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春到1922年冬,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工作、革命,历时八年,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任志刚的《为什么是毛泽东》,写定为“大本大原”,后者可能更恰切),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
其中,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进行着“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刻苦学练,历时五年半。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八班。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时年25岁。
毛泽东自称“我没上过大学”,诸毛之作传者,有称其为“中专学历”(任志刚《为什么是毛泽东》第二章如是写定),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台词确为“本科第八班毛泽东”,盖有抬高与雅化之用心。亦许是,当时之学历亦等同于今时“本科”之故。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这文章,按推算,大抵发表于15年底至16年之初,也即类似于现在“大三”学段学生,其时年许为23岁左右。毛泽东于《新青年》投稿寥寥,还有一篇为《体育之研究》。
当时,其伦理与修身课的老师杨昌济(也是在“湖南一师”对毛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欣然命笔,先下笔“100”分字迹,后又提笔,打下“+5”之红批,方表其得一雄文之欣喜。
天然地,这或许该编册成文,于“五四”青年节之时,供广大青年广为深思与熟读。而绝非之前2020年的《后浪》,抑或2022年的莫言之朗诵:小时候读书,查新华字典(无共鸣,今之百度,分秒得之)。时代殊异中有不变之旨归:青年节还应还予青年!
恰逢此文,余尝读之,思之,润之,品之,以期躬身学习践行之。凡不下五次,一遍读有一遍之发现,一寸进有一寸之欢喜。窃以为,此乃一好文、雄文、磅礴文,实值纵横时势、思接古今而行细察深问与批判辩证,是以则足长思力与见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分享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