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 书
李 金 重
元月21日,有幸受省民俗学会王贤友会长之邀参加省民俗研讨会。在茶余饭后,看到陆勤学老师塑料袋里有王会长的新作《老合肥》与《思想的火花》,简单翻阅目录,爱不释手。
在会场上,这两本书已分发完,我找了半天,工作人员说没有了,当时很懊恼。当时还不知道陆老师给不给我,是个问号呢?第一次与王会长见面又不好提此事,如何是好呢?正一愁莫展时,横下一条心,矁个空当,告诉陆老师我的想法:陆老师,王会长的书能否借给我看?看完再还给你。陆老师说:可以,要喜欢,你拿去看!我说:谢谢!这是我得到一本书《思想的门槛》的来历。
这几天过年,回老家拜年已告一段落。初四回合肥到单位值班,正愁着,回来干什么呢?脑子一片空白。
到家漫不经心看见书桌上的一本书《思想的门槛》。泡杯热茶,品茗一口,打开电恼,坐下来,随手拿着一本书,再翻看目录,啊!眼睛一亮,心里格蹬一下,这不正合吾心吗?
原来,《思想的门槛》一书分三辑,前一辑为《心中的话》,中间一辑为《心中的书》,最后一辑是《心中的人》。封面是金黄色,封面内容编排拟古文设计风格,文字竖排墨色,抬头两行“写出我们思想的病根,慰藉那些寂寞的行者”,卓有成就的美学史论家郭因老师题的书名“思想的门槛”位于封面中央,落款:郭因题,最后左下方才是王贤友著。简洁,明快,直白,透亮的封面及其作家简介,可窥一斑见全豹。看来作家写一本书的真实思想会一针见血,不会拖泥带水,作为军人出身的我读一本书后,果不其然合心合意。一口气读完,不仅不累,还兴奋了大半天,比吃年饭还香还有味,这年过的爽快,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而且是真正认识了一个人。
文如其人。无论“心中的话”,“心中的书”,还是“心中的人”,文里文外都说出作家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生命的感悟淋漓尽致展示在世人面前,对民族、民生及民俗传统文化的担当一揽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剖析社会各种现象,抓住本质,鞭挞丑陋与阴暗的一面,又提出拯救社会的良方和拯救人的丑恶灵魂的良药,贤友先生是一位倍受人尊敬的有胆有识有为的知识分子。
《本来,我不想说话》指出,而是不让那些没有灵魂,没有良心的狗撕裂我的裤角后,再去口撕咬你,进而成为一种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唯此而已。借百岁老人周有光一辈子人生感悟:在没有道德的社会,尽力去做一点有道德的事。贤友先生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甘为思想薪火的传承者》透露,20年中,人生受三次较大冲击和洗礼,也曾两度失业,但追求文学的梦未停止。一度孤寂伤怀,却不流俗,不逐时流,不骛时尚,平心静气游刃有余于民俗之林,使自己思想的薪火得以一天一天传递下来。李训华老师为贤友先生题墨:“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他做到了。《民俗散记》指出,民俗,是一种生活;民俗,是一脉乡愁;民俗,是一方乡音,把民俗诠释地如此真切,说民俗文化是没有文化人的文化,可见贤友先生对民俗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裂变之思》、《观茶语》、《梨花朵朵》先后说出,一个是地震武警战士无力挽救小同学幼小生命的思索,痛恨即使如此的感人故事也阻止不了争名夺利者的脚步;一个是观茶品茗悟出的故土未受不良风气侵染还保留如茶水的淡然而超凡脱俗,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一个是故乡的梨花让自己眷念,热爱故乡的情思自然流露,相对于都市的功名利禄而言,更觉得故乡的亲近,折射出作家心中留有一片净土为思想薪火的传承开辟出一种意境,也道出贤友先生敢说话,说真话的底气的来源,不同流合污的原因了,不说自明。
人如其书。俄国文豪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发展,自原始社会无意识到有意识,无思想到有思想,人类自我进化,自我改造,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书是取得知识的一种途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中国人从古至今把读书取得功名作为大多数人的追求,而贤友先生却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刷新一个人的灵魂,是实践自己心灵的对话,不求名利的自发行为,贤友先生确如自己心中的书,品评读过的书,独家领悟所读书的真谛,建立其有自己思想的有担当负责任的读书人,也如自己所写的书中人,有正能量的人。
《钟馗打鬼 百姓心声》从关于钟馗自古至今的小说等书的描绘分析,钟馗是百姓心目中的正义化身,鬼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扬善惩恶,仗义直言,倾向弱势群体鼓与呼,正是贤友先生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借古喻今,拔开迷雾见青天也是他追求正义的心愿,更是身体力行。《镜花缘》一文剖析作者李汝珍借唐代武则天时代科举考试,讽刺明清科举制的弊端,把那些不学无术却又装作斯文的腐儒刻画的惟妙惟肖,提出解放女性这一划时代的课题,就思想性、艺术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又大胆批判作品的局限性。深刻的辩析在《无一字无来历》对作品结构特性、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安排、语言艺术等作精彩文学评价,既肯定正义的善的一面,又敢否定糟粕的东西,而不是迎合现代文艺评论光唱赞歌,跟风人为的趋炎附势,可见贤友先生独立思想的斩新的一面。这样独家思想分析所读书的文章在《心中的书》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读者由自己去理解感悟评判。
人如其人。贤友先生是生长在巢湖之边的滨丰村,自幼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父母是面朝皇土背朝天的农民,正是巢湖的水土养了不屈不挠的性格。中学开始喜欢文学,从书房走向社会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即使遇到失业的困境,外境高薪收入的诱惑也不为所动,坚持走寂寞的孤独的文学之路,坚持心中的理想。
完颜海瑞是安徽有名气有成就的作家,他是贤友先生的恩师,他的人品文品也是贤友先生效仿的,贤友先生的为人不仅如恩师的为人,而且做学问写文章也尊崇恩师的文品。贤友先生在《心中的人》文章中把做学问完颜海瑞等文学界、书法界、绘画界的老师们的人品细致入微的刻画出来,如敢于说真话提携新人的牛耘。合肥旧的新华书店楼要拆,牛耘敢仗义直言阻挡拆合肥标志性古董,敢于写信推荐贤友先生,虽然未成,但老作家牛耘的乐于助人敢说真话的形象印入贤友先生脑海,他更加坚定以恩师和牛耘为榜样,敢于写真情说真话。
贤友先生在《恬淡无尘俗》中讲书法家李训华,既高度概括李训华的人品是大度,大气,从容,豁达,与人为善,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评价他是“入座悬崖下,仰望一枝花。恬淡无尘俗,绝胜洛阳家。”
《江淮一枝竹》写画家黄小舟以墨柔情,用笔发声,憾人心魄的气势、感人肺腑的情韵和美的境界,个性鲜明的画风,被誉为“江淮一枝竹”。此文彰显贤友先生对绘画艺术欣赏与评论水平的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评论造诣。诸如此类文章,从不同视觉、味觉、听觉撰写出艺术水准极高的评论,没有专业水平很难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贤友先生的《思想的门槛》这本书无论是欣赏品味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艺术,都能提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思想;无论是写人物,还是讴歌大自然,都能提出独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阐述人性美的光辉耀眼的思考哲理与禅意人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能提出不唯上不唯书不唯虚的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其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人如其人,作品真实可信,情真意切,细腻入微,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语言优美,结构严谨,逻辑性好,纯朴、自然、纯洁。