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看过措木及日湖口,喜欢神湖有一种虔诚般的宁静,静得你的心象融化了一般;去台湾海峡看过海,喜欢海的博大与深情,靛靛的蓝会让你的身象醉了一般;而对于黄河,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发现对它不是喜欢,会是爱,入了骨髓神经里的爱!根植于心身,融入在了血液,至死不渝的爱!
站在河津龙门山的飞龙栈道从上往下看,空旷的辽远在蔓延,浑黄的波浪在翻卷,雄浑而有力,正午金色的光播撒在河面,咘零咘零闪艳着鳞光,象极了金色的黄河大鲤鱼在欢快地扭转腾挪。那动感那姿态,我想要瞬间长出一对飞翔的翅膀,飞舞着盘旋、盘旋,最后飞跃而下,追寻那波光鳞闪的精灵,投进那黄河水的怀抱里,虽会飞翔,但九死不悔,至死不渝,象巜山海经》里的精卫鸟一般决绝而坚定———这,就是爱了!
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故又称禹门。人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就指的是这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是李白神来之笔下的大气磅礴之龙门。“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戏鸟凌空,狎林亭而半度。”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夏日登龙门楼寓望序》里的田园山水之龙门。
徒涉于龙门观景台上极目远望,青山葱葱,绿野遥遥,沙洲沉静,一排排桔白相间的凉篷象齐整的队列遍布于周围的隰地之上,钓鱼的人儿手执长长的钓杆沉浸于其中,自得其乐。远处的小孩子轻扯纸鸢,奔跑跳跃,嬉笑玩闹。人们休闲散步于沙洲之上,影影绰绰,红衣绿点相缀于泼翠微澜的山水画卷之上,又怎么不是一曲安恬静美、幸福悠然的田园牧歌呢!
手搭凉篷,抬望眼,右侧是黄河龙门大桥,一列火车正拉着汽笛声从大桥上长啸而过,也象飞龙一般蜿蜒,“咣珰咣珰”的韵声经久不绝,拉扯着我的思绪穿山越岭挤入了童年的彩虹时光。那是一个美丽的梦,闪烁着缤纷的五彩,光晕里,穿着小花棉袄的我牵着父亲的大手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去省城,欢快的笑脸、兴奋的神情,象个叽喳的小鸟雀鼓舞欢欣,一转头已是不惑之年,尘满面,鬓微霜。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不多的年过后也将魂归在了黄河里。
有人曾问过“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想一想,喜欢是想要靠近,而爱是离不开。釆风途中,朋友们聊起家乡的话题,有个老师说他年轻时曾倦了北方黄河边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就到南方去闯荡,想要在发达的城市里开启崭新的生活,拥有不辜负年轻的激情。的确,几年过去了,他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南方的工作和环境。可是有一天傍晚,他一个人走在南方熙攘的街道边,巷子里突然传出来几声熟悉的蒲州梆子,就在那一刻,时光静止,一个人的他眼泪“唰”地流了满脸,他想家了。第二天就写了辞职,打起了行囊,回到了他生于斯长于此的黄河边,心,是踏实的。故乡需要他,而更多的是他离不开黄河边的这一方土地。想一想,西晋那一年,秋风起兮,季鹰张翰的“莼鲈之思”又何尝不是魂里梦里的故乡情呢!爱,其实很简单,不管想与不想,原来一直幽居在你的心里。
再抬望眼,左侧是新建成的禹门口黄河特大斜拉桥。该桥采用双塔斜拉索,桥宽27米,主塔高度170、8米。桥的外观看上去时尚、漂亮,设计感强,与右侧的大桥相比,一个是敦厚稳重的成熟长者,头戴纶巾、手执羽扇,时历沧桑、笑谈世事;一个是时髦洋气的二十岁女郎,笑靥如花、长发飘飞,丝丝分明,象灿烂的向日葵般朝气蓬勃,又象清晨里让人一凛的炫风,裹挟着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黄河龙门一直在发展,而且前进的脚步是踩了哪吒的风火轮,飞速巨变。在禹门口百余米的河段上现今已是五桥飞架、且风格各异、规模独具,浓缩了现代桥梁发展的历史,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龙门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晋陕大峡谷的出口,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名山记》中曾这样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乘游船临河而下,穿行于大峡谷之间,我立于船尾,黄河水汨汩滔滔、浊浪排空,似深涧腾蛟一般。静观两岸风光,悬崖峭壁、山峰奇崛,高耸入云端,观之顿觉自然之雄伟,而自身如山中一草芥般渺小。踱至船头,临风而立,又有苏轼《赤壁赋》里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神魂般附灵。虽头顶正值中午骄阳如火,身穿救生衣汗湿夹背,但身体的潮热在自然的惊魅之下,已被忘之所以,丝毫阻隔不了身体内里魂灵的神似与感知。难道这也是黄河母亲赋予自己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的神灵密码吗!
