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来越喜欢这片段式的写作。
似乎这些“小事收录机”正是我的“美好收割机”,将所有的美好储存于此,这些美好越来越多,“本金”越来越多,“利润”也就越来越多。这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般情况下,两三天就可以写一篇收录了。可见,除了人是思考的动物外,也是全方位都需要体验的动物。
尤其是情感。
2)
最近遇到的好人也多了起来。
提着一把椅子的一侧扶手走在街上,稍显吃力。忽然,一位年纪大约60多岁的太婆直接提起另一侧,说这样轻松一些。我那时心里的滋味真是百感交集。忙连声说谢谢。虽然大约只走了五六米就到了小区门口,我还是对此会念念不忘。
和房东聊天,告诉她房间哪里出现了问题,她连忙说没有问题,我找人修一下。侄儿还没有搬出去的东西,我说可否寄存两天,她说可以可以。押金一分不扣地退还。这样的人真是少见又非常愿意见。
去印资料,告诉老板自己想要的效果。她非常爽快地说没有问题,不怕麻烦,一定给你做好,且价格绝对非常便宜。这样的商家也颇为少见。
或许,见惯了人的冷漠,也习惯了人的冷漠。旁人对你不冷漠了,你反而不习惯。
这样的好人,自己也愿意当。比如说,正月初一去爬山。爬至半山腰,看见一位年纪恐怕有70岁的老大爷在扫石梯。其实,当时的我很想帮他扫一段,但始终不敢开口。这个好人也就只能做到“心想”的层面,离“事成”差十万八千里。
在这一块上,我的执行力还是缺了很多。
3)
昨晚凌晨三点看阿宁在英国写的研学见闻。
好美的天,好美的景。我深深被她的图片所吸引。
当然,也被她的文字吸引。有些感受我有很强的代入感,我们俩相似的地方有些多。
生活总是在别处。
她说那学校就是一个漂亮的度假山庄。
度假一样的学习,那将是多么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儿呢?
4)
周一教师会上,宋校分享了参观芬兰学校的感受。其中一组图的主题是:教育是开放的。她也由此讲到我们的某些班级或者办公室,窗帘几乎都是下拉状态。她还说我们的教学不需要别人监督,也不怕别人来监督,更不怕孩子会受影响。
周二早上值周,走了一圈教室。发现还是有好些班的窗帘是完全下拉状态。我在班主任群里做了比较含蓄的提示:教室是开放的,教育也是开放的,若你班级的窗帘是拉上的,今天可否往上拉10厘米,甚至更多呢?
这两天继续看,窗帘下拉依旧。
一个人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最为困难的。
也许因为怕不能掌控那个开放的局面。
5)
昨天早上值周。音乐组的梅在二楼走廊处,站得笔直,一幅很在工作的状态。
我有些纳闷:她是在帮小张值周吗?可又没有挂值周牌啊。她是在观察自己女儿的早读吗?因为她站的位置刚好可以看见一楼她女儿所在的二年级一班的教室,连教室里的好些人都能看见,可她的女儿是领读员,那是相当认真了。
我走上去,问她在干嘛呢?她告诉我:“听一下此刻播放的音乐,看看入学孩子的状态。”原来如此。她又告诉我:“问过一些孩子和老师,都说这音乐听上去很好的。”
晨间音乐,每天都要播放。我们是习以为常,而他们要做出专业的调查和分析,再做专业的改进。这些天放的音乐,的确很舒服,如果不能大声歌唱,我都会在心里跟着和——芳草碧连天。
感谢按摩我们耳朵的人!
6)
继续是值周观察——早读。
每天早上,除了一年级外(只去走过两次),我都会将全校的每间教室走一遍。说句老实话,我并没有听到多少朗朗读书声。
有的班级老师去得比较早,所以会组织早读,效果较好。
有的班级老师强调得比较多,安排了领读员,在早到教室的孩子中能够有一半的孩子在真正的早读就算了不起了。
有的班级也许是因为老师强调得不多,所以孩子们去了之后补作业的,聊天的,打跳的。
这样的效果总是固定的。因为班级老师使然。
营造书声朗朗的校园,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精心安排孩子们的早读内容(教材、补充诗歌、美文等),我也参与早读,放声地早读。能够大声读出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
珍惜这样的黄金时间吧。
7)
照片是校园里的玉兰花。
一抬头,惊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