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口快乐心yao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
周国平说: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为了实际用途
二,为了消遣
三,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读书就是为了为我所用
—— 题记
叔本华,是19世纪上半期,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哲学领域,叔本华是其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每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领域内全然是位君主。相比之下,那些头脑庸俗的普通大众,随波逐流于各种各样的流行观点、权威说法与世俗偏见之间,使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就像是那些默默服从法律和命令的平民。这本《孤独读书术》,就是他通过读书以及思考的结晶。
一,我们读书读的是内容还是形式?
叔本华说,一部成名的作品,一定要看清楚,它成名原因是内容还是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
所有经验材料,都是所说的思想内容,作品特性是在思想内容方面,不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作品可能最重要
在形式方面,作品特性却在主体上,讨论内容可能是大家都能接受和熟悉的,但了解内容的方式、思想的形式则是价值所在,这是形式方面的主题。
忽视形式而对内容的偏好,好像一个人忽视埃得鲁里亚美丽花瓶的形状和花纹,却要对颜料和陶土做化学分析一样。
一个值得阅读其作品的作者,他的价值越大,归因于他思想内容的地方就越少,这些内容的材料甚至常见和常被用到。
二,你的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荣誉和金钱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袋子里。
三种作家:
1.写作时没有任何思考,他们靠记忆,甚至回想别人的著作而写作。
2.写作时才思考,他们思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
3.在写作前就进行了思考,他们从事写作只是因为他们有思想。
思想的生命是延续到语言表达时为止,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僵化了,变成死的东西,却又改变不了,就像史前时代的动植物化石一样,我们的思想,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后,就不再真正或根本的真实了。
思想永远属于自己,谁也偷不走。大多数人关注别的作家作品,不断地受到这些观念影响,永远无法创造出自己真正的原创的观念和体验。
少数人存在因主题本身引起思考,因此他们思考,直接指向了这个主题,只有取材于自己头脑中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才是值得阅读的。
三,思考与读书
1.文学的目的是推动我们的想象,给我们启示“理念”“人生和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2.不读书的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
不读书的艺术,是对那些在任何特定时间,引起读者兴趣的书,畅销书,不产生兴趣。
读好书先决条件是不读坏书。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恨不得把几千年累积的知识,一口吞下。
3.读书不是思考的替身
一味地读死书,你就是那个只是想做个读者,而非作者的人。
一天到晚沉浸在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会消失殆尽。因为模仿某种东西就已经是把这种东西已遗忘。
思想和人一样,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随叫随到。思考某件事情,需要一切外在的机缘和内在的气氛都很调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给予事件的见解,也完全不同。
四,和在读书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勤于动笔,尽快记下产生在自己脑海中的价值观念。重要地方画圈、杠、点各种符号。还在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
2.阅读过程中学会采用辑论证方式来验证作者推理过程。我们常常被推理小说里面不断发生的意外搅得眼花缭乱,从而失去自己主见,剩下的,记得的都是零星剧情。
3.阅读过程中引发的共鸣,我们要时常联系自我进行反思,并给出进一步行动计划。
五,如何让你读过的书变成思想的一部分。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复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施来格尔
1.多读古书或者英文原版经典书籍。
2.用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书中的内容。
3.采用“厚薄”读书法。
阅读可以有助于写作,他在我们对自己天赋才能所能有的运用中大有裨益。只有当我们具备没有某种才能时,它才会对我们有所裨益。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才能,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只能学到僵硬的形式而成为肤浅的模仿者。
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