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定义
1、创新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定价能力。对标的差异决定创新与改善的性质。企业中发生的变化,大多数是进化,而不是革命。
2、创新的需要与惯性的阻力是在公司进化过程中一直彼此缠绕的两股力量。在商业周期某个阶段要同时解决,模型就是核心.外围框架理论,即从外围抽取资源整合后再运用到核心。这也是本书的唯一核心理论。
3、核心的定义:能够创造差异化的公司任何活动,在客户采购决策中能影响顾客偏好的活动。
外围的定义:其他的经营活动,也极其重要,但容易滋生各种惯性的力量。
4、创新的符合匹配
①创新类型要与产品品类周期相匹配;
②创新类型要与商业架构相匹配。其一是以消费者为基础的规模运营模式,其二是以企业间交易为基础的复杂运营模式。
二、 进化的基本模型
1、 创新的经济效应
推崇创新的经济学观点看重的是创新带给企业的定价能力。
创新的回报:
①同化创新:追赶竞争者卓越的业绩水平、或达到曾一度无法满足的市场标准,从而减少产品差异;同化不能像差异化产生巨大回报,目的是削减负面回报。因此同化追求的不是同级别中最好的,而是恰到好处。对同化创新来说,进入的时间比性能或功能差异的影响更大。
②差异化创新
③生产率提高创新
④创新的浪费
1)创新失败。无可避免的正常投入。
2)同化效应若超过了“恰到好处”,透支了市场的需求,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经济回报,因而回报会更低。
3)步入误区,制造一些看似不错的增强功能,也是浪费。
4)最严重浪费是一个创新项目确实成功地达到了特定目标,却无法在市场上创造竞争差距,就因为它进行得不够深入。
2、差异化的敌人
①降低风险的心态。降低风险的心态对于外围管理来说是一种明智的战略,因为管理失当会造成损失,但表现出色没有奖励。
对于核心业务来说,却是可怕的工具。要在核心业务上获得成功,最常见的途经是将你的价值主张发挥到竞争对手不能也不愿跟进的极限。
②缺乏公司内部的协同,没力出一孔。
创新战略——牢记你的向量运算
如果企业不对创新战略加以管理,尽管创新会不断涌现,但它们得不到协同规划。
确定创新项目的“优先顺序”和“重点”,各部门要统一调整优先级别。
三、 创新与品类成熟周期
1、品类周期
2、两种模式的发展过程
重点讲讲复杂系统的经营特点:
复杂系统模式中,定性的市场研究阶段识别了哪些只能通过集成架构满足的需求,这一集成架构的资源配置原则是保证稀缺要素的供给,采用调适性方法进行制造,通过协调配合的价值链进行营销,进行高接触度说服式销售,并借助开放式咨询进行服务。这是此种商业架构的经营方式。
1、复杂系统模式最稀缺的资源是价值客户,因其是围绕目标客户进行组织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数额相对于较小的客户群,且具有较大谈判主动权,符合这一要求的价值客户就是稀缺资源。
2、卖家要围绕一个精心设计的营销体系来组织其业务,由一个提供解决方案销售组织来引导完成,负责协调顾客喜好与关心,搜出那些能刺激采购行为的顾客需求。
3、市场研究有定性的偏向,每个顾客自身构成一个市场实体,必须深入挖掘每个客户的特殊情况,寻找独特的模式。增值服务是关键。
4、设计,是定制化客户解决方案。
5、资源配置关注的是保证稀缺要素的供应,强调速度。
6、随着品类的发展,竞争白热化移向规模营运架构,反过来,复杂系统解决方案被推向高端市场,仅在那里寻找仍需要提供高成本附加价值产品的客户。当过去的品类商品化后,高端市场逐步褪色,卖家必须开辟一片新领域,重新开启整个生命周期。
规模运营模式稀缺的是能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差异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以满足零售三原则:价格、实用性、可选择性。
三、 创新管理
1、每种创新都是方向不同的、独立的向量,将任何一个向量进行充分放大就可以在竞争中胜出,创新是排他性的单项选择题。
2、企业根据什么选择创新的类型
①企业核心能力
②竞争格局
③品类成熟度
3、创新的种类
3、成长型市场创新
目的是推动品类增长。
如果要在成长性市场创新,必须聚焦于一种,而且只能是一种创新类型。
4、成熟市场的创新
①成熟市场的创新是靠自我支撑的,创新选择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管理主干道秘决:提高商品的外观价值,精简商品核心部价的资源投入。
②规模运营架构适合以客户亲近区域为主,卓越运营区域为辅。
③为保主干道繁荣,负责分形市场创新的肯定是最接近日常的人:营销人员、供应链、财务人员、客户服务人员,这也是容易忽略的。
四、惯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