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先附上本书的思维导图:
你是否想拥有事半功倍的学习能力?
如果是的话,那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你值得拥有,在这本书当中他不教给我们某一学科的知识,他教给我们一个大的框架——如何构建某一个知识体系。
01 知识管理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唾手可得,但成甲老师认为”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称之为知识,我觉得这一点说的非常对。世上美女千千万,可你却只取那一瓢;那么多的信息,能够改变你的有几个呢?
获得了知识,又是否意味着,你的思想就比别人高出一截呢?什么样的认识,才称为深度认识?书中有这样的一个举例:
为什么北京房价那么高?
有两种答案。第一个回答:都是炒房团搞的! 第二个回答:北京的土地供应稀缺,而高购买力人群又过度集中,所以推高了价格。
再比如,有人问:怎么增加团队的认同感?
第一个回答:领导要经常开会强调!
第二个回答:人的认同感来自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其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共同参与的仪式感都很重要。
不言而喻,第2个的回答总是比第1个深刻很多:有深度认知的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02 临界知识
那我们怎样去培养这种深度认知的能力呢?
查理芒格说过,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在这一小节当中,成甲老师他只举例了几个临界知识例子。
我更建议大家去b站搜索“所长林超”,在他的课程“给年轻人的跨学科工具箱”中,不仅仅在每节课节当中解说一个学科的重要模型,更说明这个知识模型是什么以及怎样应用的。
要知道能将多个学科学会已经很难了,在将它讲的通俗易懂并知道如何应用更是难上加难,用一节课的学费就能明白他几十年的核心思想,真的不要太值得!
当然,后面我也会整理出所长林超课程的相对应学习笔记,如果大家不想购买的话,也可以蹲蹲后面我的学习笔记~
03 如何学习
在如何学习当中,我们需要有两个思维以及一个联系。
①我们在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具备绿灯思维。不管是什么,都尝试着去学习、了解下;而不是抱着:我年龄已经大了,不适合学这个,这个东西我不懂等等思想。如果你将通向你心房的门关上,那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教会你。
②以慢为快的思维。任何事情都必须要经过时间才能看到结果,你如果做一件事情刚开始做一天,就想要看到结果,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让自己的心态放慢,朝着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的去做,总能等到开花结果的一天。
③一个思维: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脑科学当中,说到我们记忆是需要通过突触的不断链接,才能使得短期记忆变为长期。
04 如何应用
①目标拆解。首先在你学习这个知识之前,应该先以工程学的思维,拆分知识框架,明白每一小节自己到底要学什么。
②反思日记。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人:只是将一年的工作经验复制了十年。成甲老师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每次学完一个新的知识,都应该在当天晚上的反思日记当中写明:我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还未理解?哪点做得好?哪点做得不好?然后我下次可以怎样进行优化。
③以教为学。以教为学有两个目的,第1个目的是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你会进行自我提问,这就促使了你会查阅大量资料,查询不同和观点和反对的观点;第2在教的过程当中,你能够发现自己哪个地方不会,然后再反过去促进自己学习,更加深刻的掌握该知识点。
④刻意练习。学习任何一项技能,其实只需要20个小时,但是能够真正掌握、精通这门技能,就需要大量有效的刻意练习,当你的下意识反应都是正确的时候,恭喜你,已经成功掌握了该技能。
⇤END⇥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周周共读”,更多好书点评,尽在其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