游船穿行了晋陕大峡谷,登了龙门观景台,转悠了明清一条街,在黄河禹门口拍了美美的留念照片,乘车到了河津新龙门客栈,吃完晚饭,我们一行人又参观了龙门三馆:党建馆、民俗馆、村史馆。
看完这三馆,我想竖起一个大大的大拇指,“龙门人真牛!”一个龙门村,竟然有关时代变迁、各项发展的文化资料这么齐全,深藏了这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一个龙门村,竟然打造得象一个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化,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小康楹联文化名村”,“中国避暑小镇百家榜”、“山西最美旅游村”。一个龙门村,竟然建立了禹门口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还要实施大禹文化园、龙门古镇文化工程,复建了大禹庙,接力大禹精神,成功演绎了一番真正“鱼跃龙门”的神话,村里的老百姓生活富裕、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他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和谐、绿色生态的美丽家园!这岂不是孟子在巜寡人之于国也》之中描述到的理想的仁政境界吗!这岂不是现世里陶渊明笔下那个真正的“桃花源”吗?
一个龙门村,竟然涌现出了这么多以原贵生为首的优秀人才。一个村子富不富,关键在于党支部。一个班子强不强,关键在于领头雁。原贵生1996年接任村党委书记,带领党委村委一班人,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办了村办企业,坚持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大力发展安居工程、希望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幸福工程、富民工程等,使龙门村走上农村城镇化、农民职工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园林化、农业机械化的富裕文明和谐之路。原贵生自己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最美基层干部”等,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出席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听到展馆讲解员讲到龙门村百姓的富民民生政策,村民每年都有集体分红,村里的老人每人每年都能领到不少的养老金,村里的孩子每年考上一本大学的补贴多少、二本的补贴多少……我们都由衷地发出“啧啧”称赞,并且真地心生羡慕。看着讲解员小姑娘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清爽的笑容,真美!那是为自己是一个龙门人而骄傲!黄河边上的龙门人正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一批优秀领导人的带领之下,走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康庄大道!他们这群黄河边上的优秀儿女们对自己的家园真正做到了很好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发展,为我们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扛起了一面大旗!
你、我、他,这些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黄河养育了我们,我们爱这条母亲河,无论身处何处,对母亲河的怀恋是亘古不变的!无论岁月沧桑流转,我们会为了母亲河的发展而胆心沥血,倾尽之有。因为在我们的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披荆斩棘,不计自身安危,不谋自身利益,抢在困难面前,扑在危难关口,我们又怎可恹恹以度、碌碌无为、饱食终日呢!
看着滚滚翻涌的黄河水,枕着汩汩滔滔的浪声,听河津的一个朋友在讲着有关原贵生村委书记的故事,龙门村发生泥石流灾害时,道路被阻,情况危急、险情随时可能发生,第一个挽起裤脚跳下烂泥坑里的是他;绑匪绑架了他的儿子,要让他交出村里的集资款,他不惧威逼,残忍的绑匪居然杀死了他的儿子……黄河呀,黄河,听到这些真实可歌可泣的故事,您也为这些优秀的黄河儿女而骄傲吧!黄河情,有黄河儿女们对母亲的深深依恋,更有母亲河对儿女们的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