至顺天欲观其丑,以撰戏文传世。三郎跨蹇,黄英乘油碧车,至中途,遇马子才,与语,因与论艺菊之法,闻马子才,世好菊,至才尤甚。马子才亦求三郎艺菊之法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 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三郎趋车前向姊咨禀,二人会意。
陶三郎,算得时机,成就黄英与子才一段奇缘。
一日狂饮,酒醉拍案吟唱,
邯郸梦断在琼台,何如一饮三大白。
余同春兰兮秋菊,方长无绝兮终古。歌罢豁然起身归寝,出门践菊畦,跌入菊圃,玉山倾倒,委衣于侧, 又化为菊,高如人,花十馀朵,皆大于拳。马子才见惯不惊,如黄英法拔之,竟使之叶益憔悴,根株枯竭。黄英痛绝,掐其梗,埋盆中,携入闺中,悉心照料,日灌溉之。中秋即到
盆中花渐萌,九月初既开,短干粉朵, 嗅之有醇酒之香,取名“醉陶”,每日浇以酒则茂。黄英辗转千里至庐山,修篱种菊,东篱自醉,“醉陶”方传于世,英终老, 亦无他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