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我会突然冒出一种游离天外的想法,好像灵魂在高空轻轻地飘着,观察着这个世界,然后问底下的自己,我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家庭,活在这样的地方?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世界?没有我的世界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样逐渐想着,除了头脑变得发昏之外自然得不到任何答案,最终只有灵魂归位,回到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我就是我,那这辈子我要做什么?换句话说,想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这个问题跟我上面一堆问题比起来,看似更接地气,但其实也是一个千古难题。
你可以说我这辈子的愿望是有房有车有存款,也可以说我想做个社会精英,也可以说我就想随心所欲浪迹天涯。
但其实,梦想谁都有,想想谁都会,可活出怎样的人生其实已经属于人生的规划层面,而不仅仅是想想而已。
看完《你的人生还可以再抢救一下》这本书之后,我更是深以为然。
这本书是陈虹羽的新书,陈虹羽曾两次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在多种杂志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已出版几部小说。她的这本新书,不是毒鸡汤,也不是伪励志,是用简单精辟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故事,戳穿一些人生真相,用“负能量”来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揭穿,我们要戳破它,认清它,然后抢救它,爱它。
是的,我们要爱上人生,要过好人生,要规划人生。
要过好人生,就要规划人生。如何规划?一要产生这个意识;二要看清这个世界,懂得世界的运行规则;三要认清自己,设定最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四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实施行动。
要有意识就很重要,很多人在这一步就被PK掉了,因为我们得先保证生存,为了生存,我们并没有多少余力去考虑其它,尤其是规划人生这么高大上的事情。
接下来就要看清世界,为什么我要把看清世界放在前面呢?因为我觉得认清自己比看清世界更难,此外,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之后再对自己内心探究也会更从容和准确。这也许也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先生从外界到内心这个探索顺序的内在原因。
这个世界很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残酷。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李安的故事:他为了拍电影的梦想,赋闲在家,研究艺术,期间全靠妻子养活,整整六年。于是有好多人以此为楷模,企图也想像他一样靠家人养活,自己去琢磨所谓的梦想,期待一举成名。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李安在家研究电影之前,已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导演专业的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的硕士学位。他拍摄的两个短片拿了一些奖,并与美国的一家经纪公司签约。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他才有底气不工作,他妻子也才有信心养着他。
所以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我们往往忽略他们在人后的艰辛付出,以为自己只需复制表面的一部分便能获得同样或者哪怕一小部分的成功。
成功这种事情,真的难说得很,也许你看清了这些成功人士的整个人生,乃至生活的细节之后,反而会忍不住说,这么累,不也住房子开车子吃东西穿衣服吗?又何必计较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子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
可是也有人就是要住顶尖的房子开顶尖的车子吃顶尖的食物穿顶尖的衣服。他们在残酷的世界中仍然能找到通道努力前进到达自己想要的位置。
最近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两位女强人,一位是外企高管,一位是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自由职业者。
外企高管不把工作当成任务,在她还没资历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事事以公司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在为公司做事,数年过去,自然成为高管,到达无法撼动的位置。
自由职业者看似潇洒自由,实则每天都有跑不完的行程,连续好多年都没有照顾到家庭,但是远在退休之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她们在达到现在的位置之前,都付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辛苦和努力。两人的共同点还在于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她们都非常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愿意为之牺牲其他。
所以,请好好想一想,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花在这里,就没法花在那里,在一个地方持续花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在这个地方获得较高的成就。如果你什么都想要,那只能什么都一般般。如果你更偏重家庭,就没办法在事业上有太大突破。而要怎么选,全看你的内心。
等你真正看清自己的内心,坚定了目标,那么,一路执行下去也就没那么难了。
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就跟书中写的那样,其实过“八十分的生活就够了”。书中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既不是为了理想也不是因为热爱,无非是挣点钱用来生活。进好大学,找好工作,说到底,都只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已。
如果付出六十分的努力就能得到八十分,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能得到一百分。为什么我们不要八十分,偏偏要拼得头破血流,为了那个只不过面子上好看的一百分?
那么,你想过多少分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